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莎
明确新世纪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对于深化教师素质研究, 特别是明确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合理设置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小学教师素质结构作一些粗略的阐述,并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一些建议。
一、 小学教师的特殊地位及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新要求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教师的责任也尤其重大。一方面,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发展具有潜在性和多种可能性,小学教师必须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挖掘儿童的潜力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正规教育的初级阶段,其模仿能力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思维水平较低、以及接受复杂事物的能力不高等。这就对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小学生的自主性不强,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大,思维不具有批判性。因此,小学教师的言行一致、严于律己、诚实正直、善良宽容、信任尊重、耐心细致、开拓创新等个性心理品质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形成一个“ 学习共同体”。此外,新课程改革一个非常突出的“ 亮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新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还是在课程评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这无疑对小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二、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
1.教学能力
教学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中介的师生间教与学的共同活动,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设计能力。包括其运用和掌握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及板书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能力等。
(2)教学实施能力。是指实现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而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的能力,包括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如幻灯片、计算机等教具的能力。
(3)教学监控能力。所谓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4)教科研能力。包括课题设计、制定方案、发现问题、教育反思、经验升华、开展教学研究、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等能力。
2.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其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树立如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小学教师是至关重要的:
(1)科学的人才观。学生千差万别,每个人的特点和专长都有所不同。而且,他们都处于成长期,可塑性很大。
(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全面发展的时代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要靠全面发展的教育来造就,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全面发展的教师来实施。
(3)协调的师生观。新世纪的师生观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仅是学校教育中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且是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主体并贯穿于终身。
(4)超前的发展观。随着“地球村”时代的到来,人类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发生彻底改变。 开放的社会必然决定了新世纪的教育在时间上具有更大的连续性,在空间上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3.知识结构
小学教师从事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处于起始状态,因此,小学教师应有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
(1)本体性知识:是指现代人所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所任教学科的知识。小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更强调其自身所具有的基本知识,小学教师应当具有较宽厚、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广泛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懂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2)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3)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小学教师应该成为小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要利用教育理论和方法去研究怎样教、怎样导的问题。
⑷扩展性知识:是指教师自我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即有关学习方法、科研方法、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三、小学教师素质培养的途径
1. 加强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富有时代精神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成功观。
2. 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小学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学习,以丰富其知识结构。
3.积极组织并开展教学经验的交流,不断丰富和改善其教学方法和技术。并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尊重其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
4.加强小学教师的教学自省和总结,提高教学反思和经验升华的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县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廖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