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帅
“一公一私”两位基金经理前后离世,使得基金经理这一曾经被光环笼罩的职业被视为“高危职业”。
7月9日晚,上海,就职于上海某基金管理公司的李生(化名)取消了早已计划多时的聚会,参加了基金经理孙延群的追悼会。这样的道别使得李生心情低落、无心娱乐。此前未久,私募基金元老杨骏刚刚因病离世,想起他的那句论断:“6000点可能是这辈子再也见不到的点位”,似乎是一语成谶,引来国内投资界一片唏嘘。
时值2009年初夏,A股市场在演绎了半年多来的持续上涨之后,仍然热情难减。这片景气祥和几乎让人忘记仍在衰退的泥潭中挣扎的全球经济,以及同样还未曾从这场经济危机中摆脱出来的国内经济。而现在,短短的两周之间,国内投资界的两位著名人物先后英年早逝,给这个为财富而疯狂的时代泼来一抹悲伤的色彩。
疑是过劳死
“孙延群,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阿尔法股票基金基金经理、内需动力基金基金经理,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5日8时2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41岁。”7月6日中午,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网站首页变更为黑白两色,并发出如上讣告,以示悼念。
早在3月25日,上投摩根就发布消息称,孙延群由于健康原因需要治疗,公司根据有关法规和公司制度批准孙延群5个月假期的申请,其将因病休养至2009年8月,在此期间孙延群暂停履行基金经理职务。最终5个月的假期未过,即传来了孙延群离世的消息。孙延群有着十余年的证券从业经历,在2005年进入上投摩根基金担任基金经理后,其管理的上投阿尔法股票型基金是业内业绩表现出众的明星基金之一。随后孙担任了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经理和投资总监,他和上投摩根前投资总监吕俊一起打造的上投摩根投研团队,是近年发展势头最快的投研团队之一。
孙延群生前的投资管理能力为人称道。数据显示,在他执掌上投阿尔法的第一年,也即2006年,阿尔法基金就获得了该年同类型基金业绩排行的第二名。截至2009年3月25日孙延群因病暂停履行基金经理职务时,阿尔法基金自设立以来的总回报近300%,在过去三年间创造了48.30%的年化回报率,三年总回报在81只可比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6。
优秀的业绩背后是持续的,甚至超负荷的精力超支。基金从业人士大多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其中尤以投资管理人员为甚。而在这样的一个人群中,孙延群仍然堪称勤奋。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内部员工在谈起孙时,除对其投资能力颇为称道之外,对其敬业精神也称赞有加。
另一位于近期离世的是私募元老·晓杨投资董事长杨骏,他于6月22日因罹患肝癌实施换肝手术失败而辞世,年仅44岁。在前往吊唁的人们心中,杨骏的离世,意味着资本市场一个时代的转身而去。
在国内资本市场,杨骏绝对算是一位大佬级的人物。不到30岁就被擢升为当时全国最有影响的券商——君安证券的总裁,年少得志、睥睨天下。尝在某资本市场座谈会上,相当不客气地“教育”当地十多家大型国企领导:“你们不要成天想着资本运作、炒股票,这活不是你们干得了的,老老实实做好主业才是正道!”
在任期间,杨骏创办了君安证券研究所,曾为中国的证券业培养出大量人才,旧部遍及券商、公募、私募、风投……堪称国内证券行业的“黄埔军校”。
1998年“君安事件”东窗事发,杨骏被迫淡出投资界。直至2001年重出江湖,成立晓杨投资管理公司,主要投资于香港股市。据媒体报道,晓杨投资2001年至2007年年均投资回报率都在30%以上。但2008年熊市中的成绩单却不能令人满意,A股和港股亏损都比较大。
更具戏剧化的是,今年4月传出消息称,杨骏决定将旗下三只信托产品交由另一投资机构淡水泉管理,此举显示了杨骏意欲淡出江湖的迹象,在当时引来业内的诸多猜测。尤其在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仍处于持续的上涨势头时,有传言称,杨骏放言“6000点是这辈子再也见不到的点位”,这一说法引来国内投资界一片哗然。
杨骏的病故,似乎使这一切都找到了理由:晓杨投资退出江湖,或许并不是因为其2008年的投资业绩下滑,而是因为他的身体状况已无力再行资产管理之责;甚至晓杨投资亏损最严重的时候,也恰恰是杨骏病重之时。
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孙延群和杨骏,一位是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一位是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这“一公一私”两位基金经理的离世使得基金经理这一曾经被光环笼罩的职业被视为“高危职业”。据了解,杨骏此前患有严重的肝病,而孙延群的身故据传是消化道疾病所致。此两者都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常见疾病,并多少与积劳成疾、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不无干系。
不少业内人士在谈及孙的离世时,不无惋惜地表示,或许正是长年的超负荷工作以及持续的精神高度紧张给孙的健康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早在今年年初,关于上投摩根投资总监孙延群的健康状况亮“红灯”一事就已在业内传开,当时业内人士谈起此事时,往往感叹基金经理这一职业的巨大压力,并互相珍重,嘱咐多多关注身体健康。但最后的结果仍然出乎众人的意料。
国内基金行业素以工作强度大而著称,其中投资人员尤以加班为常态,甚至夜里三四点都仍在查收邮件、阅读报告,唯恐遗漏信息。至于出差也是家常便饭,去上市公司调研是投研人员的重要工作,公休日或节假日在差旅中度过也并不稀奇。
业内有一个小传闻足以显示投研人员工作的繁忙程度。据称有一位基金经理自从业以来难得在家里过上一次双休日,频繁的加班使得他没有时间陪伴年幼的孩子,并一直心怀歉疚。当有一个周末他终于有时间陪孩子的时候,他的孩子反而很奇怪地问他;“爸爸,你今天怎么不加班了?”这个真实的故事听来使人颇有几分心酸。
在基金行業里有句笑称:“投研团队无美女。”这句打趣其实意在强调投研工作的辛苦程度。近年来不少基金由风华正茂的女基金经理担当管理之责,一些细心的观者发现,这些女基金经理在工作几年之后,较之上任之初往往憔悴许多,甚至眼边的纹路也渐渐多了起来,气色明显不如往昔。这种现象并不独独出现在女基金经理身上,男基金经理同样如此,因此不少业内人士不得不感叹这一行的衰老过快,对体力透支过度。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源于过度的竞争压力。众所周知,公募基金业绩评价采用相对收益标准,同行内的相对排名直接关系到基金经理的收入、前途。排名靠后的基金经理甚至面临着年底“下课”的压力。我国基金收益排名公布频繁一直饱受业内诟病,不同于成熟的资本市场的长周期排名,国内不但有每年、每半年排名,还有每月、每周甚至每日排名。每天,基金经理们都不得不面对排名压力,业绩一旦下滑往往就会遭遇公司高层的压力,甚至投资者的指责。
2008年的市场大跌,使得大多数股票型基金的净值随之下跌。此时,基金经理成为投资者发泄不满的对象,有传言称,有基金经理在机场被投资者认出,并受到责难。不少基金经理也因此拒绝将其照片等资料在媒体公开,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表示“这是为了避免被打”。
这样的工作状态使不少基金经理心理压力过大,健康受损。一方面,一些基金经理在工作之余寻求情绪排解之道,据了解,不少基金经理其实有着丰富的业余爱好,其中不乏艺术爱好者;另一方面,国内基金经理的流动率也远远高于国外,不少基金经理难以忍受在公众注视下每天的排名压力转投私募。
但私募基金经理的工作同样不轻松。不同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追求的是绝对收益,私募操盘手不仅管理客户的资金,往往还将自己的身家投入其中。一旦市场下跌,首先以自己的资金平仓。相较于资金的损失而言,私募基金经理的人身安全受到更多的关注。
投资私募的客户往往身家雄厚,投入的资产也堪称巨资。一旦市场走熊,这笔投入常常缩水严重。一些私募客户就此迁怒于私募操盘手,常常传出私募操盘手被人殴打,甚至被迫自杀的传闻。
传闻终究只是传闻,但每一个熊市之后,都有不少私募基金经理从此蒸发于证券市场,这却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私募基金经理这一职业以其超高的淘汰率让不少同业中人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