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009-05-27 08:35于桂芳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3期
关键词:创新型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于桂芳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才思敏捷、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较高的创新能力。在成人教育中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及教学体系,建立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环境。

【关键字】创新型人才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成人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是全球化更激烈的竞争。然而,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高素质的科学技术人才,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才会更强。因此,“国家的兴衰在教育”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当前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人教育工作不应只是消极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强调其上层建筑属性,只看到其被动从属的一面,而应该充分发挥其对社会发展的主导和先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保持强有力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创新人格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等众多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是创新型人才表现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备创新人格,才具备了献身科学、献身人类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才具备敢闯、敢冒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没有创新人格,人的创新潜能很难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涌动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激情。其次要有创新思维,必须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的观念。第三要有创造性能力,具备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视野和综合、交叉、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吸收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论。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创新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组从而获得有效创意的思维活动和方法。因此创新思维是人们自觉地、能动地综合运用性和开拓性成果的一种思维。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可以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

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如产生新的设计、新的工艺、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新的发展能力等。简言之,它是一个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等。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激情、创新思维、科技素质。创新激情决定了创新的产生,创新思维决定了创新的成功和水平,科技素质则是创新的基础。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措施

教师要有创新的教育观念。创新的核心在于新、创新的本质在于突破,创新的基础在于掌握已有的知识和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发展为目的,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转变教育观念。为了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我们需要解决的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体系的变革,具体到教师个体教育观念的转变。在素质教育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个原则始终是课堂教学卓有成效的前提。一个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不只是上好一节课,而是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等现代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交给学员,发挥学员的聪明才智,开拓学员的创新思维。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正如谚语所说:“天助自救者”。要使学员明白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会成功,教师应注重对学员的自主学习的培养和强化。学员是课堂教育的主体,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应让每一位学员明白,创新并非天才才有,创造存在于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每个地方,人人都有创造的天赋。陶行知先生曾做过精辟论述:“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古今中外,大到高技术领域,小到日常用品的发明,并不都是科学家、著名发明家在实验室里完成的,往往是业余研究的成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做到给学员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支持性环境,教师要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支持、赏识学员,使他们能在周围人的支持下身心愉悦地学习、思考。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培养学员去探索、去创新。其次要做到帮助学员树立自信心,能体现自我,勇于自我实现,相信自己能行,从而满怀信心地去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要有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员有“安全感”,思维才能敏捷,才可能去创造。在课堂上要让学员主动参与,只有在“活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才可能有所创新,才会有创新的念头。

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人的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员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激发起巨大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使自己更好地组织学习活动,获得较牢固的知识。这就是非认知因素的兴趣对学员学习能力的形成所起的始动和引导作用。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除了对学员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员明确学习的意义外,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努力提高学员艺术修养。教学中要唤起学员的求知欲,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进程。二是要让学员享受成功乐趣。增强学员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三是要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过程,同时也是师生的感情交流过程,情感对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传递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师生关系融洽,便会促使学员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他所学的知识上,表现出乐学和好学的心理倾向。学员的学习能力,主要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在有意识的学习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实践的能力是不存在的。因此,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同课堂教学中学员对知识的掌握同步进行,要同课内外学习实践相结合,要从培养学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逐步让方法化为习惯,让习惯上升为能力。所以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要注意渗透性,要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从各学科、各活动的特点和学习实际出发,进行学习能力的渗透教育,寓隐形的学习能力发展于有形的教育活动之中。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完善学员的创新思维,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发展学员的想象力、直觉、感性力等形象思维,有利于培养学员定量分析的逻辑思维。思维方式的完善直接有助于创造。研究表明,在一定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形象思维,特别是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想象与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活动结合在一起,有助于人们更广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从而促进人们的创造性研究,提高知识创新能力。科学史表明,想象力是个体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而丰富的想象正是通过文化素质教育,特别是通过文学、艺术的教育培养起来的,它对完善人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科学发展的实践证明,创新思维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深入研究,也得益于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有丰富的知识才能产生联想和综合,才有新的思想产生,只有知识量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新的思想。有成就的科学家极少是只通一门的专才,绝大多数都是以具备多学科知识取胜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而这种基础只靠专业教育是难以形成的,必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可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扩大学员的知识面,打开学员的视野,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打破学科型教育体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长期以来成人教育沿袭的是学科型教育体系,它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中心,缺少其他的实践性环节;二是课程内容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理论与实践缺乏沟通,造成二者脱节。试想,这样培养出的人才肯定不是应用型的人才,从而造成毕业生需经较长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适应需要。因此,必须打破学科型教学体系,建立以创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切实加强实践课程和教学环节,面向工程、面向实践、面向问题组织教学,把学习、研究、生产合为一体,从而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成人教育的重要课题,今天的社会发展更新,迫切需要才思敏捷、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没有创造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而成人教育的对象是社会直接劳动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骨干,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作者为中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委员会党校副教授)

延伸阅读

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更是其发展壮大不竭的动力支撑。而创新的关键在于拥有创新型人才。

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从一般意义上来审视,高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所谓创新型人才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充分发展的人才,更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较大贡献的人才。

猜你喜欢
创新型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