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炎
近几年来,我国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城域网迅猛发展,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03年,全国共约190个城市建成教育城域网;2005年全国98%以上的地(市)级城市,80%以上的县(区)建成教育城域网。教育城域网应该成为区域内教育信息发布与交流、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师生学习的中心和家校联系的桥梁。但根据笔者对已经建成教育城域网的应用情况了解来看,其发展现状并不十分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金瓶颈困扰,在未有新的资金介入之前难以发展。
二是定位不准,功能划分不明。比如,从模块划分看有的县(市)级教育城域网犹如一个省级教育城域网,从而造成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现象。
三是功能单一,成为信息发布的平台。从访问的教育城域网来看:大部分地级市教育城域网几乎成为地方教育新闻发布平台,没有教育城域网应该具有的诸如学科教与学资源库、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和教师学习平台等。
四是数据规范不一,难于无障碍共享。在建设中许多单位出于成本考虑,采购了不符合《基础教育教学元数据资源规范》的便宜的网络平台,于是形成资源建设的信息孤岛现象越来越严重,互联网共享互联的功能与优势在资源建设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用户的使用带来困惑与麻烦。
五是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造成了推广使用的障碍。目前,教育的信息化已经落伍于其他行业,很多教师除了上课,就是批改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了解信息技术知识。即使一部分教师用电脑,也大都是用一些课件上课,用电脑网络进行信息搜集、资源搜索、备课的比较少,这样怎么能谈得上信息素养呢?
从教育城域网的建设与应用现状来看,现阶段还处于在“硬件通”的层面上,要实实在在用好教育城域网,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还需要下大力气,端正态度,以用为本,逐步促使教育城域网名副其实。
科学规划,持之以恒使用教育城域网
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城域网,抓住其服务对象,科学规划、合理定位,摒弃“大而全”的建网思路,走“小而精”的科学建网之路。比如南阳市卧龙区教育城域网硬件设备基本到位后,所以自主开发了卧龙区教研电子政务平台,从电子政务人手,率先在本地区实行电子政务。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公文上传、下发、传阅和日常事务处理都十分快捷。
有了好的网络管理或资源平台,将其放到教育城域网上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机制保证,教育城域网的网站也形同虚设。技术的革新,往往对于习惯于某种工作方式的人们来说,也是一场革命。教育城域网网站的特性决定了初期很难有用户主动访问,此时就需要制定一些制度来保障信息中心网站的应用的情况。
除了督促相关人员使用网站之外,阿站的更新也需要机制的保障。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运作机制,网站上的信息更新跟不上,教育城域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个教育城域网的网站设有许多栏目,需要提供大量的信息,而教育城域网的网站维护工作往往人员匮乏。因此必须将网站信息的更新、资源的管理分到其他相关的单位。比如:建立教育城域网通讯员队伍,搜集各单位教育信息及时发布。
转变观念、强化技能
配备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仅仅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方面,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素养也是教育信息化非常关键的另一面。如果连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也不具备或者不熟练,比如电脑操作,何谈信息化对教育的促进?仅仅具有信息技术技能也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如终身学习观、新型师生关系观等。
教育城域网各个操作平台只是为实现某项功能的手段或工具,只是使教育信息化成为可能,它的有效运行不仅仅依靠一些应用软件,更涉及硬件、软件、机制、观念、培训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此,在相关设备设施建设到位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就显得格外重要。高素质的人员队伍,需要进行强有力的培训,更新其观念,提升其技术,逐步形成运用城域网是进行工作和学习的良好氛围。
以用为本,绩效评价
近年来,许多地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巨大投资未能收到预期的效益,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投资者的热情不断降温,并由此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与困惑。这一必须正视的现实从反面提醒人们:教育规划决策和管理中必须确立教育“绩效观”,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教育系统客观规律的绩效评估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信息时代教育管理的宏观决策管理理论和方法论。
教育城域网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应用成为城域网建设的关键所在。而应用需要适用的应用系统,同时需要足够资金来维护更新,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方案就十分必要。绩效评估一方面是从事管理、运营教育城域网的人员工作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是推进教育城域网健康、高效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之,教育城域网的发展还需要我们携手共进,教育信息化的明天才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