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

2009-05-29 09:04陈国才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5期
关键词:做人学会课程

陈国才

对能进入高中学习的大多数初中毕业生而言,高中是一个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他们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学校应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一、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每个学生所面对的问题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以下是学生普遍面临的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进入高中初期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一,由于初中和高中同学构成的变化,每个学生在新的集体中需要重新定位。

在初中三年,每个学生在同学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经过中考的洗礼,原有的同学关系和地位已经不存在了。进入高中后,在新的同学关系中需要重新定位。特别是优秀初中毕业生集中的高中,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很多学生很快就会感到自己不像在初中时期那样能显示出自己的优势,甚至会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经常有学生和家长有这样的疑惑:在初中学习非常优秀,怎么到了高中就不行了呢?其实辉煌的初中历史只是为高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新的集体和环境中,特别是在优秀学生集中的集体和环境中,需要重新定位,需要调整心态、摆正位置、从头开始,以尽快融入新的集体。如果这种疑惑不能较好地处理,许多学生不仅可能在学习方面丧失信心,影响高中的学习生活,严重的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另外,从学生与社会其他人的关系看,虽然初三毕业进入高一,年龄变化不大,但初中生和高中生这两个概念的社会角色意识是不同的,高中生已经接近成人,比初中生更加成熟,所以社会对高中学生的要求和评价要高于初中生。高中生需要转换社会角色,增强社会角色意识,逐步深入思考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学会用成人的视角为人处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二,由于初中和高中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以及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学生在学习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

对初中毕业生来讲,高中的大多数课程的名称并不陌生,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但这些课程在高中是以模块课程的形态出现的,同一科目的各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另外,高中还有些新的课程形态,如选修课(有个别初中校也开设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这些新的课程形态的出现,增加了课程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对学生提出新的较高的要求。

从课程内容讲,对于同一学科来说,初、高中在知识上有一定的连续性,初中所学过的知识,是高中学习的知识基础。但是,跟初中比较起来,高中各学科在知识广度、内容深度上有明显的提高。初中知识比较注重基础,常识性介绍的知识较多;高中知识则比较注重学科结构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研究性,难度增大、内容加深、要求提高。而且,高中更强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对学生在能力方面,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适应课程结构、内容和学习要求的变化,学生还须尽快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高中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根本。

在这些问题上,有的初中校在教学中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他们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整体规划三年的教学,并注意兼顾初高中衔接。这些学校在教学中强调学科思维方法的渗透,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学习方法归纳和总结,在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为孩子进入高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中考,也只是到了初三第二学期中考前夕才根据中考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总复习,以帮助学生备考。从这种学校毕业的学生总体讲能较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但也有一些学校,教学目的很明确: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只要中考不考,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教学要求,也不做教学安排。以至于有的学生中考成绩很高,但上高中后说这个老师没有讲,那没有学,需要补课。这样的教学要求增加了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的难度。

第三,学生进入高中后还会有其他方面需要适应的问题,如学校文化的差异问题,特别是管理文化的差异问题。一方面是初高中在管理方式上就有区别,在高中,学校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希望学生能独立地完成学业及其他任务,学生的自由度增大,这就要求学生逐渐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另一方面不同学校的文化也有差异,有的学校严谨,有的学校开放;有的学校严格,有的学校宽松等,从一种学校文化融入另一种学校文化也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二、围绕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这两个基本问题,

采用有效的教育形式,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种变化,迎接挑战

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从学校讲有许多可做的工作。如:

第一,精心设计入学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参观校史室、荣誉室和举办报告会,介绍学校历史、学校文化特色和课程结构等,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发展历程,感受学校文化和高中课程的基本情况。组织拜师会、主题班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加强班级建设。邀请往届学生举办高中学习方法讲座等。

第二,建立指导教师制度,加强对学生持续的关注和个性化的指导。

第三,在课程安排方面,要注意三年整体规划,避免高一高二新授课程密度过大,而高三复习时间太长的现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的差异性,课程安排要有一定的选择性,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从教学来讲,教学目标要高,但要逐步实现。教学起点要低,注意初高中的衔接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教学台阶和进度要适中。形象地说就是:“高目标、低起点、缓加速。”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学科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第四,从学校管理来讲既要严格、规范,又要开放、民主。高中学生比初中生相对成熟,自主独立性增强,在学校管理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对学校管理的建议权和参与权,采取多种方式听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吸收他们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越是开放、民主的学校,学生适应得更快更好。

不管采取哪种教育形式,都应围绕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两个基本问题开展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正确的学习目标,一方面是指目标的确定要客观、合理。过高的目标实现不了,容易丧失信心;过低的目标,很容易实现,不利于激发学习欲望,会阻碍进一步的发展。确立一个只有经过奋斗才能实现、经过奋斗能够实现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指目标要分解,要有长远目标,也要有阶段性的目标,这样才会有持续的发展动力。

第二,刻苦的学习态度就是指学习需要刻苦勤奋,需要处理好学习中苦与乐的关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上不会自己掉馅饼,学习也是这样。学习是个苦事,要学好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政治等课程,每天就需要上好几节课,课余要做作业,不懂的问题要约老师问,还要复习预习、参加考试等等,辛不辛苦?当然辛苦。到了好学校,学习好的学生相对集中,要想学得更好,会更辛苦。不辛苦、不刻苦、不付出代价肯定学不好。当谈到学习刻苦勤奋时,时常会与减轻学生负担和快乐教育等问题联系在一起,我想快乐教育并不是让大家不学习或少学习,而是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在一个问题解决后的快乐,享受知识不断积累和丰富的快乐,享受克服学习中困难后的快乐,享受实现学习目标后的快乐。所以说苦与乐都是人的一种感受,如果愿意干某件事,做事中的苦就会变成一种快乐。如果不愿意干某件事,再好的事情干起来都觉得苦。教育学生平时努力刻苦学习,享受学习中和考试后的快乐,克服只会在考试结束时痛苦的情形。

第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初高中讲,有一些一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如,多思多想,多问,勤动手;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过程完整、下笔就对、表述清晰、善于思考、不断积累等学习习惯等。再如,课前要预习,课上要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总结等。

从学生学习实际看,在这些一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个常见的、被人们认为并不重要的问题——学习中“马虎”的问题。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说她的孩子如何聪明,就是考试时成绩不高,理由是“太马虎”。也经常有学生总结导致学习问题时提到“马虎”这个词。仔细想想,在学习中“马虎”的背后实质上是个学习习惯问题。如,平时做作业没有时间概念,在考试时就很难合理安排时间;平时写字不认真,考试就容易写错字;平时遇到难题不学会深入思考,考试时对难题就会束手无策;平时写文章信马由缰,虽然有可能亮点很多,但考试作文时就会出现很多病句、中心不突出;平时作业不仔细分析题目、不思考,考试时就会出现审题问题,出现思维偏差;平时作业不写详细过程,就容易出现计算错误,考试也容易丢分;等等。我们常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是对的。但学习既要动口又要动手,而许多学生眼高手低,说起来夸夸其谈,做起来漏洞百出。

再如,学生喜欢做题,而不太重视对概念的理解和基本知识的积累,不太会对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不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不爱问问题,不喜欢追根溯源,而是浅尝辄止。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课程的特点不同,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个问题上,初高中还有一定区别。从学习能力讲,可以用“抱着走、牵着走、指着走、自己走”这种通俗的说法描述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学习初期,学生完全不会学习,需要老师“抱着”教他们学习;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后,老师就可以“牵者学生的手”教他们学习;初中阶段就应该由“牵着走”向“指着走”过渡,学生既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又要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学生相对成熟,对自己的前途比初中生有更清晰的认识,其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主动性比初中生更明确,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强,就应该由“指着走”向“自己走”过渡,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有效学习计划,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从课程特点看,高中相对初中讲教学容量和难度大、进度快、综合性强,高中学习就不能像初中一样有较充裕的时间(有时是简单重复)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及时复习总结、归纳整理、消化吸收,注重积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学生还需要提高自我探究、动手实践能力。

2.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做什么样的人,二是如何做人

第一,教育学生做什么样的人,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学习的三年,正是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对学生的成人和顺利融入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做人有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这些品质构成了做人的基本底线,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就要围绕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进行。这些品质主要有:

诚实:认真、完整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将他人的成果据为己有,也不诿过他人,相互信任,相互依赖;

尊重: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在肯定自身的权益和价值时,不干涉别人,要肯定他人、集体的权益和价值,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负责:对自己的工作和言行具有责任感,愿意承担责任;

同情心:人与人之间相互体贴和关心,在发生矛盾时能够相互理解(善于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即换位思考或设身处地地思考)和宽容(在讨论中,能认真听取每一种观点,对每一种观点都能给予认真和公平的评价);

自律:在规定的限度内生活,养成自我克制的生活习惯,具有规则意识:家规、校规、其他各种社会规范乃至法律意识。

在此基础上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成功的人——有理想,有目标,有坚韧的毅力,富有激情,善于合作,有科学的方法,并把追求付诸行动;善于理解不同文化与文明、具有竞争与合作意识(求同存异)和国际视野;无私奉献,高尚。

高素质是什么?一是在这些品质方面更优秀,层次高(如守纪,是一般守纪还是能达到慎独的境界);二是更全面(不仅具有一般人所具有的基本品质,还要做成功的人、高尚的人)。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应该努力追求做一个成功的、高尚的人,做一个君子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人。

第二,“会做人”不是简单地教会的,教育只是一个方面,做人的道理更主要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领悟到的。“实践证明,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不出来的,更是‘考不出来的。正如北京市教科院文喆所说:‘每个人的态度与价值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逐渐习得的。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习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生最初与人的交往环境是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与客人之间交往关系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家长的一言一行,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任何一句话或一个举动,对人对事的任何一种态度,一个眼神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孩子学做人最重要的条件,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孩子学做人的第一课堂,身教重于言传。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学校、在社会与人的交往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进一步体验做人的道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对人对事的基本态度和处世方式。高中阶段,是学生走向成熟的关键期,特别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学校要营造积极、健康、开放、民主、有追求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自我。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潘静波)

猜你喜欢
做人学会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学会分享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成功箴言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自行车的发明
图趣
做人要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