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宗驰 袁绍焕 李应宾
摘要 通过对石河子大学校园环境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石河子大学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在今后环境的建设方面应遵循科学规划并严格执行、因地制宜、创建节约型校园等原则,旨在塑造一个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和生态良好的园林式大学校园。
关键词 校园绿化;石河子大学;校园环境;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S7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254-02
石河子大学地处中国西部的绿洲城市石河子,是由原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奎屯师范学院等于1996年合并而成的一所新疆建设兵团高校。石河子大学校园是在缺乏统一系统规划的情况下组成的,绿地建设亦是在过去绿化的功能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的。随着近年来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环境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植物搭配不合理、基础设施缺乏和文化品味不高等。因此,分析校园环境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方向意义重大。
1 概况
1.1 自然条件
石河子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是玛纳斯河的冲积扇,地势平坦,整个校区东高西低,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形坡度南北2‰,东西9‰。石河子市区地表层为50~200cm厚的亚黏土,以下为巨厚沙砾卵石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气候属大陆性温带干旱型气候。
1.2 学校概况
石河子大学校园位于石河子市东城区,随着石河子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市政府的东移,石河子大学在空间上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并置于新老城区的交界处,大学的校园绿化建设直接影响着老、新城区自然环境的衔接和石河子园林城市的建设。
2 校园环境现状
石河子大学校园南北跨3个街区,北三路、北四路横穿校园,把学校分隔为北、中、南三部分,校园总面积约114万平方米。北校区为原农业部部属的石河子农学院旧址,整体总局沿用原布局——道路纵横交织,没有明显的轴线关系。西部与北部为教工住宅区,面积约为14万平方米,约占北校区总面积的32%。其他为教学、科研、运动、学生住宿等用地相互穿插的格局。中校区原为农田和苗木生产用地,在1996年石河子大学合并成立时划归大学,从而把南(石河子医学院)北(石河子农学院)贯通起来,组成现今主校园区。中区为南、北、中三大校区中最年轻的一个,为新建校区。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中区有明显的规划痕迹,北大门、会泽区一号教学楼、图书馆及其中夹带的场地都位于一条轴线上。轴线组团建筑外围有一环路,环路外围又是一圈建筑物,这些建筑共同组成了中区主体教学、科研、办公区。南校区的轴线位于东侧,北起校区北门入口,沿一条南北道路向南到达春辉堂(大学老礼堂)再向南依次为医学院主教学楼、南大门。与轴线垂直有一条东西向的道路把校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教工住宅区,面积约为3.2万平方米,占总面积15.6万平方米的20.5%;南部为学生住宿生活区和教学、办公、科研区。
绿地环境主要是由道路绿化、集中组团绿地及建筑物周边绿化组成。南北两校区的绿化多是在建校初建设的,经过多年的经营现呈郁郁葱葱的景观,遮荫效果好,绿化在数量上达到很高的水平。中区作为学校的新校区,环境建设起步晚,现有绿地在视觉上草地多、小树多、乔木的遮荫效果不好,但小树的数量已经基本饱和,而且已经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再过5~6年能够达到很好的避阳遮荫效果。
通过细致的实地调查、分析,对校园环境有如下认识:一是3个校区相互独立,没有做统一的规划,缺乏空间联系;二是校园绿化中植物方面乔木过密,乔、灌、草搭配比例不合理,缺少景观上的层次设计;三是绿地中为师生提供的休憩、学习设施过少,不能够充分发挥绿地的使用效益;四是校园中缺少花卉和彩叶植物,景观季相变化单一;五是校园中的绿化植物都严重依赖人工灌溉,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六是绿地管理维护工作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植物的景观效果;七是校园环境建设方面不能体现自己特色,缺少文化蕴含;八是教职工住宅区占校园区面积的比重很大,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环境建设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3 校园环境未来建设的方向
3.1 科学规划并严格执行
21世纪的大学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研究学识的能力,养成独立的人格特质,使其具有人文、社会、艺术、文化的涵养,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蕴育现代化公民。这个目的内涵包含了学生的学习、社交等生活形态,而这些生活离不开校园及周边环境[1]。由此观之,校园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教育目的及大学功能的完整性。规划一个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提供师生一个最佳的教育环境是非常重要和急迫的。
石河子大学校园环境规划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三大(南、中、北)校区之间的联系问题。目前3个校区被横穿的2条城市道路分隔相互独立,无论是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还是景观建设方面都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也是重大的安全隐患。规划应在尊重学校的历史与传统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勇于创新。在此过程中,学校的主管部门及领导需统一认识,以规划者的身份积极参与,与设计师共同完成规划。另外,校园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严格遵循规划,才能够使环境的建设不处于自由无序的发展状态,最终建成一个有特色的优良教学、学习、科研、生活环境。
3.2 创建校园生态环境
生态校园(Ecological Campus)是指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协调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形成体现校园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园生态系统。生态校园建设的作用:一是在于强调校园环境质量的改善,重视校园建设的和谐协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二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并能强化校园文化的中心辐射作用[2]。生态校园的建设应该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以植物造景为主。
植物造景是现代园林的基本特征,在生态校园建设中,应该在物种多样性及植物配置形式多样性上下功夫。物种包括植物与动物2个主要方面,应该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增加植物的种类,以使校园就是一个植物园,能够满足植物相关的课程实习需求。多布置鸟嗜植物和蜜源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及栖息地。增加植物的配置形式,形成乔、灌、草、藤相结合的复合种植形式。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地空气质量评价指标最高,其次是乔灌结合[3]。采用乔、灌、草立体种植形式,既能够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又能在空间上形成高、中、低3个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树种搭配应考虑季相变化,使校园景观一年四季展现出丰富的季相变化。
3.3 尊重历史传统,挖掘、发扬新疆建设兵团文化内涵,体现兵团特色
新疆建设兵团在我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团体,它的成立、成长、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屯垦戍边、艰苦创业、谋求发展的奋斗史。它不但为国家边疆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这种以艰苦奋斗为主旋律的文化对于当今西部建设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小康社会的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石河子大学作为兵团高校也以“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为办学特色,毕业生也多是在兵团服务,这样的特色应在大学的校园环境中体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就能够体会兵团精神、文化,成为大学校园环境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3.4 以人为本
环境建设是为广大师生服务,应为服务对象提供尽可能多的设施(园桌椅、休憩小品建筑等)以满足需求。在环境建设中要重视人的心理、生理以及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并以其为根据来考虑规模尺度,建筑、空间、城市的尺度,建立人对生活环境的归属感,使之符合人性化的需求[4]。譬如座椅的布置要有更多的灵活性,而不是简单的“背靠背”或“面对面”布置,使用者可以自由选择交谈或不交谈。
3.5 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
石河子大学位于石河子市的重要地段,校区与市区穿插,相互交融,校园绿地是石河子市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过程中不能搞“小圈圈”,要放在城市绿地的全局上科学合理布局。同时,石河子大学是一个开放性大学,将大学融入到城市社会生活中,使教育真正与人民生活融为一体。故而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要为远期大学与社区共享做好铺垫。
3.6 因地制宜,创建节约型校园
借鉴中外园林历史的公正态度应该是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根据园林所在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决定园林风格[5]。石河子地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贫乏,石河子市城市生活供水水源全部为地下水,石河子市地下水现状开采量大于允许开采量[6]。石河子大学的绿化用水也是城市生活用水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建设中大量利用草地等高耗水绿地形式是得不偿失的做法。针对这种情况,要创建节约型校园,应该在以下方面寻找突破口:一是绿化植物以耐旱的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建立以表现干旱地区的生态形式为主要模式的绿地,如设计建造以沙枣、梭梭等干旱地区植物为主的“旱园”,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既可以对内地来疆的学生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又体现了新疆的地方风格;二是安装污水处理循环系统,就地处理污水,把污水变成中水,可用做非饮用水,如绿化用水,通过污水处理循环利用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3.7 重视教职工住宅区环境建设
据统计,教职工住宅区面积约17.2万平方米,占据校区面积的15.1%,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石河子大学广大教职工及家人生活的场所,对提高教职工工作热情、生活质量及老师与学生的课外交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住宅区与教学及学生的生活区没有实体的分界,教职工住宅区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休憩场所。因此,在未来的环境建设中应当重视教职工住宅区的环境营造。
3.8 加强绿地的管护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园林环境是“三分建设,七分管护”,可见管理维护在校园建设中起到的作用。绿化的维护管理存在长期性、时滞性、技术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针对其特点应该加大管护投入,加强绿化管护的前瞻性,提高管护的科学性[7]。
4 结语
目前,石河子大学正处在历史性发展的新阶段,正朝着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校园环境以其最能够体现学校特色、最能够牵动广大师生及校友的心,与师生工作学习密切相关,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5 参考文献
[1] 郑明仁.大学校园规划整合论[J].建筑学报,2001(2):59-64.
[2] 龙岳林,甘德欣,周晨,等.湖南农业大学生态校园规划设计[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2):173-176.
[3] 尤海燕.浅谈人居环境的塑造[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53-54.
[4] 张璐.山东大学新校区环境设计[J].中国园林,2005(2):44-49.
[5] 郭凤平,方建斌.中外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6] 王东,孟涛,王云智.新疆石河子市地下水超采现状分析及对策[J].地下水,2007,29(2):79-80.
[7] 张鹏骞,郭昊媛.对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319-322.
[8] 薛少清,何化春.浅谈校园绿化和美化的意义[J].科学之友(B版),2008(8):90-91.
[9] 李炎.大学校园绿化工作的规划设计和实施[J].高校后勤研究,2008(3):86,85.
[10] 刘艳华.生态型大学的景观规划原则与设计[J].商场现代化,2008(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