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

2009-05-29 05:13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癞蛤蟆小汽车小老鼠

沈 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能力。”在传统语言教学中通常通过几副图片、几张画的教学方式进行,但这已经远远适应不了如今幼儿的需要了。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故事的意境、内容、语言统合在一起,并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出来,则可极大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在大班语言活动《小老鼠过生日》中,我就运用了生动、有趣的课件,结合老师开放、有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想象能力,培养了幼儿好奇、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下面我就谈谈在大班语言活动《小老鼠过生日》中,我是如何结合课件设计提问的(课件可分为六个片段)。

根据目的,紧扣主题

提出的问题要根据讲述的目的来考虑,提问要紧扣主题,不要提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也不要引导幼儿回答与主题不相干的事情。如《小老鼠过生日》中的第一个片段,主要内容是有只小老鼠过生日,妈妈买来一盒生日蛋糕,爸爸买来一辆小汽车,小老鼠乐得跳了起来。教师提问时,可以这样进入——“小老鼠过生日收到了什么礼物?”“它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不必去问:“生日蛋糕漂不漂亮?”“小汽车好不好玩?”否则,幼儿会理不清头绪,无重点,所以教师的提问内容要有一定的指向性,目的要明确。再如在欣赏第三、四、五个片段时,幼儿一下子被画面中的乌龟、癞蛤蟆、青蛙的滑稽样子吸引住了,都在讨论画面上小动物的动作和样子,根本不关注小老鼠的汽车和这几个动物有什么联系。显然,讨论偏了方向。当然这也是幼儿的学习特点所致,见故事中的角色很有趣,就转移话题。这时,教师的引导很重要。一定要引导幼儿回到主题中来。可以这样提问:“乌龟怎么会到车轮下面去了呢?”“乌龟心里会怎么想?”“癞蛤蟆怎么会跌倒呢?”“咦?青蛙又怎么啦?”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时千万不要用直接性的语言进入主题,如:“小老鼠的汽车怎么从乌龟的身上压过去了呀?”所以,当幼儿偏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入主题,同时还要注意他们的学习特点。提问要有吸引力。

突出重点,有序观察

要根据故事内容考虑主要看什么,哪些是陪衬的,提问要能引导幼儿有次序地观察。从一部分观察到另一部分,使幼儿能有目的地去感知。如《小老鼠过生日》的第二个片段中讲述的是小老鼠快乐地坐上车去兜风,一踩油门冲了出去。主要观察小老鼠开车的速度怎样。而这时路旁的树、草等就是陪衬。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幼儿:“小老鼠开车去兜风,它开车的速度怎么样?”引导幼儿有次序地观察,而不是随便乱看。总之,提问时,要按照幼儿观察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先总后分的顺序进行提问。

发挥想象,步步深入

教师提问的问题要能起到引导幼儿思维步步深入的作用。当教师播放第二个片段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老鼠开车去兜风,它开车的速度怎么样?”然后再问“小老鼠车开得那么快,在路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幼儿猜一猜,这种提问是让幼儿先回答与画面有关的内容,然后进一步让幼儿猜想在画面上没有表现出来的事物。目的在于激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想象、创造的空间,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欣赏课件的过程中,提问应起到故事提纲的作用,这样可以启发幼儿有序地构思故事,帮助他们理清思路,逐步展开故事的情节。

层层紧扣,富有挑战

提问要有一定难度。也就是提问的问题必须是仔细观察图片,经过思考后,才能回答得出的问题。在《小老鼠过生日》第六个片段中,教师问“小老鼠怎么会掉进河里呢?”幼儿回答:“前面有一座石桥,小老鼠把车开得飞快,车轮一滑,小汽车掉河里了。”教师接着问:“小老鼠掉进了河里怎么办呢?谁会救它呢?”幼儿回答:“是乌龟、癞蛤蟆和青蛙救了小老鼠。”后一个问题,是要求幼儿把在画面上观察到的内容,进行一番分析综合后,才能回答上来的,对于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样的提问,能培养幼儿分析综合能力,使他们养成爱思考、爱动脑的好习惯。

因材施教,因人施问

教师设计提问时,应考虑幼儿之间的差异。有的幼儿喜欢观察,但不知如何表述;有的幼儿善于讲而不善于观察,粗粗看一眼就说好多东西,有的甚至不着边际的讲;有的幼儿观察和讲述水平都较低。针对这些不同情况,就要采用不同方法。第一种情况,就要在语言上多给他们启发,帮助他们选词、造句,特别是让他们多听范讲;第二种情况,就要严格让他们按照问题回答,而这些问题必须是经过细致观察才能回答上来的。例如《小老鼠过生日》中的第六个片段对于善于讲而不善于观察的幼儿来说,就可以这样提问:“被小老鼠欺侮过的小动物是怎样救它的呢?”他们必须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回答出来。因此,对于这些幼儿,最重要的是要养成他们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对于第三种情况就要加强个别帮助。可让他重复别人的回答,也可以以鼓励口吻进行提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我可看到了青蛙跳到河里,背着小老鼠往岸上爬;乌龟捞起小汽车,把它背到岸上;癞蛤蟆给汽车擦去污泥,又帮着修理。”还可以“×××,你看的最清楚,你把看到的告诉大家好吗?”等等放松这些幼儿的情绪,鼓励其大胆发言。

总之,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需要幼儿主动地去观察画面,然后积极地思考,再用语言进行讲述,教师要创造一种平和、民主的氛围,尊重幼儿的看法和说法,尽量让幼儿多说,自己站在听与指导的立场,以亲切、鼓励的态度激发幼儿想与说的欲望。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对幼儿进行提问时,一定要考虑他们的学习特点。这样,不但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而且还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使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高峰。

猜你喜欢
癞蛤蟆小汽车小老鼠
癞蛤蟆穿新衣
小汽车开回家
追逐小老鼠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小老鼠去看海
小汽车
小汽车书签
癞蛤蟆,对不起
谢谢癞蛤蟆大叔
绿青蛙和癞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