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

2009-05-27 06:16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计算机专业计算机

陈 阳

摘要在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专业教材建设明显跟不上高职发展的需求。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工作应体现高职的培养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点在社会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教材建设

在我国已加入WTO,经济体制转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入的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我国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材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而影响到高职教育教学整体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高职教材的建设明显跟不上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这一不足在计算机专业教材方面尤为突出。

一、原有教材状况与不足

高职教材,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通过对具体操作的训练,使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适合岗位群所需要的实用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以期在有效训练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然而,目前的高职教材中理论内容过多,具体的操作训练内容过少,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培养要求

衡量一个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是否合格,关键看他是否具备了从事相关职业所必需的技能,能否解决本行业的实际应用问题。目前的高职教材中很少有甚至没有针对实际应用的例子,很少有实用的训练项目。另外,高职教材只注重操作也不行,除了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目前的高职教材,内容的深度及容量都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不但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吃力,就连老师备课有时也感到吃力。学生被迫去学习自己以后不常用的知识,而对自己以后工作中十分需要的知识又学得很少。

例如,许多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反映目前使用的《微机原理》教材难度很大。这样的教材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甚至造成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而且与我们的培养目标也是大相径庭的。

正是基于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定位和“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方针,高职教育既不能使用“只重死记硬背,忽视实践能力”的教材,也不能使用“中专加一点,本科减一点”的教材,而应建设符合高职培养目标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

二、对高职计算机教材建设的思考

(一)按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一方面,从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无论在硬件、软件方面都是日新月异,这要求计算机学习者不断地汲取知识。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持续高速发展。但各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不一,容易造成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适应行业现状的局面。因此,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密切关注就业情况,根据岗位能力的需求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在编写教材过程中还应注意结合现有岗位使用设备的具体情况来编写。毕竟高职学生毕业之后面对的就是实操岗位,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掌握相应设备的操作,则能有效缩短高职毕业生就业后的适应周期。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为例,在现有企业中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思科或华为的网络设备。但是现在的教材大多数只介绍思科设备的配置命令,而且还不全,对华为设备的配置命令没有任何介绍。所以在编教材的时候应该尽可能把主流设备的使用说明清楚,并强化对主流网络设备技能操作的教学。

(二)突破原有的学科理论体系。突出实用性

高职教材必须突出实用性,不必过多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一些偏深、偏难的理论应简化,甚至删除,教师应更多地讲解实践技能,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如计算机局域网课程的教材,就可以在当前局域网的发展形势下,将《计算机网络基础》和《Win-dows2000 Server组网技术》两本教材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进行整合。其中,对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以及TCPFIP协议等理论性强的知识点进行简化,做到“理论够用,强化实践”,更多更详细地讲解Windows 2000 Server局域网的安装、设置、调试和维护。让学生学了就会用,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三)打破教材的单一模式,实现教材多样化、现代化

当代高职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摒弃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换之以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因此,高职教材也应该实现多样化、现代化。一门课程的教材既有书面教材,也要有多媒体课件和声像教材,甚至还要有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向学生演示计算机组装过程,更主要的是可以虚拟在现实中不易或不便设置的计算机故障,向学生讲解如何维护。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信息,给学生更自主、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并且还能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从而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总之,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材,可以营造一种互动、自主的教学氛围,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四)用任务驱动编写教材,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有关计算机语言教学和编程实训过程中,经常出现很多学生会编写单个的子程序或表单,而编写一个比较完整、实用的程序,就出现各种问题的情况。这反映出当前教学方式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上存在的缺陷。这种缺陷当然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但也与使用的教材有关。纵观现有教材,虽然采用了大量的范例来讲解,但是这些范例彼此之间是分散的、独立的,从而造成学生学一个范例就只会做一个子程序或表单的情况。因此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可以找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作为学习项目,并把这个项目划分成多个学习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比如VisualFox Pro程序设计课程,可以设计为始终围绕一个典型、完整的“工资管理系统”来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某一单位的工资管理情况,画出流程图,定义数据结构,然后再逐项讲解如何实现输入、查询、修改、排序、打印等功能;而不是按传统教材从数据、常量、对象、控件讲起,这些知识点只有在“工资管理系统”功能涉及到时才展开讲解。这样,一门课上完的同时,学生也做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实用程序。经过实践证明,此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与“就业准入”机制接轨,推行“双证”办学模式

高职应为市场培养一毕业就能上岗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我国目前已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后,方能上岗就业。这样,高职院校就应与劳动部门、相关行业或公司合作,推行“双证”办学模式,一些课程可以直接选用相应的培训教材。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完全就可以采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这门课就以是否通过一级考试为考核标准。同样,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以及专业要求选择不同的认证教材,如《初级程序员教程》《微软认证教程》《Cisco认证教程》等。一般这些认证教程都紧跟新技术发展趋势,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师更新教材的人力、物力,又能让学生学到新技术,并节约时间在毕业前拿到“双证”,避免学生毕业后又去忙着考证。

总之,高职计算机应用及软件专业的教材建设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為立足点,充分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现、教学观和学习观,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重点,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编钟园娴)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计算机专业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