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敏及其著作串拾

2009-05-26 07:31陶文强周德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著作

陶文强 周德生

1.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关键词】:串雅;内外兼治;著作

【中图分类号】R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050-02

赵学敏(约1719-1805),字恕轩,号依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医药学家。他身历康熙 、雍正、乾隆、嘉庆四朝,是一位得享高寿的医家[1]。其父曾任永春司马,迁龙溪知县。乾隆间(1736-1795)下沙大疫,其父延医合药,赖以生者数万人。赵学敏及其弟弟赵学楷,皆承父命读儒学医。赵氏博览群书,凡家藏星历、医术、药学之书,无不潜心研究,每有所得,即汇钞成帙,积稿数千卷。家有“养素园”,为试验种药之地,以察形性,又有“利济堂”,为诊病疗疾之所,兄弟寝食其间,治多有效。族人赵柏云为走方医,出所用有效之方授之,学敏又合平生所录奇方,著成《串雅内编》、《串雅外编》(1759撰)各四卷,其一千众条方或法。乾隆三十(1765年),又成《本草纲目拾遗》,补阙拾遗,为一代名著[2]。赵氏另有著作多种,可惜存书仅以上二书。

《串雅内外编》考其命名,以“串”表示走方医术,以“雅”言其合乎规范。先说“雅”。“雅”有“正”义。如唐代陆德明在所著《 经典释文》中有云:“《尔雅》所以训释五经,辨章同异,多释草木鸟兽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却说“串”。“串雅”之“串”指走方医。其意有二,一者以“串”泛指走方医术。其二,“串”“走动”、“串门”义,北宋时期设立和剂药局,出现了坐堂医生,而走方医仍坚守着悬壶行医的传统。“串雅”之“串”反映了走方医穿街走巷的行医特点[3]。在正统医生极度鄙视走方医的时期,以强调走方医术合乎规范之意的“串雅”名书,亦是作者的可贵之处。

铃医多内外兼治,外治如针、灸、,、贴、蒸、洗、熨、吸等法,内治则以顶、串、截三法见长。《串雅内编》首先总结了走方医的截、顶、串的三种治疗方法(即汗、吐、下三法),并给以高度评阶,认为走方医的治疗方法是“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他把走方医的用药特点,归纳为贱、验、便三字决。“一日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日验,以下咽即能去病也;三日便,山林僻邑,仓卒即有”。《串雅内编》还记载了许多民间医方,例如,用五倍子研末填脐中,可以治疗盗汗;用荸荠汁滴[,可以治疗红[睛;吴茱萸研末调醋贴两脚心(涌泉(),可以治疗咽候炎;用刀豆子烧成灰进行冲服,可以治疗呃逆不止等。有些单方,目前临床上仍在使用,并有一定的治疗价值。《串雅外编》分“禁方”(符咒之类)、“选元”(各种急症抢救法)、“药外”(非药物疗法)、“制品”、“医外”等类[4]。介绍了民间防病的经验,书中集录了除蚤、灭虱、驱蝇、禁蚊、除臭虫等驱除害虫的措施。并记载的民间急救法如:溺用骑牛,解药毒用防风,昏厥症用放血法等,这都是简便易行的方法[5]。此外,它还重点介绍了民间外治法的经验,有针、灸、,、贴、蒸、洗、熨、吸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具有简便、经济、有效,用药安全的特点。《串雅外编》还记载有遭遇突然事件的抢救措施及家禽、鸟兽疾病的治疗和果树、花、草的病虫害救治方法等。由于受历史和个人限制,书中散见封建迷信和夸张不实之词。虽有小疵,但《串雅》至今仍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是一部内容丰富又反映民间医学的医书。

赵学敏取其家“利济堂”之名[6],汇选所撰医书12种,为《利济十二种》。内收《医林集腋》16卷,《养素园传信方》6卷,《祝由录验》4卷,《囊露集》4卷,《串雅》8卷,《摄生闲览》4卷,《药性玄解》4卷,《升降秘要》2卷,《本草话》32卷,《花名小录》4卷,《本草纲目拾遗》10卷,《奇药备考》6卷。这些著作,涉及方剂、本草、摄生、祝由、[科、花卉诸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明代李明珍《本草纲目》问世以来,又出现了更多的药物,在他完成《串雅》等书的编写工作之后,于1765年完成了《本草纲目拾遗》补《本草纲目》之遗并经过30多年的增订工作,使之更完备。该书共十卷,收载药物900多种,其中有《本草纲目》未载的,也有虽已记载而治法、形态不详的,特为之补充,使之更完备。《本草纲目拾遗》在赵学敏死后五十多年(公元1864年)才得到刻印。1887年又进生重刻,并附于《本草纲目》之后,流传于后世。

除《串雅》内外编和《本草纲目拾遗》之外,赵学敏还有一部著作名为《凤仙谱》,是一部独特的园艺兼及医药内容的著作[7]。此书收入清代张潮、张渐所编《昭代丛书》别集中,道光二十四年(1844) 吴江沈氏世楷堂刊行。《凤仙谱》全书共两卷,仅3万余言。卷首为“谱例”,申明编写主旨在于“品类必详,及莳溉医,必法以全,备旁调护之爱,药饵以普利用之仁”。卷上为名义、品类两门,博引历代文献,考述凤仙花的命名;详分桃红、淡红、紫、青莲、藕合、白、黄、杂色、五色凡9类,列述青梗大红、碧桃球、大紫、青莲球、大白、黄玉球、桂红、七合等180种凤仙花的形色性状。其收罗之全,分类之细,描摹之精,命名之雅,令人叹为观止,亦可见其对风仙花赏爱之深。卷下为种艺、灌溉、收采、医花 、除虫、备药、总论、杂说八门。其中备药门则是专门讲述凤仙花的性味、功能及主治的,包括凤仙之花、叶、子、汁、全株等。书中赵氏引述多种文献,其内容已远远超过《本草纲目》凤仙花条,足补各种本草著作之未备,亦可见赵氏之医家本色。尤其令人惊讶的是,据《凤仙谱》赵学敏乾隆五十五年(1790)的自序,了解到赵氏还有许多未为人知的著述。据云,赵学敏于序前二十年原撰有《灌园杂志》书稿,由于“年来衣食奔走,藏稿箧中,未遑缮录成帙”。后来“客岁归自里门,检阅旧作,半为鼠蠹耗尽”。书稿系丛书,“鼠蠹”之余,仅存《蔬菜志》、《丝桃杂编》、《七七秘传》数种[7]。以上诸种,现皆无存。此外还有《秋花志》、《盆玩志》诸志,当时即“已无剩叶”。赵氏去世距今不过200年,而著作大多散佚,实在令人惋惜!

参考文献

[1]李云主编.中医人名辞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355.

[2]傅维康.赵学敏“拾”《本草纲目》之“遗”[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5):47-48.

[3]段逸山.“串雅”命名[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 42(4):9.

[4]赵学敏,等.串雅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5]福建中医药研究所编写.《串雅外编选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年.

[6]肖燕博学多才的中医药学家赵学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4):22-23.

[7]伊广谦.赵学敏与《凤仙谱》[J].江西中医药杂志.2002,16(9):44.

(收稿日期:2009.1.19)

猜你喜欢
著作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丁四新著作系列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和他的养生著作《老老恒言》
江怡著作系列
陈松长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杨泽波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画家的数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