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2009-05-22 03:38万明秀周西柳
计算机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能力

万明秀 周西柳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6-0054-02

摘要:江西省电脑作品大赛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大赛为载体,根据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要求,本着“精简理论,强化实践,培养技能,重在应用,提高修养,面向未来”的原则,对高职高专“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与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基础;电脑作品竞赛;能力;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着电脑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渗透到各种不同的工作领域,形成了以影像、动画、图形等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的产业链条,内容涵盖信息、传播、广告、通讯、电子娱乐、出版、网络教育等领域。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多媒体产业产值将达1.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随着社会对多媒体人才的大量需求,高校相关课程的教学与改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进一步深化其教学改革,使广大在校大学生成为既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成为当前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作者以每年举办一次的江西省电脑作品大赛为契机,以竞赛为抓手,对“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研究。

2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多媒体软硬件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常用多媒体应用软件的使用,并了解多媒体技术相关行业在国内的前景和其无限的潜力,为学有余力的同学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课程设置与建设中,要充分体现教学内容在训练和提高学生多媒体应用能力方面的意图,尤其是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体验和领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通过欣赏优秀的多媒体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如何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结构和体系如何进行优化,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笔者作了探索。

一般来说,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竞赛的内容和特点代表着国家对大学生在这方面培养的具体要求。本着“精简理论,强化实践,培养技能,重在应用,提高修养,面向未来”的原则,笔者以江西省大学生电子电脑科技活动为载体,对“多媒体应用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与改进,希望探索出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并为类似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3理论教学的研究

3.1课程目标

通过“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多媒体软、硬件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一些常用多媒体应用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技术相关行业在国内的前景及发展趋势,并具备多媒体技术再学习能力和初步的技术创新能力。

3.2教学设计原则

坚持以能力、创新精神培养为本位的设计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均围绕能力培养来进行。

3.3教学内容设计

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分为四部分,如表1所示:

3.4完善教学大纲

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内容,我们完善了教学大纲,总学时定为90学时,理论45学时,实验45学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竞赛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作品大赛的要求,我们另外增加了几个课外实训大作业(不占用正常上课时间)。

3.5教学方法设计

“多媒体技术基础”一般开设于第四学期,是非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技能课或必选课。这时有些学生已大致有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所以在教学上采用隐式的分层教学法。在开学二周后进行问卷调查(表2),以摸清学生的大致专业方向,让专业方向明确的同学能更专心地主攻自己的方向。“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学习只是为其专业方向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对还没有专业方向的同学进行相应的专业引导,并对他们进行更严格的要求,鼓励他们尝试走多媒体技术的路子,积极备战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为以后的就业打开方便之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相融合的思想,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其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此外,学生实际工程项目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再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这门课的重要任务。因此,理论教学上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精选案例、分解任务、讲练有机融合,将相关知识点融入案例;通过案例实现,让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应用,并对多媒体作品有一个直观和更加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6完善教学课件

在完成前面的工作后,教师对已有课件进行了整理、完善和补充,使课件和教学内容保持一致,并增加了课件的趣味性。

3.7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根据课程特点,改变传统的卷面考试方法,侧重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

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评价学生所有的学习结果。即课程的考试成绩由学习期间的各项过程成绩组成,包括平时表现成绩(15%)、平时作业和上机成绩(15%)、课外实训设计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40%)。

4实践教学的研究

在完成理论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本着“强化实践,面向竞赛,培养技能,提倡创新”的原则,我们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4.1实验内容的设计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教学的实例设计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1) 基本内容实践。这类练习主要是为了巩固教师授课内容,加深学生对教师演示内容的理解。一般占到全部实践内容的40%~50%。所有学生必须全部独立完成。

(2) 适当扩展加深。这类练习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提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一般占到全部实践内容的30%~40%。学生在完成基本内容基础上尽力完成。

(3) 主题设计与创新。根据电脑作品竞赛的要求,让学生围绕一些主题进行综合设计,内容和素材自己准备和选择,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般占到全部实践内容的10%~20%。主要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

这种分层次的实践设计方式针对学生特点,既能保证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又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真正做到了多数学生吃好,尖子学生吃饱,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学生的肯定。

4.2实践教学方法的设计

课内上机实践主要是对基本内容的实践,采用“竞赛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模拟教师讲授过的案例,完成与知识点相同或类似的项目,以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为了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上机积极性。引入竞赛机制和加分机制,给前5名先完成的同学记一个星,以提高学生对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并树立学生信心和成就感。

实训项目分层教学机制分为必做实训和选作作业。对于选作项目,采用“项目调研、项目开发、师生互评”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具体操作为:

●项目调研:教师给出项目的主题要求。学生对需求进行分析,并确定开发目标,制定开发计划。学生确定的开发目标可以不局限于给定的项目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项目开发:学生按照开发计划独立完成项目的开发。整个开发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开发为主,教师的作用仅为答疑、开发过程监控以及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有效锻炼。

●师生互评:教师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与评价,采用学生互评占40%,教师评价占60%的方法。学生需提交的资料包括开发的项目、实训报

告。首先由教师按照评分标准给出成绩,初步评选出一些较成功的作业,然后组织学生陈述设计

理念和主要方法,展示作品,并由学生自己打分,点评。通过作品的互评活动增强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增强了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5教学改革效果

在2005级、2006级和2007级学生实践了教学改革的方案,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明显增强,适应岗位能力也大幅增强。2007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ITAT全国技能技术大赛,平面作品取得了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二个的好成绩。从2003年至今,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参加大赛的近500余人中,有251人次获奖。其中在第十九届电子电脑大赛上,我校学生囊括了所有电脑作品大赛网页、软件、平面的“南科杯”奖(一等奖的第一名),共69人次获电脑知识赛、电脑作品赛一、二、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牟磊. 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J]. 科技信息,2008,(27).

[2] 朱永金,成友才.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3] 解家欣.“竞赛式教学法” 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14).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能力
你处理困难的能力如何?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不会飞的鸟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