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

2009-05-27 01:39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顺境逆境思想品德

梁 坚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育界人士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一线老师的不懈追求。面对新课程,教师如何利用好课堂这一平台,有机整合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以达到思想品德课程设置的各项目标,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此略作探讨。

一、课前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树立课标意识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的意识,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奠定基础。这些规定都渗透在各项内容以及教材的编写中,对教学具有宏观导向的作用。而当前一些教师认为: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系统工具,只要了解教材的内容就可以了。所以,他们只是在开学前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随意翻阅一下课程标准,教学时就把课标搁到一边,只把注意力放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籍上。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只有研究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才能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教材的体系结构,通过研读新课标,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才有利于教师确定教学的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就必须吃透课程标准。换而言之,教师必须了解新课程标准对课程提出了什么样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也只有吃透了新课标,才能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才能避免课堂教学“偏航”。另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可见,“一切为了学生”已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上来。教师必须深刻领悟课程标准,按课标备好学生。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有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还要落实到课堂上来,课堂上有效才是最终的有效。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测”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1、“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只有读书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中学生课业负担重,平时基本上无暇顾及看思想品德书。所以,笔者每一节课都要安排10分钟左右让学生看书。学生在看书的时候,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要展示教学目标并有导读提纲,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让学生通过看、思考,从中发现并尝试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要教授读书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如哪些内容详读,哪些内容略读甚至跳读等。二要精心设计导读的提纲。三要巡回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点拨解难。四要检查提问。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一念之差”的内容时,笔者布置的阅读提纲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危险诱惑有哪些?这些危险的诱惑有哪些危害性?我们应怎样远离这些危险的诱惑?学生通过看书基本上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问题。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都由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师只作引导、提问,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满堂灌”的弊病。学生在“读书”中感悟,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2、“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学习科教版八年级上册《功亦逆境,过亦逆境》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顺境、逆境的作用。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一场课堂辩论(正方:顺境有利于成长;反方:逆境有利于成长)。在学生充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归纳:顺境、逆境二者皆可出人才。不过,顺境比逆境多一点优势是占有“资本”,而逆境则比顺境多拥有“动力”,逆境并不影响成才,成才与否,关键看人如何作为。不论我们处于何种境地,都必须正视现实,把握自己,明确目标,拼搏奋进,惟有如此,方能成功。经过辩论,使较深奥的问题得以明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应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为学生纠偏、解疑。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读书外,每节课笔者还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讲,即讨论。讨论的内容一般是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等。讨论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以同桌、小组为单位均可。讨论时,要让学生展开争议,拓宽思路,发散思维,共同启发,相互促进。通过讨论,使学生学会思考、归纳,弄清课文中的难点,掌握重点,增长知识。例如:在学习“正视自我,发展自我”的内容时,可让学生说说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听听同学们对自己的看法,从而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悦纳自己,发展自己。

4、“练”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巧练,把教材的知识与社会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如学习《表达与倾听》后,笔者设计了“向你不熟悉的同学、老师借笔和纸”的实践题。这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与陌生人交往时要与人为善,又学会了基本的礼仪与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测”就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对教学进行及时反馈、补缺,使学生得以巩固基础知识,形成知识树。可以让同班级的学生出一份题目,互相交流来使用;也可以把题目在不同班级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或者教师根据所学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测试。只要能达到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目的就可以了。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为有效教学提供保证

一节课讲完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后反思,要常问自己:“这节课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校、本班的实际,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课堂提问是否合理?”在每上完一节课后,静心沉思,总会有些成败和得失,亦或有所感悟,教师如果能及时地记下精彩的瞬间或疏漏之处,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作为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的依据,则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如:笔者在教学《做新型的劳动者》时,由于该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我自认为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便预先详细地罗列出一系列的知识目标,并以此作为本节课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上课时,我习惯性地对着学生提出一连串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暗示着某些知识的重要性。然而,却有学生反映:“教师,您的要求太多了!我听不懂!”学生这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课后,我进行了反思:长期以,来,自己一直把课堂当作是个人的舞台,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而且已经习惯于根据个人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想法和感受,使学生处于“我讲你听”的被动地位,完全由老师摆布。学生没有发现的机会、思考的余地,更无法体验探究的乐趣。难怪课堂教学成为了一个公式化的“教案剧”,周而复始、单调地重演着。我真诚地感谢学生,是他们及时地提醒了我,教育了我,让我看清了自己,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有效教学永恒的主题。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

(责编雷靖)

猜你喜欢
顺境逆境思想品德
超越逆境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顺与逆
选择
顺与逆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完形填空Ⅳ
人生三境遇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