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的课表编排是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从高校教学的基本事实出发,阐述了高校课表编排的原则、流程以及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人机交互的课表编排过程。
关键词:高校;课表编排;原则;人机交互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学校要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科目、时间、方法等进行巧妙的安排,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能够“用最巨大的技巧做成功,用最精细的工具巧妙地雕镂出的钟”那样有条不紊地运行。显然,课表就是学校这座“钟”有条不紊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课表在设计时,应像下一盘棋一样要通盘考虑各个棋子摆在什么地方,尽量做到科学。课表编排的优劣,可以反映出学校教务工作的水平,甚至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表既是学校执行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顺利进行教学的依据,又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和其他各项活动的调度表,它把学校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有机结合起来。笔者认为,要编排一张合理、高效的课表必然要求排课者全面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教学管理规律,掌握一切排课的信息资源,以现代化技术为依托,不断优化课表。
编排课表所要遵守的原则
高校的排课具有规模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尤其是跨校区教学,更增加了课表编排的难度。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不以行政班为单位的情况,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等选课。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采取分层次教学,这些所谓“模块课”的排课模式与一般的课程也不同。这些都对高校排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处理好这些问题,首先要确立科学的排课原则。
排课过程必须遵循的总体原则必须坚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以人为本,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要求以及各学科的特点;坚持从大局出发,从全校着眼充分周密地考虑安排,确保教学过程的稳定性。
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高等学校课程复杂多样,课表编排应保证学生在一天和一周中保持学习的高效率。人的神经系统的工作是有一定规律的。在一天里,早上的前两节课是教师和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段,应当安排难度较大的、较重要的基础课或专业课;在一周里,大脑的工作能力在星期二、三达到高峰,星期四、五又开始下降。因此,排课的时候把复杂的科目安排在星期二、三、四,在学生大脑功效最高的时候来完成。每天的课程不要编排得太多,要考虑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给教师留有足够的备课时间,同时还应考虑教师的一些实际情况。比如,对于进修的教师不宜排太多的课,以防教师过度疲劳。编排课表时还应考虑到教研室全体成员需要一定共同时间不排课,以便开展教研活动,还应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科学研究。
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高等教育正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变,许多高校的学生快速增加,教学资源显得相对不足,这就要求在排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场地、设备的周转率问题,减少闲置和浪费。要做到见缝插针,提高资源利用率,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在遇到实验设备使用冲突时,要做到有意错开,这样不仅能解决设备不足的问
题,而且还能为教师的相互听课提供时间保障。
课表编排的流程
编排课表是教务部门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编排者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服从教学规律,又要兼顾一些特殊要求,最主要的是要高效地协调各类资源,发挥最大优势。一般来说,课表编排主要涉及下面四个流程:
全面掌握各类资源要排出高质量的课表,必须充分掌握排课的一切信息资源。首先,按照教学计划向各系部下达教学任务,各系部填写教学任务后按时汇总到教务部门。一般来说,教学任务应包括以下信息:各系、各专业、各年级必须开设的课程,课程的总课时数,周课时数,班级和班级人数,任课教师姓名,对所上课程的场地要求。其次,掌握全校各类教室各种实验设备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机房、画室、琴房等特殊场地的情况。
合理安排各门课程的编排顺序排课时要以课表编排所要遵守的原则为依据,科学合理地编排课程。可以优先考虑对课表整体影响程度最大的课程(通常称为板块课),优先考虑板块课的编排,让其占据最佳的时间组合模块,以保证课表的整体优化。如一些分层次教学的外语类课程,因为这些课程往往不是按照行政班上课,所以需要优先考虑。还要突出解决主要问题,集中精力解决好一些重要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编排,往往这些课对所学专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后才是对一些非主要课程的编排,时间从属于主要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还要尽量做到文、理、工课程的交叉安排,错落有致。
仔细检查课表编排结果课表编排相当复杂,系统性相当强,排课者水平再高,也难以做到万无一失,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反复检查。首先,根据教学任务检查是否有课程漏排、错排的情况;其次,检查课表安排是否符合课表编排的原则,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调整,调整后应特别注意局部调整对课表整体的影响。检查课表中各类资源的使用情况是否冲突,也是课表检查的重要环节,一般可以从教师、班级、教室、实验室等方面着手检查,这就需要在编排课表时做好对信息的及时、准确统计,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
及时公布编排结果排课结果在经过以上步骤以后,一般来说比较准确合理了,为了使课表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及时公布编排结果尤为重要。因为排课者本身的局限性,不可能对每门课的具体教学情况了如指掌,若教师认为课程安排不利于教学,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可由教研室将意见汇总后在一周内到教务部门调整,排课者将本着课表编排的原则进行微调。经过这样调整后的课表即成为正式课表。为保证教学的稳定性,任何部门、人员不能随意变动,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严格按课表开展教学活动。
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编排课表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仅靠手工排课已经很难适应教学管理的需要,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学
校,存在着在校人数多、跨校区排课、分层次教学、选课等许多个性化的问题。如果再用人工编排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还很容易出错。因此,运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排课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集Client/Server和Brosweser/Web Server技术于一体、涉及教务管理各环节、面向学校各个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突破了许多局限性,实现了网上用户的访问。因此,可以在任何地域、任何时间、以各种不同身份访问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大大加强了数据的共享能力。
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排课,首先要做好排课数据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教师信息、班级信息、教学场地信息、选课信息等,即将教学任务和各类教学资源在计算机中体现出来。其次,对一些数据进行设定,如可排课时间、排课时限以及课程、教师、教室的优先级设定。每一步工作都应为整体服务,前期准备工作的细致到位能为后面排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开始智能排课,系统通常能自动排出大部分课程,对于少部分课程需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调整,比如一些较为重要的必修课,即使在排课时设置的优先级比较高,但仍会因教学资源有限而排在不合适的时间,还有一些班级课程松紧不一,分布不均匀,或者教师连续上课时间太紧,这些都不利于教学,都需要手工调整。第四,利用计算机可以对课表进行准确高效的检查,最后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查询功能,输出各类报表,主要包括全校总课表、班级课表、教师课表、场地课表等。
将科学合理的排课原则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相结合,虽然能大大提高排课效率,但任何软件都有其局限性,加上一些新情况不断出现,排课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总结,积累排课经验,运用更加智能化的排课软件,排出一张高质量的课表。
参考文献:
[1]职业院校教务工作管理创新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
[2]周国伟.高校课程表编排若干问题的思考[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92).
[3]王曙霞,涂俊英.智能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2006,(12).
作者简介:
茅徐斌(1980—),男,浙江绍兴人,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