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斯特访问尼克松

2009-05-30 21:42:37
新民周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水门事件失意者福斯特

灵 子

历史比电影来得无情。原以为这场对话是两个失意者碰撞出的火花,原来不过是两个聪明人的双赢。

“我让美国人民失望了。”在大大的特写镜头里,尼克松布满皱纹的脸显得沧桑疲惫。他因水门事件被从总统的位置拉下马,以总统的身份践踏美国的宪法,却从未为此公开道歉。直到这一刻。

使他说出这番话的是坐在面前的大卫·福斯特,英国电视节目的脱口秀主持人。没人料到他能顺利访到尼克松。第一,尼克松好不容易被继任的总统福特给予赦免,免掉上法庭的难堪,为何还要主动接受媒体的诘问?第二,即便尼克松想谈,又哪里轮得到福斯特?美国大有如《60分钟》的迈克·华莱士等等名记,而福斯特在美国名不见经传,此前刚因收视率不济被取消在纽约的节目,每周被迫于伦敦和澳大利亚间往返主持“惊险逃生”。

可机会偏偏砸在了福斯特头上。尼克松正看中他的无名无势,料想自己可占绝对上风,一来要借节目为自己澄清,渴盼重树形象,甚至再次回到政治舞台;二来趁机赚点零用——他借经纪人之口向福斯特索要采访费60万美元。

分为四期的电视节目里,尼克松在前三期占据绝对上风。这位曾与赫鲁晓夫和毛泽东谈判的高手毫不费力地应对一切质问,转移话题、放大无关细节、拖延时间、着重讲述自己的政绩,三次的访问如同垃圾时间一样迅速被消耗掉了。

是什么让他在第四天放弃抵御?在这最后一集节目里,尼克松不仅表达了自己的遗憾,还坦诚说出自己长期以来的信仰:“总统无论做什么都是合法的。”仅凭这两句发自内心的表述,这个节目已成为经典,并成为后来诸多学者研究尼克松的可信资料。

为什么尼克松说出了心里话?诚然福斯特借助手之力,找到水门事件中被疏漏的证据,伺机以死硬问题伏击,使对方措手不及。但这一切都源于尼克松此前深夜打来的电话。他抱怨、咆哮、喋喋不休,使福斯特得以窥见这个巨人背后脆弱的一面。事实上,他们都不过是落寞的失败者。他们都为进入主流而拼命奋斗,得到的却总是奚笑冷落,他们都曾经取得事业的辉煌,却仍然甩不掉心底里隐隐的自卑。

尼克松也许是因为窥见这样的相似而袒露心扉。他终于卸下盔甲,还原为一个普通男人。在结尾那个特写里,他脆弱、无力、伤感,简直要让人原谅他所犯过的罪了。

只是电影始终是电影,它刻意削弱福斯特,成就了一个具有莫大魅力的尼克松。而历史并没有这样打动人心。当时的民意测验显示,看过节目的美国观众,有69%认为尼克松仍然想要掩饰自己的过错。

现实中尼克松从未打过那通泄露心思的电话,福斯特也没有那么不堪一击。事实上,他一直在采访政治人物方面颇有心得。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尼克松的对谈是福斯特事业的巅峰,它的唯一性与重要性为他今后的事业铺平了道路。福斯特迅速登上《时代》与《新闻周刊》的封面,并凭此名声陆续采访了福特、吉米·卡特、里根、布什、克林顿与小布什,名利双收。

尼克松也不吃亏,不但拿到采访费,还有电影中未提及的一项收益——那次电视访谈收入的20%分红。要知道那期节目创下的收视率至今在美国政治新闻类节目中未被打破,仅福斯特本人就赚到100万美元。

历史比电影来得无情。原以为这场对话是两个失意者碰撞出的火花,原来不过是两个聪明人的双赢。■

猜你喜欢
水门事件失意者福斯特
吉祥物
吉祥物
失意者之歌
当 心 (外一首)
中国诗歌(2017年12期)2017-11-15 04:04:05
浅析水门事件体现出的总统与宪法的关系
资治文摘(2017年3期)2017-06-09 01:41:52
文化“模因”现象探析
“水门神话”再审视
新闻界(2016年4期)2016-12-24 16:20:20
高职高专:“失意者”翻身跃龙门
水门事件的遗产
失意者为何成为公共安全的威胁
南风窗(2014年16期)2014-05-30 08: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