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翔
游览都江堰,首先就是一次有关人文、古代水利科技的时空穿梭之旅。
这是一座因水而灵动的城市,她以盘踞城西2200多年,即便遭遇了“5·12”汶川特大地震那样的劫难也岿然不动的水利工程而得名。
她就是都江堰市。
古诗有云: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
要领略这座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关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由来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
人们习惯于将都江堰水利工程简称为“都江堰”,有人奇怪,那不过就是一个岷江之上的水利工程而已,有何旅游价值,葛洲坝、三峡大坝我们都去看过了,它又能怎样?
千万不可小看了都江堰,它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的水利工程。
不得不承认,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都江堰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随着岁月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因此,游览都江堰,首先就是一次有关人文、古代水利科技的时空穿梭之旅。
岷江是长江上游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的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便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发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民众,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它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
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素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米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因此,我们今天所见的都江堰主体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三部分。
都江堰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时至今日,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所以《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真是不胜枚举。
站在鱼嘴处首先看到的就是骑跨在岷江之上的安澜索桥,此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走在安澜索桥上,透着木板桥面间隙往下看,先是惊吓,后是惊叹。脚下的滚滚岷江,有如一匹匹桀骜不逊的野马从遥远的地方奔袭而来,一派义无反顾的决绝之势,裹挟着碎石的水头到了安澜索桥这里似乎更加不安分起来,它们猛烈地互相拍打着,白沫与水花不时穿过桥隙冲溅到游人身上。
但是,扭头再看桥的另一边,滚滚岷江硬是化作了道道河渠,改恶从善,从容东去。你不得不感叹李冰父子的智慧,此刻,站在安澜索桥上,2000多年前万千民众修建都江堰时的宏大场面仿若就在眼前,那轰鸣的水声中仿佛依然夹杂着李冰父子的号声。
跨过安澜索桥来到岷江右岸,就是玉垒山麓了,山腰上矗立着的二王庙迎面俯视着岷江对岸的都江堰,二王庙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
二王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2000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
地震前,这里每天来人都是络绎不绝,人们虔诚膜拜。钟鼓钹磬,朝朝暮暮,伴和着江涛的轰鸣。现在,由于在地震中受损,二王庙正在抢修。
二王庙往东十分钟的步行距离,就是伏龙观了,它位于离堆公园内,与二王庙等景点一同组成了都江堰特有的水文化。
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伏龙观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只不过,伏龙观也在这次地震中受损,与二王庙一样正在抢修。
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在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新的历史时期,都江堰又一次成就了以它的名字命名的这座城市,2000多年来,它卑处一隅,始终像一位毫无索求的乡间母亲,滋润着脚下的这片沃土。
要看水,不可忘了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