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生活中的教育真谛

2009-05-25 08:09许文渊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撒网熔炉课堂纪律

许文渊

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事例中有许多的教育真谛,不知你是否认真观察过、注视过、思考过呢?

◎破窗教育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而去打烂更多的玻璃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这就是“破窗理论”。

这种现象在教育上屡见不鲜。如果第一个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则其他学生有可能得到某种暗示,认为教师“无能”,因此将会有更多的学生“仿效”,使课堂纪律变得更加无序。这是很多教师都意识到的问题,所以一些教师就“狠”字当头,不放过第一个犯错误的学生,总想来个“杀鸡给猴看”,结果由于刚性有余柔性不足,造成师生关系的破裂。

其实破窗理论还有另外一种解读。如果班内有一个学生表现优异,受到表扬,同样会对其他学生起到一种好的暗示。因此在教育上,不仅仅对于表现差的学生举起“大棒”,更重要的还应该给那些表现好的同学多多拿出“萝卜”奖赏,使他们从教师的表扬、赏识中削弱自己落后的一面,强化自己先进的一面,既而在全班同学中起到一种很好的示范作用,从而产生一种良性循环,使班级的纪律风气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提高。

◎灭火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你曾看过消防队员亲历火场,勇于灭火,也许你还亲身经历过,那么,你是否清楚灭火时该使用何种物体?当火势控制不了,有越燃越烈之势时,你是否清楚现在的方法不行了,该用其它方法来应对呢?

其实,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管我们从教的时间有多长,都很难会遇到两个同样的学生;而当碰到学生犯错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利用自己的经验做出处理。但,这样稳妥吗?不同的学生,性格不同,环境不同,造就了学生对待问题的想法就不同。而我们老是利用自己的“老经验”,做出不合时宜的处理,完全不考虑使用何物来为学生“灭火”,而当“火势”不为我们所“控制”时,却使用简单、粗暴甚至是危险的“高压政策”,难道不怕“引火烧身”吗?如果稍微使用些“冷却剂”,隔离“火源”与物体的接触,斧底抽薪,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撒网教育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渔夫在捕鱼的时候撒下的网总是那么大,但能被捕获的鱼其实只是少数。这与煤的形成是一样的,被埋藏在地下的树木是那么多,可最终变成煤的却是那么少。这与我们教师的工作又是何等的相似!付出与收获总是不成比例的。虽然我们也是用真心,也曾努力过,可到头来学生并不见得就能领情。如果我们只是念念不忘付出那么多,收获却是那么少,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徒增我们工作的沮丧感。其实我们不妨倒过来看,虽然收获少,但毕竟还是有收获的嘛,就应该为这收获感到庆幸。渔夫的捕鱼并不见得每一次撒网都有收获,但多撒几次网,到了最后还是会满载而归的。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明白付出并不等于收获的道理,更要明白没有付出,就连一点收获的机会都没有。教育学生关键还在于一个“勤”字,不要贪多,如果每天都能教育好一个学生或者感动一个学生,那么日积月累,其结果是很可观的。

◎熔炉教育

高温的熔炉能够使铁块熔化,变成钢水,但这仅仅是锻造具体产品的一个重要的步骤而已,而不是最终目的。接下来另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要把这些钢水注进各种各样的模具当中,让钢水冷却之后,就变成一个个有价值的产品。

同样,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促使学生改变错误或缺点,也仅仅是我们教育中的一环而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指明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使他们充满信心坚定地走下去,这才是让学生真正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的有效途径。否则,很有可能使学生处于改正缺点之后的茫然或不知所措之中,更严重的还会使学生在不断地改正错误中又不断地犯错误,使我们的教育效果事倍功半。

猜你喜欢
撒网熔炉课堂纪律
奔跑的铁花
凝视
如梦令·冰湖捕鱼奇景
人生需要勤撒网
人生需要勤撒网
关注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率
锻造匠心精神,开启员工思想教育新领域
基于课堂纪律管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研究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