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中的文化建设

2009-05-29 09:04徐海燕
现代企业 2009年4期
关键词:非公有制职工建设

徐海燕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已经渗透到文化层面,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企业文化虽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却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因此,非公有制企业建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制度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重要表现为:

1.引导作用。作为一种向上的文化,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定势,将员工引导到企业经营目标上来,使员工将实现经营目标自觉地变为自己的行动。企业文化中的厂规、厂法、厂纪、厂貌及人际、人群、人伦关系等,均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引导和约束作用,形成内在的心理力量,起着引导员工形成自我调适、自我管理的作用。

2.凝聚作用。企业文化通过大量的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企业员工相互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联系,使员工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产生对企业目标、准则、观念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在企业文化氛围的作用下,使员工通过自身的感受产生对本职工作的兴趣和自豪感的建立,对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激励作用。通过企业文化使企业目标深入人心,有利于在企业形成激励机制。企业通过文化建设将其经营目标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使全体员工看到自己从事的事业的社会意义和光明前途,从而激发大家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自觉地在岗位上建功立业。

二、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文化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现状却不尽如人意,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还没有全面开展,只有少数非公有制企业开展此项活动,并且存在不规范,不系统的现象,许多非公有制企业至今对企业文化理论仍然是迷惑不解或一知半解,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为:

1.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公布的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的共识。但当调查企业是否有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时,结果显示,只有不足三成的企业有企业文化发展规划。这反映了企业经营者实际上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还存在一定差距。非公有制企业由于自身的所有制特点和经营目标,使得一些企业更加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而更多的企业经营者更倾向于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归于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组织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等。

2.企业文化定位不够准确,方向不够稳定。非公有制企业成长道路一般都比较艰辛,有许多企业家是从小作坊式的生产发展到有规模、专业或多元化的经营生产。因此,一开始就缺乏战略规则,更谈不上制定长远的文化定位了。可以说,每个企业无论是自然成长的或是根据战略建设的,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物质。可是,要真正形成推动企业进步的“文化资本”就需要企业家和其员工将现有的文化“片断”整合提高,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科学、规范的核心文化。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在迅速成长扩张的道路上,很容易改变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还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产品推销,希望立竿见影,似乎只要一搞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经营业绩就会立刻上升。然而企业文化是一项长远工程,不会短期见效,一般的企业实行企业形象战略,从计划的实施到初见成效都要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因此,非公有制企业在寻找自己的文化定位时容易出现定位不准,方向不稳定的现象。

3.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片面性、简单化倾向。许多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对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存在肤浅的认识,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内容单一,缺乏个性。许多企业都提出了“顾客是上帝”“质量是生命”的口号;在企业精神提炼方面,都写出来:“团结、求是、开拓、进取”几个字,使企业文化仅停留在口号上;有的只把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职工思想政治培训和文化活动上;有的企业不惜耗费巨资进行文化包装,却忽视了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构建。当然,喊几句口号,挂几幅标语,谱一曲企业歌曲,举办几次职工文娱活动都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但不是全部,企业文化内容的还应包括更深层次的内涵,如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等。缺乏这些深层次的内容很容易造成形式上轰轰烈烈,内涵上却空空洞洞,根本达不到实际效果。

4.企业文化建设未能很好地调动职工的参与积极性,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不强。非公有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发展很快,形成拥有相当财富的高收入的企业主阶层,他们作为雇主和作为雇员的职工的矛盾,经营管理人员与职工的矛盾客观存在。目前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实际脱钩。企业文化建设的初衷原本应该是建设一种共同的文化和氛围,把公司职工团结起来,进而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为公司的利益服务,但是,现在一些企业却不顾现实,企业文化建设忽视了职工利益,得不到职工的认同,使其所谓的公司文化不但没有团结职工,反而分化和加速了公司的离心倾向。

三、对发展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的对策建议

1.确立正确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理念。非公制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创业指导,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必要的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结构,积极引进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促进其管理上水平,经营上规模,产品上档次。要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带领职工以市场的眼光分析观察事物,研究和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调动职工参与经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应对复杂形势的战略思维能力,增强市场经济的概念和竞争意识,效益意识。确立正确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理念,使企业健康发展。

2.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家的自身素质。企业家是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企业家素质决定了企业文化的主导理念。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正是这种素质的体现。可以说,企业家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文化的优劣。企业家具有怎样的追求,秉承怎样的理念,企业就会呈现出与这种价值理念相匹配的特点,就具有怎样的企业文化。要建设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需要企业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社会主义精神相吻合的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持续发展意识、效率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及诚信意识。具有哲学家的洞察力和思维能力。企业家自身素质高了,才能提出先进理念,才能善于捕捉发现在员工中的先进思想和行为,把握社会意识发展的方向,建设和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

3.坚持“以人为本”。企业的主体是员工,企业无人,则无企业,人在企业中的作用具有极大的潜力,关键是如何去开发,所以,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是企业无尽的资源和财富。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因此,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把提高员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和文化生活看成是员工搞好经营生产的基础,使企业的发展目标变为员工自觉行动。同时,要关心员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起学习型组织,广揽贤才,善待员工,形成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企业才有凝聚力,才有发展后劲。

4.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综观国内外许多优秀企业,他们创建的企业文化都各具特色,各不相同,因此,个性特色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的现实状况、历史环境、产品风格等不尽相同,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企业文化必须是从自己特有的产业或产品的实际中概括提炼出来的,既体现企业文化的共性,又突出企业鲜明的个性特点,才具有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才能体现企业自身所独有的特色和魅力,这样才能营造出具个性特色和持久生命力的优秀企业文化。

5.企业文化应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企业文化不断创新,是与时俱进最生动的体现,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创新的一种无形力量,一种内在驱动力量。非公有制企业能有今天的发展规模,就是因为它永不满足现状,在当今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非公有制企业要勇于和善于创新,要通过文化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应是无止境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因此,非公有制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实践的效果,不断调整,充实提高,引导企业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非公有制经济毋庸置疑将会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力量,但没有企业文化的非公有制企业将不能在21世纪生存,企业文化已成为非公有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搞好企业文化塑造工作,是每一个非公有制企业的当务之急。只有塑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非公有制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健康、有序地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猜你喜欢
非公有制职工建设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