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内容我做主

2009-05-22 09:22黄耿彦
学周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知识建构情境

黄耿彦

摘要:传统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已让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学习活动在主体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展开。“随机进入教学”思想的引入,可以挽回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设置好的多任务情景中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深入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又将各个侧面的知识进行复习整合,形成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乐学的氛围中实现知识的建构。

关键词:随机进入教学 情境 知识建构

一、问题的提出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的基本目标,面对社会与家庭所带来的学习压力,学生的厌学情绪已非常严重。教师应如何给学生“减负”,让学生真正从心理上释压,重拾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在主体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展开,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乐学的氛围中实现知识的建构。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抽象的定律、原理的掌握和综合知识的应用对于在“温室”中成长的当代中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尤其是在复习课中,对科学规律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终究是个难点。进入复习阶段的学生已经完成了科学基础知识的建构,传统的复习课教学大多是以“重复知识点——举例分析应用——练习巩固”的模式进行。这种应试教学模式也是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而恰恰是这种被认为提高分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浇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

二、“随机进入教学”在《科学》复习课中的引入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学生要做到对事物内在的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

为了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认识和理解,这就是“随机进入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通常是在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中提出的,期间会大量借助于网络媒体,在有充分资源占有的情况下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的建构。实践证明,“随机进入教学”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网络时代显得颇有可操作性,这种教学模式与方法显示更能留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为不同的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的要求,正是针对发展和促进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提出的,也就是根据认知灵活性理论的要求而提出的。特别在综合性的科学复习过程中,借鉴这种模式进行复习课教学可以将其运用得恰如其分、得心应手。

三、“随机进入教学”在《科学》复习课中的运用

随机进入教学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的分支——认知灵活性理论(cognitiveflexibilitytheory)。这种理论的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其应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探索——综合评价。笔者在进行《科学》复习课的教学中借鉴随机进入教学模式的思路,大胆地进行初步尝试,认为对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特别是提高复习课的学习兴趣效果颇好。针对《科学》复习课的特点,运用“随机进入教学”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合适的复习主题

首先,学习任务的设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学习任务的提出旨在对某知识的运用、理解和巩固,所以任务要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只能变得更复杂,不能更简单。任务的活动内容应引发学习者的高级思维活动。其次,任务的解决要有可操作性。对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远远比听老师示范有效得多。教师在创设情景任务过程中,要让学生不仅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去把握真知,掌握方法。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注意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去实践一个个子问题,完成一个个子任务,以便在接下来的合作学习中解决大问题。再者,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要在学生的最临近发展区,不能超越学生知识和能力太多,同时最好注重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分散重难点。

比如,在复习“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知识时,我们这样来设计几个任务:

①回顾“动能”相关知识,解释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对不同大小的车有不同的限速(小型汽车110、中型汽车90、大型货车80)。

②回顾“动能”相关知识,从能量角度解释为什么说汽车超载容易出交通事故?

③综合“动能”相关知识,请你设计实验“探索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通过各自感兴趣的课题探究完成后,经过小组合作学习便能将“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知识进行自然整合,形成能力。实践证明在完成一个与他们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的,而且感兴趣的问题时,他们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2. 情境设计是关键

要让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学习任务,除了有合适的任务,还要有兴趣的引入,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互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

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驱动学生自动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比如,在讲解“动能”相关问题时,我们就以一次典型的交通事故作为切入点,通过多媒体展示事故的现场图片,让学习真实感受情景,然后交代任务(如上)引入探究,因为是复习课,学生会很快进入角色。

总之,情景内容不能偏离主题,情景的创设是为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的内容的。所以要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情景创设的关系。学习情景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特征,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学习的动机和态度。学习任务与真实学习情景相互融合,不能处于分离或勉强合成状态。

3. 从独立探索到协同交流,训练发展思维

学生在多个问题情景下,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学不同的主题,解决一方面的问题,从一个侧面加深对该主题的理解,独立进行探索,训练思维,形成一定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合作探究课中,教师指导学生共同解决整体问题,在互相补充中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原则。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提问;要注意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即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 进行综合评价

编制一份综合性练习卷以便进行合理的学习效果评价。综合性试卷的题目内容要全面,要涵盖本知识块的所有内容,同时题目的设置要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注重知识的迁移训练。尽量体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助学习所作的贡献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等方面的衡量。

四、《科学》复习课引入“随机进入教学”的意义

随机进入式教学思想的引入,可以挽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面对已失去新鲜感的旧知识时,不再感到厌倦。显然,学生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的复习学习,从而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这种多次进入,绝不像传统教学中只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进行简单的重复。这里的每一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带着不同问题的侧重点。因此,多次进入学习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生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这种学习的过程恰恰也适合学生对旧知识的多角度回顾复习,进行知识整合,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上海教育出版社

[2] 叶平、姜瑛俐,《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湖北教育出版社

[3] 【美】Bruce Joyce Marsha Weil Emily Calhoun著,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译,《教学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 【美】Shirley R.Steinberg Joe Kincheloe 主编,易进译,《学生作为研究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知识建构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知识”“过程”“情感”的巧妙融合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高三英语阅读课体裁知识建构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