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梓楠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技术,以负责、有远见和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以积极探究的姿态和一定的科学研究精神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对技术的决策、创新和实践。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教材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具体表现为: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钻研课标及教材,把握课本的知识脉络和内容体系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订的依据,无论那个版本的教科书都要依据《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进行编写,因而《标准》是课程的最高纲领。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对于每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应该了然于心,尽量做到深化重点,浅化难点,把重点内容讲深、讲细,把难点内容讲明、讲清,并根据重点、难点的设置处理教材。有时候学生对问题很感兴趣,课堂很热闹,但没有把技术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出来,课程的教学目标没有达到,这样效果也不会理想。通用技术课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所以教师要在基本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多钻研、多探索、吃透课标和教材。
二、转变师生角色关系,开展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生关系的转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问题,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学生和老师的接触都应该非常密切,可以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学生可以不举手而直接站起来发言,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合适的同学交换意见;在发言时,如果需要演示,学生可以随时到黑板上板书,也可以使用投影仪。学生在与教师合作互动的教学中,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伙伴合作。这一切,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这里蕴藏着一个观念上的改变。透过这种民主的、充满个性的、思维活跃而快乐的课堂,我们看到了新课改的理念正在慢慢形成,其教学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的。
三、交流意识强于传达意识
如果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俨然一副“传道、授业、解惑”的神态,那他就难免有一种“重复自我”的厌倦感。所以教师的任务应从知识的单向传递逐步向师生交流的方向转化,但在师生的交流中,教师不能放弃自己担负的指导者、启发者、管理者的角色任务。例如,在进行“秋千模型结构设计”时,首先教师要学生讨论课本中参考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不足。结果学生们各抒己见,列举了三条缺点:套环不固定;连接处未采用耐磨材料;拉杆数量多,增加占地面积。然后教师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设计方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一条河流”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论”,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知识变成完全个人化的而不是外在于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使自己变成一个博学多才而富有知识个性的人。
有一句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但是在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老师的“一桶水”,真的就能满足学生的“杯子”吗?“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须是一条河,一条常流常新、敢于不断地否定自己、更新自己的河流,要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水、新鲜水。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边教边学,立足于通用技术学科,既要精通专业,也应经常浏览其他方面的书籍,特别是物理学科中的力学分析、机械设计中的三视图、数学学科中的立体几何知识、地理学科中的环境保护等。同时教师要亲自到工厂、企业、农村请教专业人员,学习相关知识。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纵横驰骋,左右逢源,应付自如,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大门得以开启,学生求知欲望得到充分的激发。
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
在通用技术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获得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之一。通用技术课囊括了自然科学、技术、经济、伦理、文史、社会、人文等多项内容,所以教师要具有对新事物的探究、发现能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新事物,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
教师在进行创新设计时,可从网络上下载大量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如抓蛋器的设计:可从滚开的水中取出鸡蛋,并优雅地放在餐桌上。通过图片,形象地显示了抓蛋器设计的独特之处,让学生感觉到,创新设计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总之,要做一名优秀的通用技术教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进取、进取、再进取。把学习通用技术课的钥匙,交到学生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