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启洪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将保持地方经济增长18%以上的增速。坚持以实施“五大举措”来带动全局,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
200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虽然受到雪凝、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但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奋斗,务实拼搏,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强农惠农政策,紧紧围绕铜仁地委、行署提出的“六个新跨越”、“两圈两带”发展战略,审时度势,积极谋动,抢抓机遇、用好机遇、科学发展,从而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23.3亿元,增长13.3%;财政总收入达到2.12亿元,增长62.9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亿元,增长23.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6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6亿元,增长2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0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2250元,增长7.8%。这一经济增长成果来之不易,然而全县人民生活水平、人居环境还没有彻底改善,与人民的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社会的期望值差距仍然较大。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繁重任务,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根据铜仁地委、行署提出的“六个新跨越”和“两圈两带”战略思路,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和项目投资带动、城镇经济带动、招商引资带动、科学技术带动发展战略,围绕保持地方经济增长13%以上的增速,以“抓机遇、保投资,调结构、保增长,打基础、保民生”为主题,坚持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在特色农业产业上有新突破、依托优势打造能源输出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创建旅游特色品牌挤进重庆经济圈和通过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来带动全局,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滞后是影响沿河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必须锲而不舍地把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抢抓中央扩大投资、拉动增长的重大机遇,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打造“乌江画廊、土家风情”特色城镇,走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创新型城镇化道路,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全县城镇人口达到3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其中县城人口达到15万人,占城镇人口的50%。要抓好城镇规划,以节约集约用地为前提,以保障发展为重点,根据城镇发展功能定位,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以县城为中心,把周边20公里的乡镇打造成县城的卫星集镇,增强县城的承载能力,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县城河东新区二期开发和旧城改造,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功能,重点地段精心建设一批彰显特色、独具魅力的标志性景观、标志性建筑,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在北部片区,以洪渡镇为中心,着力打造边贸重镇,成为对接重庆市场的窗口;在中部片区,以官舟镇为中心,着力打造商贸重镇,成为商品交易集散地;在南部片区,以谯家镇为中心,着力打造工业重镇,成为建设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基地。
交通基础设施:抓住全省公路骨架网修编、县县通高速的机遇,尽最大努力争取沿河至思南高速公路早日开工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建设,基本形成沿河至榕江高速公路、326国道和540、562县道及乌江航运为骨架,以通乡油路和旅游公路为主体,以通村公路为连接的公路网络,提高通达能力,打破交通制约瓶颈。
水利基础设施:围绕“农村人口基本实现饮水安全和人均0.5亩基本口粮田”的目标,抓好水利项目的规划争取实施,重点争取甘溪乡水库和夹石镇旧屋基水利工程项目,实施好灌区改造、病险水库除險加固、河道整治、小流域治理、洼地排涝和人饮安全工程,提前实现“十年治旱”的目标。
实现在特色农业产业上有新突破
沿河是农业大县,必须紧紧抓住农业这个根本,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人均粮食占有量800斤的基础上,以实施石漠化治理、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和土地整理为契机,大力发展以生态烤烟、生态畜牧业、生态茶叶为重点的支柱产业,以粮油、薯类等为重点的优势产业,以沙子空心李、土家苦荞酒、金竹贡米等为重点的特色产业,抓好10万亩生态茶园、15万亩生态烤烟、25万亩薯类、5万亩甜高粱、5万亩中药材、5万亩葛根、5万亩苦荞和20万亩其他优质特色农业,建设100万亩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100万头牲畜养殖基地。同时,做好特色农产品的地理标志和原产地保护,积极推进Qs认证申报工作,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名牌农产品,扶强壮大2至3个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产销协会组织、农村经纪人和网络农户,提升我县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把沿河建成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乌江特色产业带。
依托优势打造能源输出基地和新型32业基地
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入园发展,促进产业聚集。
加快推进淇滩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河东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力争使两大工业园区成为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的聚焦地,使工业园区成为最具活力的工业经济增长点,重点抓好已进园区建立的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分别组建2至3个规模砂石场、标砖及预制件加工集团。
突出抓好全区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输出地,整合煤炭资源、扩大技改力度,促进煤炭工业规范化、规模化,积极发展煤化工、煤矸石、煤焦化等,力争到2010年煤炭工业总产僮达到2亿元以上,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以氟化盐、电石等为主的化工工业,抓好现有的2个铅锌选矿厂和3个莹石、重晶石选矿厂的扩能技改,淘汰落后生产方式,推进节能降耗,实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在抓好“西电东送”能源输出地——沙沱水电站、彭水电站建设的同时,抓好县内小水电开发和电网改造,实现三年内小水电装机容量达到5万千瓦,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对现有酿酒、肉制品、茶叶等加工企业的支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到2010年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5亿元。
创建旅游特色品牌挤进重庆经济圈
紧紧抓住当前省、地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依托我县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的优势,围绕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红色旅游,把沿河建成独具特色的黔东北旅游目的地。加强旅游产品开发,提高文化旅游附加值,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加大旅游品牌宣传推介,充分利用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江山峡百里画廊、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旅游资源,以一年一届举办的“中国·乌江百里画廊文化旅游节”为载体,打造乌江山峡百里画廊4A级风景名胜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提升沿河旅游的对外知晓率,拓展省内外旅游市场。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挖掘整理一批独具土家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山歌、民歌精品、诗词楹联,打造沿河“土家民歌之乡”文化品牌,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加强旅游产品开发,提高文化旅游附加值,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景区景点规划编制,确保2009年成功申报乌江山峡百里画廊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把乌江山峡百里画廊融入重庆旅游经济圈。着力推进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实行旅游资源资本化和旅游项目市场化运作,切实抓好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旅游资源开发和其他景区景点旅游道路、接待设施建设,2008年全县接待中外游客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亿元。
同时,也要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上实现突破。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公务,更加注重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让加快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社会保障事业,高度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积极抓好廉租房建设,实施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和棚户区改造工程,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把移民工作作为解决民生、推进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千方百计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