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因素与对策

2009-05-25 09:01薄金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9期
关键词:障碍因素知识管理对策

薄金丽 徐 鑫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最具关键性的资源。教师隐性知识更能反映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只有推动隐性知识的获得、交流、共享和转化,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的价值,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对影响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一些支持策略。

关键词 知识管理;教师隐性知识;障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9-0012-02

On Barriers and Tactics for Teacher's Management of Tacit Knowledge//Bo Jinli, Xu Xin

Abstrac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knowledge has become the most crucial resource. Teachers tacit knowledge can better reflect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the practice level of teachers. Therefore in order to play the value of knowledge and realize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for teachers, we should promote the access of obtaining, communicating, sharing and transforming of tacit knowledge. System analyze the barrier factors of 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n propose some strategies to support it.

Key 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teacher's tacit knowledge;barrier factor;tactic

Authors address

1 Institute of Education,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2 Information Center,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学习化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不仅要求教师学习书本中的理论性知识,还要挖掘教师个体头脑中难以交流和共享的隐性知识。通过系统分析影响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帮助教师对内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价值。

1 影响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因素分析

知识管理过程涉及许多因素,以下从知识本身、知识主体、知识挖掘渠道、知识管理环境及组织文化5个方面对影响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

1.1 隐性知识的固有属性隐性知识自身的特点使得它不像显性知识那样容易被共享和传播。

1)隐性知识的个体依赖性。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曾经说过:“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1]

2)隐性知识的非编码化。由于隐性知识的内隐性,它们往往是以未编码的形式存储在教师个体的头脑中,这种特性决定了它们难以被分享。通常容易被掌握的知识往往是被清晰呈现出来的知识。

3)隐性知识的传递具有衰减性。隐性知识的外化过程不可能是全部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总是有一部分信息被有意或无意地丢失了,即知识衰减了[2]。

4)隐性知识具有情境依赖性。隐性知识是在特定情境下形成的,当新情境与原有情境相似时,原有的隐性知识最容易被激活。此种特性为教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带来一定困难:因为经验往往是与特定的情境相联系,无法脱离问题谈经验。

1.2 教师方面的障碍

1)习惯产生的惰性。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稳定,他们习惯于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按照已有的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不善于观察教学中的新问题和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种习惯产生的惰性极大地抑制了教师的求知欲,限制了教师对新知识的接收。

2)自我封闭心理。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有的教师过于骄傲,认为自己不需要和他人进行交流。而有的教师缺乏自信,不敢主动与他人交流,这些心理因素都会使大量有价值的隐性知识得不到共享。

3)教师个体认知能力的限制。教师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会影响他们对知识价值的判断及看待事物的角度。知识背景不同的教师往往会对同一知识产生不同的理解。

1.3 隐性知识挖掘渠道方面的障碍

1)隐性知识获得方式的复杂性。江新等将隐性知识分为基于身体、言语、个体元认知、社会文化的隐性知识等几类,针对每一类隐性知识又采用相应的方式进行共享。例如基于身体的隐性知识的获得往往通过自身反复的实践和体验,基于言语的隐性知识的获得往往要求主体间有着与交流的主题相关的共同的知识背景等[3]。

2)激励机制不完善。隐性知识的管理要求教师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这需要良好的激励机制做保障,使教师产生持久的动力。

3)教师缺少觉察和反思的意识。有的教师忙于日常教学和科研,而疏于对自身隐性知识的觉察与反思。因此,如何能使教师将其拥有的隐性知识周期性地挖掘出来,形成知识获取、积累、传播和应用的良性循环也是知识挖掘工作的一个难点。

1.4 隐性知识管理环境方面的障碍

1)隐性知识的产权难以界定。隐性知识是一种无形的资源,由于其难以清晰化表达,无法界定它的产权。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就会发生成本和收益不对称的状况。即在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会存在搭便车现象,会影响知识主体共享隐性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2)学校忽视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当前有许多学校只注重教师显性知识的整理和共享,比如教案的撰写,而忽视对教师的教学心得、反思等隐性知识的挖掘。

1.5 教师组织文化的制约

1)利己主义的文化。教师组织中存在的利己主义思想会使人倾向于只想获取不想奉献,他们希望在尽览他人知识的同时,隐藏自己的知识。

2)缺乏信任的文化。日常生活中教师往往忙于教学而忽略与同事的交往,教师之间因此缺少必要的关心与了解,使教师保护和封闭自己的知识,阻碍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传播。

2 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策略

2.1 唤醒教师管理知识的主体意识

1)开展教学反思。教师通过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将自身拥有的个性化知识和实践性技能深刻地概括并清晰地表述出来,为个性化的隐性知识的传播提供可能。

2)进行终身学习。知识社会信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坚持学习,教师就无法保持自身拥有的知识的价值。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终身学习是隐性知识管理的前提条件。

2.2 建立有利于隐性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

1)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实现多向交流。扁平化结构营造了一种自由、民主、多向的交流环境,提高了知识共享的效率;组织内的每个成员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激发了教师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有利于开放式的知识共享。

2)关注教师团队的建设。可以建立正式团队和非正式团队,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者针对某一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隐性知识的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

2.3 改进管理体制

1)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学校可以从物质和精神2个方面采取高效的激励措施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按知识贡献分配”的激励制度,建立知识贡献率的评价机制。

2)定期进行教师之间深度汇谈并记录。在深度汇谈中,团队成员以多样的观点探讨复杂的难题,每个成员都摊出心中的假设,并自由交换他们的想法。团队成员在相互倾听与接受的过程中实现隐性知识的外化与融合,迅速提升项目团队的效能[5]。

2.4 建立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互信及分享的文化。学校应该加强各个部门、各个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员工之间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使大家都乐意分享自己的知识。

2)创建“学习型学校”。学校的建设要立足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之间通过分享和对话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要加强教师的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使每个教师的目标与组织的终极目标相一致,以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目的。

3)营造组织中非正式的隐性知识共享环境。非正式学习环境是知识创新、隐性知识验证、传播与管理的天然土壤,因为:①作为隐性知识,不能用文字完整表达,通过示范、行为,适当的场景、共同的实践最有利于传播、发展;②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中,人们在工作和消遣的同时有意或无意地共同完成体验与认知过程,这与隐性知识所要求的传播、发展环境相合[6]。隐性知识本身的难以表达性使得它的学习往往需要相关场景下的实践,而非正式环境下人们之间的交流体验与认知非常符合隐性知识传播所要求的环境。

3 结束语

迈克尔•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基础,一切显性知识都有其隐性的根源。由此看到隐性知识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人类的隐性知识在认知结构的各个层次上都起着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在对教师知识进行研究时,教师隐性知识管理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探讨影响隐性知识管理的因素,提出一些促进知识管理的策略,以期望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自身的隐性知识,促进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文.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3)

[2]奉继承.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运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江新,郑兰琴,黄荣怀.关于隐性知识的分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1)

[4]胡丽,陈德玲,黄克琼.高校隐性知识共享及其运行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8)

[5]杨明海,张体勤,丁荣贵.项目团队学习的涵义、形式与模型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9)

[6]廖开际.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障碍因素知识管理对策
低频脉冲电治疗在妇科快速康复护理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商用建筑项目运营维护阶段成本管理障碍因素分析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南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