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教育、媒体在推动企业责任中的作为

2009-05-23 11:05
老区建设 2009年4期
关键词:媒体政府教育

熊 卫

[提要]政府、教育、媒体是现代最重要的社会形态,在话语权、行动力和影响力上都有着难以比拟的地位,因此也是推动企业责任和社会道德净化的主要力量。

[关键词]政府;教育;媒体;企业责任;道德净化

[作者简介]熊卫(1972—),男,重庆邮电大学讲师。(重庆400065)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我们在谈论企业责任时往往忽略政府的作用,其实无论是否政府主导型的社会,政府对社会道德和企业道德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规则的制定者,政府制度起着引导和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在政府导向型的社会里,制度的文明程度最终决定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企业社会责任需要一定社会环境的酝酿和推动,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责任发展历程来看,企业社会责任也不可能仅依靠企业家们的“觉悟”,而政府的推动、市民社会基础和各种社会运动是其道德最终得以相对净化的主要原因。就像美国之所以有数以万计的基金会和社会慈善组织和难以计数的捐赠者,除了其特殊的清教徒精神,并非是其天生就是道德人,而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以来的道德净化运动以及政府推出的许多法律政策(比如企业税收政策有着有利于无偿捐赠行为的规定)起了巨大的作用。我们提倡“小政府,大社会”,但并不是缩小政府的责任,而是缩小作为“社会成本”的政府“支出”,即以最小的“成本”,构建、维持和发挥政府最大的效能。中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和市场化水平都较低,加之又脱胎于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社会;因此政府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净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在推动企业责任和道德进化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要在严肃的法制和良好的监督环境下建立合理的税收体制和政绩考核体系。

建立合理的税收体制最重要的是体现公平与正义的精神,实现权力、利益与责任的平衡。中国税收体制虽然不断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不够科学的地方。税法的某些规定不利于企业和个人的捐赠,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四章在“优惠措施”中规定:“公司和其他企业依照本法的规定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就是说企业捐赠数额如果超过企业当年利润的3%,那么超额部分仍需交纳企业所得税,这样实际上就把企业的捐赠限制在了3%之内,否则就要双重纳税,从而抑制了企业参与社会慈善和公益活动的积极性。据新浪网慈善档案2005年12月14日引正义网检察日报消息:1998年美国豁免税收减免的慈善公益机构掌握的资金总额为6214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9%,在中国该比例不到0.1%;中国各级慈善组织总数不过200家,而美国有各类民间慈善组织150万家;中国慈善机构获得捐助总额,仅相当于GDP的0.05%,而美国同类数字为2.17%。在国外企业家们为自己能向慈善机构捐赠而自豪的同时,而中国的“富人们”却十分“低调”。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税收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力度较弱,甚至在局部造成穷人纳税而“富人”不纳税的情况。众所周知,由于体制转轨和制度不健全,许多企业(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偷逃税款的问题;另外还存在“灰色”收入地带和来源于各种“寻租”行为收入的问题,这些收入既不可能缴税,也不可能拿出来捐赠,它们很可能大量流入房市、股市,进而推动经济泡沫。而所有这些竟然还戴上了“资本原始积累”,“贫富差距不够大”的光环。建立合理的税收体制,实现权力、利益与责任的平衡就是要让富有的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虽然在正常情况下,个人所得是其劳动、投资行为和继承的收益,但是实际上财富的创造和实现是由全社参与完成的。富有的人实际上享受着更多的社会利益,因此也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建立政绩考核体系就是改变唯GDP为标准的政绩考核体系。在这种标准下一些地方官员甚至认为严格执法会损害投资环境,并曾出现过腐败是经济增长润滑剂的谬论。事实上公正即“和谐”,真正的“效率”必定来自社会的公平,执法的公正;而公正的基础就是政府的廉洁。建立在不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是短暂且低素质的效率,在如此“效率”先行的市场中,企业将成为经济利润的疯狂追逐者,而人民福祉,社会和生态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各地方政府的唯GDP为政绩的考核标准必然导致社会、生态和市场付出巨大的成本。长此以往将使治理成本远高于企业和国民的收益,而如果市场不能“出清”,市场体系将会崩溃;因此只有建立在公平之上的效率才是能够可持续发展,创造福利的效率。所以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错误的“效率”观,树立严格执法有利于净化投资环境,有利于提升地区和企业竞争力的观念。在制定政绩考核标准时应该把:人民幸福指数,社会公正指数,公务员廉洁指数,企业社会责任指数,自然生态指数等等列入考核标准。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政府有必要通过各种手段真正的实现藏富于民。人是社会的主体,广大的平民阶层是社会的基础,他们也是企业、社会道德风尚的承受者和道德素质的最终判别者。按照经济学的观点,企业赚取的每一元利润实际上就是消费者投给它的一张信任票。如果财富真正的掌握在广大的平民阶层手中,他们的消费最终决定着企业的命运,这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根本法则和市场存在的根本要求。国家、政府、企业存在的最终目标就是不断的增进以平民阶层为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福祉,因此也只有真正的做到藏富于民,才能让社会道德净化与进化不断的良性循环。政府的具体做法应该是在各次分配领域降低中、低收入阶层的负担,壮大以知识阶层为代表的的中等阶层,大幅提高其财富占有量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密切监控“大额”款项的流向,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寻租”行为和洗钱活动;同时加强对股市等金融投资领域的监管,避免其成为中小股民财富的“吸尘器”。

二、积极发挥教育的作用

教育形成国民素质的基础,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因其特殊性,难以在短时期内走出应试教育的氛围,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也不断的在进人高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人力资源培养的重要基地。而在现行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在“未来企业家摇篮”的经济管理类的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中,还没有一门有关企业责任和管理者责任的专业课程;在有关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中,也没有涉及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的内容;在关于企业文化的内容里,企业捐赠活动也仅仅是为提升企业形象服务,而形象似乎有关企业的未来利润,这实际上是非常功利性的。

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为了学生的就业,越来越偏重实用化,比以往更着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上就是把原来中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移植进高等教育。与此同时大大的削弱了对学生思维方法、道德

素质、思辨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培养教育,贬低人文教育;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错误的理解为了“思想误国,实惠兴邦”;而其中仅有的有关人文精神的内容也被功利化和教条化,使得不少学生对这些内容产生了厌烦感,甚至厌恶感。因此我们在引进西方经济管理原理、方法和各种实用与分析工具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社会、经济和企业伦理的教育,尽可能多的在经管类学生教育中引入一些具有思辨精神的文史哲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刻的了解和领悟西方文化和西方经济管理思想的精华,以避免对其因片面和肤浅的断章取义而造成的误读。

中华传统文化有自身独特的渊源和无与伦比的魅力,她形成了东方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是诠释和理解东方社会的最有力的工具,有着广泛的适应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事实也证明也只有充分的继承东方文化才能更好的发挥西方管理技术的效力。但是除了只言片语,我们的经济管理类教材几乎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我们应该在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培养教育中多加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设置一些这样的课程,多开展一些传统经典与西方经典的读书、讨论、辩论和互动课堂活动;给呆板、沉闷、世俗(甚至庸俗化)的所谓“案例讨论”注入灵魂和活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东西方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并抽象的继承其中的合理内核。在加强对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和增强对文化认同感的同时,把传统文化中关于个人与自然,社会、国家的伦理思想融入其价值理念,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来参照和补充西方经济管理思想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学生对伦理道德的错误理解,达到“以道御术”教育目的,并使之形成对现代中国和世界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对社会责任的领悟。

除了高等教育之外,还有很多教育形式,比如企业员工培训,公务员培训,图书馆教育,自我学习等等。有些形式是不可能强制规定其内容的,一个变通的方法就是在所有经管类出版物中加入社会责任的内容,比如:在每本杂志的封面,在每本书籍的前言和每章前面加入社会责任的内容,达到“抬头即可见”的宣传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社会责任培训的方式加强对现有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和员工的教育。经常召开有关企业、经济管理和法学界有关社会责任的辩论和研讨活动,让大家畅所欲言,并同时实况在网络和媒体中播出,如果能使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也能达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在“话语权时代”,作为公众利益和社会良知的代言人,媒体在企业责任和社会道德净化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媒体的监督与舆论导向功能对社会道德和公众的主流意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没有哪家企业能够承受大范围的媒体曝光。

当然在倡导媒体在履行其良知代言人职责时,首先要提高媒体本身的素质,彻底转变其利益代言人和宣传工具的角色定位,坚决的杜绝“有偿新闻”和假新闻,努力提高新闻调查水平和客观、理性的分析、评论的能力。

报纸和电视等主流媒体开辟非道德企业揭露专栏,有理有据的揭露这些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行为,把更多与企业有关的评优、评奖活动改版为不道德企业,不承担责任企业的揭露活动。主流媒体还应该投入力量提高这些栏目的制作水平,增强栏目的可视性,以吸引更多的关注,使得主流媒体逐步成为社会道德净化的最主要舞台。

努力构建媒体与公众的和谐关系,发挥媒体作用的核心环节。公众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绝大多数非道德行为的直接接触者、亲身体验者和受害者,而他们最方便的投诉渠道就是媒体。媒体与公众之间的信任是双方合作的基础,而要共同揭露不道德行为,媒体就必须相当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准;能够及时、客观的针对问题展开追踪调查,不畏各种势力直达事实的真相;保护投诉者并给投诉者以满意的答复。

以网络为代表的非主流媒体有其及时性、互动性、自由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随意性和语病严重等问题,各网络媒体应该想方设法努力提高网络的素质和水平,把这样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平等互动平台变成社会道德净化和企业责任运动的阵地。

猜你喜欢
媒体政府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