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社会和谐 推进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2009-05-25 04:25张艳丽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保障经济发展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必须加快特别是农村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出改变传统的福利观念;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个人专户;形成灵活的筹款方式,开征社会保障税、遗产税等直接划到社保基金。

【关键词】 社会保障;和谐社会;经济发展

一、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以政府为主体,通过立法程序,多渠道筹集资金,对贫者、弱者实行救助,对失业人员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以及为全体居民举办福利措施,达到安定社会、促进经济成长和增进人民生活福利的一种制度。它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项目。其中社会保险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层次,一般由疾病、生育、工伤、残障、失业、老年和死亡等保险项目组成,其中老年、疾病及失业等项目居于最重要位置,并成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重点。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建设有了很大成就,但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不完整,享受的待遇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别。我国养老保险只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农村和其他经济形式的企业绝大部分没有参加统筹。

2、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就业形势的严峻,社会保障资金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对养老金支付能力及医疗保险制度提出了挑战。

3、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存在城乡分割、区域封闭、省份限制,使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原则受到了侵害,与和谐社会目标相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保障衔接是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4、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我国农村实行的是以家庭保障为主与集体救助相结合的保障制度。社会保险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未在农村设立。改革开放以来,由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分化出来的一些新的结构因素,如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小城镇的兴起、城市农民工队伍的出现等,这些都是工业化推进中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现象。非农产业的城市从业人员他们所面临的风险结构已与传统小农经济相适应的自然风险不同,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形式难以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护,必须将其纳入和城市企业劳动者相同的社会保障体系,即社会保险体系中。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

促进社会和谐安定是社会保障法的重要功能。正如《社会保险法》草案所提到的“为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险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法”。该法赋予政府一定的管理职能,政府有责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一是通过最低生活水平来保障人的生存权。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来改善人权状况。二是解决人的生存权,使人们能够安居乐业,从而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三是社会保险法的功能也体现在精神方面,团结合作、互助友爱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四是加快建立起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机制体系,使我国人口在养老、医疗、教育、失业就业方面得到保障,提高人们的吃、住、行、穿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尽可能的拉动内需,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健康发展。

三、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没有统一的机制保障农民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社会保障,直接导致了农民看病难等问题出现,要建立和谐社会,保障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保险的步伐,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关键。国家在城镇人口的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合作医疗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缩小了城乡居民就医差别,利用这一成绩,尽快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步伐。

四、结合实际选择适应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基本保障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要统一规范,保障方式要多层次。加快建设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基本生活,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1、改变传统福利的观念和体制

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及体制改革进程,研究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中长期规划和周密细致的短期计划,指明改革的方向。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对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项目要坚持广覆盖、低标准、低起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符合条件的职工纳入社会保险范畴。建立收、支、管、投各环节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奠定体制基础。

2、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和机构

出台《社会保障法》,健全社会保障的司法机制,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和机构,独立专司社会保障工作,将各项社会保障、保险职能统一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形成新的社会保障体制,严格执行政事分开,政府只负责政策的制定、监督执行和宏观管理。整合社会保障资源,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征缴率。

3、充分认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建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保障作用:一是实现社会公平、稳定的必要条件,是广大群众安居乐业、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三是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提高人们对未来养老、失业和医疗的心理预期,稳定人们的基本生活。

4、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个人专户

现阶段,国有企事业职工实行基本养老与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制,小城镇与农村地区还未实行,目前这些帐户也不具备可流动性。这主要受制于两大因素:一是国有企事业职工已开始实施基本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的社会统筹,小城镇及农村地区还未实行。二是国有企事业职工虽有了个人帐户,但老职工(较早参加工作的)没有或仅有少量个人帐户积累,政府要对老职工在养老基金上作出补偿来弥补老职工养老与医疗保险资金的不足,真正实现个人帐户“实帐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人才流动会更加广泛,社会保障关系就成为劳动力流动的必须条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加快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建立和谐社会、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要求。

5、形成灵活多样的筹资方式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方式简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就是由政府出面来筹集和建立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措施有:

(1)扩大覆盖面,提高征缴率。通过制订新的法律法规,将社会保险费的征缴范围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作好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工作,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对拒缴、瞒报少缴的要依法处理。

(2)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力度。近两年,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不断增加,但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相比,仍然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的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企业亏损补贴、压缩的部分事业性支出,以及直接用于企业发展的资金等用于社会保障支出,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3)发行社会保障长期债券。考虑由中央财政向国家银行发行专项长期国债,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将来通过出售国有资产等方式来偿还。

(4)开征社会保障税。将现行的社会保障费改税,按照我国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研究制订《社会保障税条例》,对社会保障税税率、税基、纳税对象、征收办法等作出具体规定,由税务机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时、足额地将税款征缴入国库;劳动保障,民政部门制定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社会保障政策,按政策规定审核确认社会保障对象的资格及其待遇标准等;财政部门监督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使用,及时、足额地将资金划拨给银行发放。

(5)开征一些新税种作为补充。面向社会高收入阶层征收的遗产税;对餐饮业,旅馆业、娱乐业等特殊消费行为,在征收营业税外加征消费税;按一定比例征收个人所得税附加等。所得收入直接划入社会保障基金。

近几年,国家在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越来越多的民众从中受益,当前,在全球经济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使社会保障制度起到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提升居民消费预期,实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雪.社会保障模式研究.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07.

[2] 谢晶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然选择.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8(01).

[3] 商运祥、晋睿.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教文汇,2008(02).

[4] 王冬梅.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蚌埠党校学报,2008(01).

【作者简介】

张艳丽(1963-)女,陕西乾县人,任职于陕西工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统计教学.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社会保障经济发展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