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毅
当今社会的政治问题绝大多数都与劳动力成本有关。国内市场容量的增长赶不上生产能力的增长,赶不上普通工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增长,导致产品大量积压,急需到国外市场上去“消化”。人为压低工资和福利,正是造成中国经济内需不振、严重依赖出口的内外困局的真正根源。现在提高出口关税是违背WTO规则的,而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或者说制定最低工资法,却是各国政府通常做法。倘若我们保留住部分价值连城的国内市场,适当提高中国劳动者的工资,一方面使我们的经济增长更可持续,减少外国资本对我们的剥削;另一方面又可使我们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享受到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实惠,扩大我们的国内市场,提高我们的消费能力。
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偏低,在促使中国出口企业拥有竞争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指标叫分配率。它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分配率中劳动者的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越高,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所得份额越大,社会分配越均等、公平。而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重一直偏低,全国平均在12-16%之间,如果再加上工资额30%的福利,则在15-20%之间。低工资大大限制了中国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消费能力,使中国尽管拥有庞大的人口、高速发展的经济,国内市场却十分有限。
在当今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上,劳动力买卖不能完全由市场竞争自发确定其价格,因为,首先在中国,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生产要素,虽然不能说像空气一样,可以无代价的获得。巨大的劳动力供给与有限的劳动力需求,使劳动力供给者与劳动力需求者处于极不平等的交易地位,二者的地位权力与互动能力差别悬殊。在这样的条件下,劳资双方通过市场自由交易不可能形成合理的有效率的劳动者工资水平。其次,历史经验表明,劳资双方自由交易的结果,常常使得劳动者的工资在整个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太少,出现马克思所谓“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造成宏观经济的不平衡,由此带来的经济危机,将损害社会上所有的人,包括资本所有者。马克思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依然没有过时。
一、形成严重依赖出口的困局、造成了中国太多的劣质资本
事实上,人为压低工资和福利,正是造成中国经济内需不振、严重依赖出口的内外困局的真正根源。我国现在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额+出口额)/国民生产总值]×100%}}2004年已经达到75%,不仅高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也比日本、美国等发达大国高。这其中的负面作用是很大的。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是显然的,而影响国内产业发展的问题往往不为人关注:我国的高外贸依存度主要表现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因此,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产品一直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但是这些在国际市场上实际上已经是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这种低附加值行业因劳动力价格低廉而不断扩容不利于我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增加了实现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目标的难度。
说到增加劳动力成本,有人担心:中国还有多少企业能够挺过去?外资企业还愿意到中国投资吗?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为何我们的企业只能依赖超低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这种“优势”已经造成了今天中国太多的劣质资本——中资外资都有。我们只看到全球从一流到三流的企业陆陆续续都来我国安家,个个生龙活虎,霸气十足。多少在“老家”经营不善、赤字连连的企业,到了中国却是张灯结彩满堂红。那些跨国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的劳动者们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廉价劳动力,为发达国家提供劳动产品,也让发达国家的企业充分获取了剩余价值。这种劣质资本对廉价劳动力有太强的依赖性,应对市场波动的办法永远都是压低工资或者裁员,而不思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如今欧美动辄挥舞“反倾销”的大棒来制裁中国,加大惩罚性关税,结果大量本该支付给本国劳动者的钱被外国的政府拿走了!其实,在我国不能老是靠低成本在国际上竞争。日本、德国和新加坡都曾面临相似的挑战,但他们却没有压低本国劳工工资,而是趁此机会把产业提升到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水平,我国也应该借鉴这样的经验。
二、国外总是怀疑中国在搞倾销
国内市场容量的增长赶不上生产能力的增长,赶不上普通工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增长,导致产品大量积压,急需到国外市场上去“消化”。过低的价格使用劳动力,致使工资支出在生产成本中所占份额极少,这又同高昂的人力成本和人力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相当比例的西方企业形成鲜明的对照。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过于低廉,以至于国外总是怀疑中国在搞倾销。
低价的劳动力与低价的自然资源,毫无限制的使用与浪费劳动力资源,无节制的使用与浪费自然资源,得到的最终结果是:资本所有者的暴利与出口商品的低价(生产者之间无限制竞争甚至恶性竞争所至)。而低价的出口商品,造成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不断下滑和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当今中国是世界上贸易条件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低价的出口商品,由于其价格与世界各国正常劳动者福利待遇、工资水平条件下的商品成本相差太大,造成进口国相关行业的同类产品完全被排挤,引起大量的反倾销指控。但事实又是怎样呢?比如:一顶“中国制造”的帽子,中国人卖给美国人1美元,但美国人卖给美国人25美元;中国生产全球70%的DVD,每台出口售价32美元,交给外国人的专利费是18美元,成本13美元,中国只赚取1美元利润。一台售价79美元的国产MP3,国外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制造成本要32.5美元,中国企业所得的纯利只有1.5美元。“世界工厂”中国:得到的只是“蝇头小利”。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划算的。它使得主要依靠对劳动力的剥削和自然资源的掠夺获得的巨额利润,既到不了国家的口袋里,也到不了劳动者的口袋里,仅仅作为暴利被资本所有者和外国中间商拿走。国家只落得个出口规模巨大的空名和低价倾销者的恶名,广大劳动者却在劳动强度越来越大,企业经济效益越来越好的情况下,陷入相对贫困和无力增加消费的境地。本来,中国付出价格低廉的劳动力与自然资源这样的代价,换取低端产品与低价商品出口增加,为平衡贸易又将高端或者说高价值商品的市场让给欧美发达国家,这一做法本身就极不合理。想一想美国飞机软件出口的利润与效益,再看一看中国服装鞋类出口的利润与效益,真是感慨万分!发达国家居然要求我们这样的产品出口在价值上与他们进口到中国的商品保持平衡,实在是太不公平。倘若我们保留住部分价值连城的国内市场与永远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适当提高中国劳动者的工资,一方面使我们的经济增长更可持续,减少外国资本对我们的剥削;另一方面又可使我们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享受到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实惠,扩大我们的国内市场,提高我们的消费能力。
我们出口受阻,问题就出在商品的价格太便宜。这虽然有出口企业恶性竞争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国内的劳动力价格过低,这是造成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低廉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劳工工资处于非正常的超低水平,以至于国外反倾销调查总是以印度的人工工资为参照判断中国商品成本是否合理。现在提高出口关税是违背WTO规则的,而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或者说制定最低工资法,却是各国政府通常做法。我们为何不采用这一国际惯例来化解相关矛盾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仅可以提高出口产品成本,使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与国外相比不至于差别太大,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况且,适当控制一下我们低端产品的出口规模,减少与之相对应的国外商品进口,保留一部分高端产品或高附加值产品市场给国内企业,这对我们经济的长远发展,对于我们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将大有好处,这样的增长给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才能带来更多的利益和实惠。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