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劲
从2008年一直热到2009年的吴宇森电影《赤壁》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东吴营中,诸葛亮帮着接生了一匹小马,小乔对周瑜说:“它还没有名字呢!”周瑜沉思片刻道:“它既然出生在荆楚,就应该有个荆楚的名字,就叫萌萌吧”。为什么“萌萌”就是一个荆楚的名字呢?网友们不解之余,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多数人认为这个荆楚的名字拟得离谱,但也有人引经据典后,竟然找出了“萌萌”二字蕴含的所谓荆楚文化渊源——尽管连《赤壁》剧组都承认这个名字完全是随口无心说出的。
抛开电影元素不谈,仅从试题命制的眼光看,这倒可算一道不错的荆楚地域文化特色试题。从2004年湖北省获得自主命题权之后,高考语文试题命制一直强调湖北特色,而突出荆楚地域文化特色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就初中语文而言,新课程已实施两轮,给各地的教育教学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性,不少地方开展了对荆楚地域文化的研究,随之而来的中考试题的荆楚色彩也更加鲜明。这对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意识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推而广之,从全国范围看,无论是分省自主命题的高考试卷,还是异彩纷呈的各地区中考试卷,都在地域特征上呈现出丰富的形式,且烙印鲜明,尤其富有创新意味。就某种程度讲,是否巧妙地命制出了体现当地独特地域文化的特色题目,俨然已经成为了评价一份中高考试卷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作为一名连续参与荆州市中考语文命题、多次参与荆州市高三语文质检命题的实践人员,笔者不避浅陋,拟以荆楚文化为例,谈谈中高考地域性特色命题的设题范畴、拟题思路和备考策略。
一、设题范畴
通常而言,在试题中命制地域文化特色题,通常会联系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间艺术、人文精神、地方特产、民俗风情、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就湖北省内设题而言,命题者首先会聚焦荆楚地域特色。比如,从历史文化的源流角度,考查与战国楚文化有关的内容,与楚辞有关的内容,与三国故事有关的内容;从民间艺术的多种形式角度,考查涉及荆州民歌、荆州花鼓戏、楚剧、采莲船、高跷等;从人文精神角度,可以涉及荆楚文化的代表人物如屈原、宋玉等,也可以是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代表人物,如荆楚籍的文化名人、荆州好人的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等;从地方特产角度,当然是围绕鱼米之乡设题,荆楚美食即可入题;从民俗风情角度,目前自然只能追寻农耕时代的足迹;而从自然资源角度,主要是以长江为纽带的矿产和资源。总之,设题的范畴是非常广泛的。
二、拟题思路
中、高考语文地域性特色试题命制一般有如下几种思路。
1.直接使用荆楚本土作家的作品作为现代文(主要是散文或小说)阅读材料。
如,2004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材料《怀表,很老很老了》,文末特别对作者骆文加以介绍:骆文(1915—2003),曾任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可见,这次文章选用分明是在向这位刚刚去世的德高望重的文联主席、作协主席致敬了。
2.选用、整理介绍荆楚文化特色的资料作为现代文(主要是说明文)阅读材料。
如,2008年荆州市中考语文第五大题,说明文阅读材料《荆州民歌》,就是拟题者查阅大量资料后,自己整理编写的一篇介绍荆州民歌的说明文。这样的材料选择一看就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非荆州莫属。
又如,200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材料《七音十二律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吗》。本文虽不是直接介绍荆楚历史文化,但其中讲到“最早的弦乐器,出土于曾侯乙墓”,介绍了弦乐与音律的测量与分析之间的关系。另外,还提到了李纯一先生对商代不同地区的埙、编磬和编钟做了系统的研究,认为那时可能已具备了标准音概念,也就是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这些带有强烈的楚文化色彩的资料,打上了鲜明的荆楚标志。
3.依托教材现有综合学习活动专题,凸显荆楚地域的研究主题。
综合学习活动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块领域,不少地方在实施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考虑到了与本土文化的联系,在中考中也对这一板块着力考查,赋分较多。湖北高中尚未进入新课程,预计今后的语文高考也会在这一板块有所涉及。
如,2007年湖北黄冈市中考语文试卷,第一大题第6小题,依托课本现有综合学习活动专题“说不尽的桥”,设计了“识桥”“赏桥”“说桥”“架桥”四个子活动。其中“赏桥”部分给了一张标志黄冈市经济腾飞的鄂黄长江大桥的图片,要求学生“观赏此桥,展开合理想象,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来描绘图中美景”。这种拟题思路,既体现了对教材基础的落实,又能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彰显了语文新课程的人文理念。
4.选择荆楚地域文化典型符号,巧妙考查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
荆楚文化从周代发源,源远流长发展至今,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已经融入荆楚儿女的血液之中,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缘此,命题者选择最能体现荆楚地域特色的若干文化符号,巧妙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
如,200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第六大题,设置情境为湖北省旅游局即将组团赴香港宣传湖北,要求学生结合湖北人文、地理特点,为该团拟写一则推介湖北旅游资源的广告词。其中明确规定必须在内容中包含三峡、武当山和黄鹤楼。这道题目选择的“三峡、武当山和黄鹤楼”三个点,覆盖地域范围广,兼具人文和地理的独特性,应该是每个荆楚儿女都耳熟能详的典型景观。解答这样的语言运用题,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基本的语言能力,还应该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导向性非常明确。
5.假托荆楚地域特色背景,编制灵活多样的语用单题。
相较前者,这样的命题对学生相对容易。它往往只是假托一个荆楚地域背景,并不要求对某项地域文化的具体内容熟知,只是一个贴上了荆楚标签的普通语用单题。
如,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第六大题,虚构了一个《三楚中学报》,要求学生在已有示例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字数和句式完成表格,在版面名称之后填写体现版面宗旨的句子。其中涉及的“班级采风”和“文学园地”两个栏目的宗旨,其本身与荆楚地域文化并无相关性,其实就是一个对学生仿写句子能力的考查。同在这个大题中,还有一个提取材料要点整合单句的题目,要求解释“端午节”,虽然涉及到了荆楚文化,即使不太了解端午节,也不影响考生答题。
6.追求试题形式和内容创意,营造风格鲜明的荆楚特色。
好的地域性试卷命制,无须在试卷上出现任何带有地方特色的地名、人名或历史文化概念,单从试卷的整体风格就知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自主命题经验丰富的高考语文上海卷,从摈弃语文基础知识考查备受争议之初,到个性鲜明地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其望而可识的“海派”特征:鲜明的时代精神、浓郁的人文气息、开放的思想理念,尤其是其作文题目每年都能引来一片喝彩。这样的试卷,无须打上“上海”二字,就能让人想到“上海”。
湖北高考语文从2004年取得自主命题权后的平稳过渡起步,到2008年的五个年头里,在创立品牌的道路上,尝试了多种形式,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摸索,现在已经逐步开始形成自己的荆楚特色。而自主命题的各地、市、州的中考语文命题更是杂花生树,令人应接不暇。宜昌中考的改革步子迈得最大,武汉中考自然代表着强烈的“鄂教”特色,黄冈中考则始终表现出一种厚重与灵活相得益彰的迷人气质,而荆楚文化的中心代表荆州市,在其原有的选材精美、设题精巧、注重基础等中考语文命题风格之上,又开始循着“体验生活——解读文本——感悟生命”的新思路,生长出更加灵动鲜活的荆楚特色。
三、备考策略
了解命题者在地域特色命制上的基本思路后,可以大致按照以下策略应对这一板块的中高考语文考查:
1.概括了解荆楚历史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源流。
狭义的“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但是,试卷命制者的视野显然不会局限于此,所以,教师有必要给学生整理相关的文化源流线索,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概括了解。不过,一定要把握分寸,了解最精要的即可,千万不要弄成了历史课。
例如,荆州的学生应该大致知道楚文化堪比雅典文化,知道江陵县纪南城为楚郢都遗址,知道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鸣惊人”的政治家楚庄王、楚国名相孙叔敖、吴国名将伍子胥、楚国名士申包胥、元末起义首领陈友谅、唐代著名诗人岑参、著名文学家“三袁”等等,他们都是从荆州这块土地上走上了历史舞台。另外,还应该知道荆州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可以说出一些与荆州有关的三国故事;知道荆州古城墙,被誉为“中国江南不可多得的完璧”;知道荆州享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等。
2.关注荆楚特色中与语文学科密切相关的切合点。
教材中出现的与荆楚地域有关的内容,可以提醒学生重视。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到了孙叔敖,可以联系现实,告诉学生中山公园东北隅就有他的墓;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告诉学生作者就是荆州岑河人;复习《满井游记》,可以联系“公安三袁”获得一种历史就在身边的亲切感。
另外,还可以在综合学习专题中有意识地渗透荆楚内容,例如,笔者在拟制综合学习活动“莲文化的魅力”考查题目时,设计了“课文中的莲”“生活中的莲”“科学中的莲”三个专栏,其中“生活中的莲”这样命制:
“四处野鸭和莲藕,秋收满畈稻谷香”,唱的是荆州市的____________ ,它以荷花为市花;章华寺里随处可见莲花的造型,因为莲花与____________关系密切;民歌里经常出现莲,因为“莲”与“____________ ”谐音;沙市人爱喝的甜汤里总少不了____________。
这里第一个考点,考的是学生对荆州最大的湖泊——洪湖的了解;第二个考点章华寺是沙市著名旅游景点,而莲与佛教关系密切;第三个考点涉及“谐音”语言现象;第四个考点涉及荆楚美食:这些题点设置都具有浓郁的荆楚地域特色,反映出命题者勾连语文与生活的一种追求意识。
以上内容最好能结合相关课文或综合学习专题,由学生整理,教师加以整合,两相参照,形成知识的合力。
3.关注时政热点在荆楚地域范围内的体现。
语文学科具有无与伦比的天然开放性,语文课堂天然有宽广的视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尤其关注时政热点在本区域内的体现。例如,2008年奥运火炬在湖北省内传递仅有三站,其中6月2日到达荆州,在传递仪式的开幕式上,有一个舞蹈节目“火凤凰”,这里蕴含着荆楚文化以“凤”为图腾的底蕴,其浴火重生的精神呼应着当时汶川地震后所反映出的中华民族迎难而上的民族精神;而典礼现场的“虎座鸟架鼓”造型代表着荆楚文化的古代辉煌,俨然已是荆州名片。这些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及时给学生讲解,成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积累,以备不时之需。其他,如“三农政策”“荆州好人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等都在荆楚地域引起了强烈反响,教师完全应该把它们纳入语文课堂。
4.设计训练形式多样的荆楚地域特色语用题型。
实际备考中,教师除了有意选择一些诸如《“九头鸟”的来历》《荆州民间舞蹈》《关帝庙会》等介绍荆楚地域特色的说明文让学生阅读之外,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训练形式多样的与荆楚地域文化密切相关的语言运用单题。可以在“名著阅读”(主要是阅读《三国演义》)上设题,也可以训练为综合学习活动“畅说荆州”设计活动方案,可以设置情境对话评说荆州今昔,可以阅读两三则有关荆楚的不同类型的材料为荆州出谋献策。广告、对联、标语、开场白、颁奖词、仿写歌词、办黑板报等,形式可以尽量丰富多彩。
2007年笔者独立命制荆州市中考语文试题时,直接借用了当时正由荆州市旅游局、荆州市文物局等单位联合推出的“一句话叫响荆州”荆州旅游宣传语征集活动,要求学生参与家乡宣传,拟写一条荆州旅游宣传语。这本是一个借力打力的简单做法,却在社会上一石激起千层浪,甚至引起了荆州电视台“文化荆州”栏目的浓厚兴趣,还特意制作了一期专题节目。由此可以看出,语文需要注入本土活力,本土需要吸引各方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有理由在荆楚地域特色试题研究上,投入比以往多一些的精力,为地方文化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为今天已被现代文明所浸染的孩子们,增一份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市沙市教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