木 晓
当代的好看电影最好别太高深,这倒不是说观众们都粗俗愚蠢,而是人们在粗俗愚蠢方面的爱好是惊人的相似,但在优雅美好高尚方面的爱好肯定大相径庭。
当电影被说出来
都说好电影是无法用言语表述出来的,春节期间中文网络上的一个热门帖却是普通人在谈论感动自己的好电影。多愁善感而且很文艺腔的楼主收藏了200多部电影,她娓娓述说着彼时坐在电影前脑海中曾展现的画面和情感。假期里人人都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无数人在其后跟帖感谢楼主适时的观碟指南,还有无数人陆陆续续地贴上了自己对这些影片的点评,以及对更多好电影的推荐。
为什么豆瓣网会成为2008年最热门的中文WEB2.0网站?这就证明了电影被说出来时的好滋味。其实很多时候看影评远远比观看那部电影更有意思,我们好像在窥探别人的“文化隐私”,有一种偷偷摸摸的感觉,却带着无穷的满足感。
美国著名电视新闻节目《60分钟》有一个经久不衰的选题指南,选择那些家庭主妇们愿意站在篱笆旁和邻居们交流的新闻。你看到一部极其感动或者极其糟糕的电影后肯定想找人倾诉一下,豆瓣网的奥秘就是发现和分享与电影(或者书籍)相关的八卦。有豆瓣迷形容过这种感觉,“发现豆瓣后,就好像一个左撇子,找到了另一个不用右手的人;一个不穿鞋的,找到了另一个光脚的人;一个睡懒觉的,找到了另一个不起床的家伙”。
在豆瓣网之外,还有一些提供电影资讯和网络下载的中文网站也提供网友们自发的电影评分,但这些评分极其容易受人嘲笑和攻击,因为冷冰冰的分数后面看不到人的所思所想。电影肯定得挑着看,我们每个人的休闲时间都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会处于“看或不看”的矛盾境地,这时最怕看到烂片,也最需要听听别人的意见。网络给了大家倾诉和倾听的机会,于是大批网友免费提供自己的思维,特别是同道中人的评价更有价值。
当“爆米花一代”成为主流
普通观众对电影的评价有意义吗?在豆瓣网成熟之前,国内影迷们最津津乐道的权威“圣经”是美国的IMDB(当然至今也是),尤其是电影评分。IMDB是互联网早期一批影迷自发筹建的评论电影的网站,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后,已成为互联网上活跃人数最多和资料最全的电影网站。IMDB上的电影评分一直是个相对准确的参考,因为IMDB给了已经在网上给很多电影投过票的老影迷更大的权力,所以一部新片的评分可以依靠新影迷的投票短时间靠前,但随着投票数的增加和老影迷的加入,评分最终还是会回到一个比较适当的位置,一般都认为IMDB正是依靠这个复杂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比较可信的评分系统而保持了它的公允。但2008年的《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给这套评分系统制造了不少的麻烦。
在看惯了特效好得惊人、故事傻得过人的好莱坞大片后,我们几乎快忘了好莱坞大片也可以讲好故事的。《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就是双优的难得代表,但它真的好到了影史经典的程度了吗?导演诺兰被认为是好莱坞少有的既能赚票子又能立牌坊的牛导演,这部漫画电影也应该会受到欢迎,但谁能想到它不仅创造了票房纪录,而且首映两周内就在恋旧的IMDB上评分第一呢?
美国小青年汤姆是典型的宅男,他有三台苹果Mac电脑,一部最新潮的iPod播放器,在网上购买一切日常用品;他性格孤僻,却拥有超过1万名的MSN好友,他热爱奇幻和恐怖电影,喜欢看漫画,每天打游戏,在网上下载最新的太空科幻剧,往Youtube上传自己的生活视频,还有就是光顾IMDB的留言板。他是《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的忠诚粉丝,和朋友们一起在IMDB上注册了50个ID,给当时占据第一位置的《教父》打了50个1分,给《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打了50个10分。汤姆参与的这场“游戏”后来被认为是华纳公司为该片进行的最成功的“病毒式营销”,它鼓动了那些平常喜欢坐在电脑前、玩些酷事儿的美国年轻人拼命地帮《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刷票,也拼命地踩低《教父》。于是《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在拥有5万ID时IMDB评分达到了最高的9.8,挤下了当时占据首位的《教父》,让全世界的老影迷大跌眼镜,纷纷哀叹IMDB被“爆米花一代”占领的悲哀。
最终老影迷们的介入把《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压回到了现在的第5名(8.9分),但是《教父》已经被击伤,反而是一直和《教父》争夺Top首位的《肖申克的救赎》渔翁得利,如今占据了榜首的位置。
守旧的影迷们接受不了一部商业味儿十足的片子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于是电影被认为堕落了。但也有人反驳,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电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别因为它是由漫画改编来的电影就歧视它,任何记录都是用来打破的,《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能有这样的成绩,更能说明影迷对电影追求的热情还在。当代的好看电影最好别太高深,这倒不是说观众们都粗俗愚蠢,而是人们在粗俗愚蠢方面的爱好是惊人的相似,但在优雅美好高尚方面的爱好肯定大相径庭。所以《非诚勿扰》被影评人骂得越厉害,在豆瓣网上的评价却始终坚挺。
和IMDB相比,中国的豆瓣迷们很年轻,所以《肖申克的救赎》早就位列豆瓣TOP250的首位。这部电影被中美影迷同时选中的另一个理由是,当年它成为奥斯卡大热却最终却败给了《阿甘正传》,多了许多同情分。网友“麻油四”曾在去年3月比较过当时豆瓣网和IMDB的TOP250榜单,同时上榜的只有79部影片。在豆瓣网的TOP榜单里老电影比较少,80年代以前的影片只有30多部,而IMDB上新老电影分布较为均衡,80年代以前的影片有130多部。
电影节和影评人
IMDB和豆瓣网教大家如何选择经典电影,那每年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电影节给大家提供了最新的好电影参考指南。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假期里,音像店里卖得最火的肯定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本杰明·巴顿奇事》和《朗读者》这些“奥斯卡备选影片”,而正在柏林电影节上亮相的《跨国银行》和《白银帝国》等片也肯定很快会挤上豆瓣网的榜单。
很多人都以为柏林、戛纳和威尼斯三大电影节代表了艺术片的最高水准,这是个美丽的误会。电影人也是有圈子的,而且电影节选片人可能还不如普通影虫来得勤奋,所以经常有导演在高峰期已过后才被邀请其新片加入竞赛单元。早几年一部国产电影还会因为拿到国外电影节的大奖而身价倍增,但如今凡是获奖的国产影片仿佛就意味着被定义成“不具娱乐性,不适合普通观众欣赏”。于是很多人以为三大电影节偏爱晦涩和沉闷,其实任何一个电影节最受欢迎的永远是那些有趣的和古怪的……即使是沉闷的,也需要闷出点什么来的电影。
如果你是嗜片如命的影蟲,除了关注电影节上的明星,你更需要关注国际影评人的笔,因为他们负责在第一时间帮我们看电影,浪费自己的时间,以便能帮我们节省时间。他们简单直接地告诉我们这部电影哪里好,哪里不好,然后我们就知道哪些电影适合自己,哪些不是自己所好。国际电影节的作用,就是聚集起世界各地的媒体和片商,使得宣传预算不大的电影能够花相对较低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一部电影只要在国际电影节上放映时获得好评,立刻会传遍全世界,所以不知名的韩国电影《追击者》能在2008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挫败群雄,即使被“挤”在了深夜首映,也不妨碍次日凌晨就成为了全球皆知的好电影。
别以为影评人的工作很轻松,当然我说的是国际影评人,他们通常都上了年纪,无论多闷的电影都不能中途离场,很多人还得打着手电筒记笔记,而且他们从来不采访制片人导演明星等等。一部好莱坞电影,无论好坏都会有人看,但如果是巴西电影或者新加坡电影呢?影评人的笔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着一部电影的销售情况,他必须博览群片,了解各种经典的好电影和烂电影。这份活,不如想象中那么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