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完整理解文段1可得此答案)2.C(满足不了人体需要,不是说“营养不够丰富)3.C(能帮助人体摄取营养)4.A(原文是“有些分离出来的物质”,不是全部)5.B(A.和睦亲近。C.部落。D.财物)6.B(A.①动词,到,②代词,他。B.均表转折。C.①介词,凭;②介词,用。D.①介词,同;②连词,和)7.A(当时与何祇关系并不密切,“嶷宿与疏阔”)8.①当时人们议论想恢复旧郡,授张嶷任越郡太守,张嶷带领手下到郡 ②经过牦牛城寨时,城寨首领襁负亲自出来迎接,等到追至蜀郡边界,他率领的跟随张嶷来朝贡的人达一百多 9.齐宣王看到周文王的园囿认为大,百姓认为小,齐宣王就向孟子请教。孟子说:“周文王的园囿,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人可以进入,射雉捕兔的人可以进入,与百姓同享,百姓以为小,这不是很合情理的吗?我听说郊关内,有园囿方圆四十里,杀死里面麋鹿的人,如同犯了杀人的罪,百姓认为它大不是很合情理的吗?”楚灵建章华台,伍举劝谏说:“先王建立台榭,榭只是为了讲军事,台只是为了观气象。”10.①两首诗的画面都很开阔。不同的是:《浣溪沙》的景物动态感很强,词中的“逐”“拍”“出”使画面显得生动鲜活;画面以平面展开为主,显得疏朗开阔。《折桂令》的景物以静态为主;画面纵横、上下同时展开,显得错落有致,丰富而富于变化,显得壮阔多姿。②反映词人内心矛盾的两句话是,“白发戴花君莫笑”、“人生何处似尊前”。前句表现了词人忘情欢乐,完全投入到了自然美景和觥筹交错中;后句表明词人借醉酒忘掉人生不得志的不快,词人的内心深处是痛苦的。欧阳修刚正不阿,忧国忧民,可是宦海浮沉,政治上多次遭受挫折,内心的苦闷何以派遣,也只有忘情山水,借酒浇愁了。由此往深处看,忘情山水的乐,是派遣;借酒浇愁,也是派遣。二者的本质又是一样的。 11.①反复“突突”声以突出老人难过的心情。(4分)②原句用了反复和对举的语言形式,突出老人外出的时间长和家人焦急的心情,改后失去了这种效果。(4分)12.“船”的命运是因环境恶化、河水干涸造成的,作者希望人们珍惜环境,不让悲剧重演。(每问4分,共8分)13.老人一如既往地珍惜他的船,表明他对过去环境和生活的眷恋,希望环境还能好起来。(4分)同时也在唤醒人们的关注。(4分)14.此段主要运用了行为动作描写。(2分)通过对老人动作行为的细致描写,生动具体地写出了老人对船的眷恋不舍,从而表现出老人对过去美好环境的眷恋和对失去美好生存环境的痛心。(6分)
(命题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