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鹏
张完乡位于郸城东北部,东与安微接壤,北与鹿邑相邻,辖29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人,耕地8万多亩。2008年,张完乡党委、政府按照省、市、县植树造林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本乡实际,以林权改革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全乡植树造林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去年底,全乡共出动机械60部、劳动力1.5万人,完成绿化通道85公里,完善林网3万亩,植树65万株,为打造林业生态乡奠定了坚实基础。投入民间资金325万元,政府投入配套资金20万元,拍卖沟河道路150多条,签订林权改革合同120多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张完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工作,于2007年10月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韩金银任组长,乡长褚章民任副组长的林权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各班子成员分包到片到路段,村支部书记为林权改革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村林权改革工作。乡政府与各村签定林权改革目标责任书,并明确要求到当年底要全面完成林杈改革任务,凡不能按时完成林权改革的行政村,本年度不得评先。
二、精心谋划,搞好林权制度改革
2007年,由于树木更新换代,植树任务比较繁重,为解决此问题,该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决定在全乡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并制定了《关于在全乡实施集体林权改革和推进植树造林工作的实施意见》。本着“谁承包,谁投资,谁栽树,谁受益”的原则,将全乡所有路、沟、河渠、荒地、宜林地的使用权一次性承包到位。所有县乡道路、主要沟河由乡政府实行公开承包,村道由行政村公开承包,实现了“地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生产格局,充分调动了社会主体参与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加快了本乡植树造林的步伐。其具体做法是:
1依乡农业中心为依托,对全乡的植树造林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在对各村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把所有道路、沟、河基本情况制表绘图,登记造册。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印制《关于张完乡境内沟河道路林权承包公告》,出动宣传车,制定固定宣传牌,组织各村召开群众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3制定方案。各村结合本村实际,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制定了林权改革实施方案。
4召开群众会议,进行公开竞标,并签订合同。在全村范围内张贴公告,公开拍卖的路段、时间和地点,实施公开招标,招标后签订合同,并上报给林业局备案。
5组织检查验收。由乡林权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带队,到各村实地检查植树情况及林权改革落实情况。截至去年底,全乡共有120多名干群自愿投入到林权改革中,已承包沟河路段达150多条,植树40多万株。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既吸收了社会闲散资金,又搞好了植树造林工作,切实做到了“地有其主,树有所权”,加快了全乡林业生态乡建设步伐。
三、严格植树标准,确保植树质量
张完乡政府对全乡所有沟河道路进行了统一规划,按照道路统一规划,确定植树行数和棵数,林权承包人按照乡政府的规划要求,刨大坑,栽大苗,浇大水,封大堆,不栽病弱苗,确保苗木规格在一级以上。
四、加强林木管护,巩固林权改革成果
为了巩固植树造林成果,保护林权承包人的经济利益,该乡抽调18名干部成立了6个林木管护队,分片划区,日夜巡逻,并在全乡主要交通路口设立固定宣传告示牌。此外还规定,举报起毁林事件,乡政府奖励举报人现金1000元;各村林权承包人成立林木管护队,加强与乡级等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了完整高效的林木管护体系,使全乡的植树造林成果得以巩固。
2009年全乡在总结往年造林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植树所有权、土地新植树木的使用权出现的问题及全乡大坡、大洼、田间小道无人承包的现象,进一步完善了改革的措施,从而调动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今春的植树任务:一是进一步完善林业网格,消除300亩以上的空档;二是完善植树绿化通道,消除全乡4米生产道路以上的空档;三是抓好村前村后防护林的建设。对领导班子成员及乡村干部严格实行植树责任制;四是以农业服务中心为龙头,组织各村成立林业合作社29个。为确保合作社植好树,全乡有规划地整修了一路两沟,并对植树资金困难的合作社及时贷款。截至目前,合作社工作运转正常,入社的群众热情高涨,涉及到用地的农户都较为满意,部分群众有了新的经济收入。前不久,郸城县植树造林现场会在张完乡顺利召开,一个崭新的林业生态乡正呈现在全县人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