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昆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把学习型组织的技能要求归结为“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受此启发,笔者将学习、培训、实践、合作、研究称为教育科研的五部曲,也称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项修炼”。对教师专业发展来说,学习是源泉,有利于更新思想,提升教育理念,实现自我超越;培训是捷径,有利于获取指导,拓宽视野领域,建立共同愿景;实践是根基,有利于转变行为,革新工作方式,改善心智模式;合作是外力,有利于交往互动,开展深度汇谈,整合团体智慧;研究是动力,有利于系统思考,敏锐洞察渐变,推进整体改革。这“五项修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通过它教师能快速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学习:实现自我超越
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掌握方法,在客观审视现实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
1.树立现代学习观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学会终身学习,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需要;学会创新学习,能够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方法论、价值观;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研究,快速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和超越自我,加快自身专业发展的进程。如江苏省吴江市南麻中学是教育科研的先进典型,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这所学校有一个很好的教师学习制度:每周六上午,学校教科室组织全校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报刊上的教育教学论文。这对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2.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通过自主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保持专业知识的先进性;通过团队学习,发挥群体优势,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探究学习,改进教学行为,革新教学策略和方法,朝着“教育专家”的目标发展。如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青年特级教师薛法根,就是注重多元化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大胆革新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形成“组块教学、智慧语文”的小学语文教学特色,从而成为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3.博学多才
教师应学习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优秀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学习语言表达技能、课堂教学组织技能和教育科研技能等,重点提高核心教学能力,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术,既做“专才”,又做“通才”,从而使自己能够胜任新课程教学。
二、培训:建立共同愿景
培训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捷径。各学校应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把培训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紧密联系,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发展、培训目标的达成等休戚相关,鼓励教师追求卓越,争当“教育家”。
1.通过培训加快角色转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明确自己新的身份,成为学习的组织者,认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要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反思性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要争当课程开发者,参与课程开发,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加快专业成长步伐,不做课程的消极接受者、忠诚执行者;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既探索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可行途径,又力求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
2.通过培训加快转型步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育管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中小学教师实现自身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由教育型转向专业型,由经验型转向创新型,由修身立业型转向教书育人型,由教学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由单一教学型转向教学、教研、科研型,由学科知识型转向综合知识型,由注重知识传授型转向素质培养型,由传统的个人奋斗型转向现代的团队合作型。
3.通过培训加快专业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加深教师对课程知识、学生知识和教学知识新内涵的深刻理解,拓宽自身在人文、科技、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向学者型教师发展;促使教师提升专业技能,重点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提高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教师健全专业情意,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教育理想,规范职业道德和教育行为。
三、实践:改善心智模式
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必须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自觉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反思、研究、创新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心智模式,善于悦纳学生,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教学实践
教师要为行动而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找到科学理论的依据,提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要在行动中研究,反思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善实践行为;要对行动进行研究,每次行动之后对整个行动进行反思,增强新课程改革的体验,总结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提炼和升华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典型案例和教育故事。
如我市屯村实验小学管建刚老师,近年来,他成功探索出“魔法作文”。他的“我的教育故事”系列丛书是由“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第一人”的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永新主编的“新教育文库”丛书的第一个系列,共5本。这套丛书正是管建刚老师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和升华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的典型的作文教学案例和作文教学故事。
2.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实践技能
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目标及活动设计,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组织教学活动、调控教学过程的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支持学生学习的环境,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差异,从学生的参与度、交往度和达成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技术,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大脑“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上面提到的南麻中学,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探索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摸索出各科课堂教学新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在看来,这些课堂教学模式完全符合目前的新课程改革要求。
3.追求实践智慧,富有教学机智
新课程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在课堂教学的变化中,教师要具有实践智慧,在教学中能即兴创造,使课堂教学成为智慧探险的过程,引导学生开放性地吸纳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坚持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社会的原则,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能灵活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追求实践智慧的生成和提升,使课堂教学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和富有智慧挑战的过程。
四、合作:整合团体智慧
团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就必须加强合作,而学校要实现共同愿景,就必须通过深度汇谈来发挥团体智慧的作用。
1.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学校中教师合作的最常见的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取长补短,整合团体智慧,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案。为了防止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学校应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教师要在个人自备的基础上参加集体议课,在集体议课过程中交流自己的观点、困惑和建议,也倾听别人的看法和思想,在议课中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思路;要与同事合作,共同探讨集体议课中出现的问题,设计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要对集体议课后所形成的参考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形成符合自己和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如吴江市青云中学多年来保持高教学质量的法宝就是日常的集体备课、研课制度。
2.加强互动研讨
互动研讨是一种合作性的教研形式。通过互动研讨可以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和教师素质的共同提高。为此,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互动研讨活动,指引教师参与集体听课,在集体讨论中把听课的收获、感悟和困惑都提出来,就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与其他教师一起探求解决方案;要求教师在研讨中听取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分享别人的经验,分析别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取长补短;鼓励教师与专家进行交流、对话,共同分析教学研究中的重点、焦点问题,接受专家的先进思想和正确建议,以获得专业引领。如我市中小学从2006年起推行“课堂观察”,改革以往传统的听课评课方法,以教研组为单位,对教师的“课”进行多视角、多主题的观察,并在课后进行互动交流,有效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及能力的提升。
3.加强课题合作
课题合作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师合作方式,要求教师齐心协力,共同攻关。这就意味着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又要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为此,教师要参与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实验,与同事、专家一起合作攻关,提高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要承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课题的实验任务,和同事们一起探索新课程改革或课堂教学的科学思路和对策;要就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和同事们共同研究解决;要加强与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的多边合作,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五、研究:学会系统思考
要确保新课程改革卓有成效,就要通过培训使教师学会系统思考,能够深入研究,从宏观整体的视角动态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密切关注、深刻洞察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渐变,用系统的、动态的、鼓励的眼光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1.学会系统思考
要真正确保新课程教学深入扎实地开展,就应该从整个教育这一大的系统着眼,对教学体系进行思考和改革。为此,教师要学会系统思考,对教学进行整体改革,从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宏观角度考虑问题,对研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整体考虑,科学设计研究的程序和策略;要对研究的课题或问题设计科学的方案,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乃至成功学、美学、哲学等视角考虑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要从目标设计、情境营造、活动组织策略选择、模式运用、评价实施等环节全面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学会教学研究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成为学科知识的专家,还要求教师成为学科教学的专家。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研究新课程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研究学科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的改善,等等;探索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索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备课、授课、作业设置与批改等;研究学生的认知差异,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基本策略,研究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要在研究时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点滴进步。在思考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是当今教师必备的能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3.学会教育科研
新课程倡导教师做“研究者”。教师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学研究的层次,拓展研究领域的深广度,逐步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为此,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掌握一般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重点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提高研究能力,形成研究习惯;要建立档案袋,积极研究资料,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对研究结果能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要能够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交流和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