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 雯
[电煤两大行业在经过了多年的明争暗斗之后又一次引起社会关注——种种征兆显示,在“水深火热”的2008年之后,这种带有深刻体制差异的电煤之争即将全面爆发。专家表示,现在还只是的前奏。目前,国家发改委正牵头拟定深化电价改革方案。]
煤企仍然表现强势
作为上游行业的煤,价格如果提高,那么作为下游行业的电同,就有成本消化的问题。煤电多年的积怨实际上是“计划”和“市场”的博弈。
在我国电力结构中,超过70%的火电是靠煤发电;煤炭产量中,超过60%用来发电,因此煤和电本应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几年,煤电进入一个“怪圈”,煤炭供应缓和时,煤矿主动上门找电厂;而当煤炭供应紧张时,电厂又上门求煤矿。
今年,五大发电集团要求下调煤价,但煤矿方面并愿意放弃眼前的利益,神华集团、中煤集团等煤炭巨头则提出了涨价10%以上的要求,双方谈判破裂。
日前,神华集团与华润集团在香港签订全面战略框架协议,被外界视作电煤困局的一个突破口,僵持了3个多月的煤电谈判迎来一线转机。
据了解,根据神华集团华润签订的电煤供货协议,未来5年神华将向华润供应电煤8500万吨,并约定了煤炭价格的确定原则,即在540元/吨的同时规定一个上下浮动的空间。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彩英表示,这个价格较去年合同价上涨10%左右,但仍低于市场价20-30元/吨。
中国煤炭市场网分析师李朝林则认为,华润此次提前与神华签订电煤合同,松动了电力行业结成的同盟,同时也为煤电的僵局打开了突破口。华润的涨价幅度也会影响到五大电企,之前他们的降价要求肯定是不可能实现了。
华润电力是除五大电力集团之外,国内最大的独立发电上市公司。在2008年底的煤炭订货会上,华润电力与五大电力集团结盟,共同抵制煤炭企业涨价要求,拒绝签订重点电煤合同。目前,电力市场形成了五大电力集团与华润结盟的“5+1”格局,华润电力以及五大发电集团等电力企业的动力煤用量占到了国内动力煤的半壁江山。
电企“硬气”起来
在这场博弈中,没有谁愿意先予让步。电企日前也有了利好消息——大唐集团新增的主业内容“与电力相关的煤炭资源开发生产”已正式获国资委批准。
“对大唐集团乃至五大电企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这项新政相对减少煤炭获取方面的成本,并提高未来的发电盈利。对目前正在胶着的煤电谈判来说,电企手中无疑又有了新的筹码,将在短期内进一步巩固电企在目前谈判中的优势地位。”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表示。
据了解,目前五大电企或多或少都涉及了煤炭资源开发生产的业务。早在2005年,华电集团就开始自主开发煤炭资源。去年5月,国资委又批准了国电集团主营业务增加“与电力相关的煤炭等一次能源开发”。根据媒体公开显示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华电集团煤业开发建设的煤矿参控项目产能规模突破2300万吨,同比增长70%以上;国电集团并购重组了平庄煤业集团,目前平煤集团拥有18.4亿吨的煤炭储备量;大唐集团则定下了使用自备煤比例60%的目标。
虽然这些都是电企谈判的“筹码”,但宋亮表示,电企需要的煤炭量很大,自己采集的煤炭或许还不能彻底解决煤炭的长期供应问题。“这些举措可以解决一些中短期的用煤问题,但从总体市场和长远考虑,电企所需要的部分煤炭最终还是要依靠神华集团、同煤集团这样的大型煤企供应。”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电企能否通过此举保证煤炭的供应目标难以确定,但却反映了国资委想缓和煤电矛盾和促进煤电联营的意图。
仍难找到解决矛盾的切入点
煤电之争,事实上是煤炭、电力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利益纷争。
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和中国电力投资这五大电力集团2008年陷入全行业亏损境地。
此前,大唐集团总经理翟若愚已经对电力行业新年开局的不景气有所描述:“1月五大电力集团全部亏损,2月报表正在做,我估计现在还是亏损。”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总经理陆启洲“全年亏损”预测,则让这朵愁云从年初蔓延至年终。五大电力集团是执行发改委低电价政策,承担社会公益性服务和政府指令性任务,从而形成亏损。
实际上,电力方面是在对国家施压,要求出台真正有效的电价形成机制,而不是难以执行到位的煤电联动机制。
一直以来,发改委都在推进煤电价格联动,虽然有它的道理,但是,既定的游戏规则没有被遵守。目前各方要求煤价完全放开,逐步走向市场化,而电价却依然由国家完全控制,没有放开的意思,实际上,“计划电”与“市场煤”无法衔接,造成煤、电脱节。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国家有关部门曾经商讨过多种方案。近日,国务院研究室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煤企接受电企提出的煤炭降价50元/吨的要求,但同时上网电价必须下降2.5分/度,而配套方案是,由财政部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对电力企业进行补贴。这相当于电企煤企双方“各打50大板”,效果相当于电煤价格不涨不跌。
中国煤炭市场网首席评论员李学刚对这些方案并不认同。他表示,政策对价格波动幅度的制定面临困难。如果简单地为今年煤炭企业因政策性税收调整造成成本增加的4%寻找传导出路,那么,因电价上涨、税费增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其他因素增加的成本,又该怎样解决?如果限价幅度不是4%,那么幅度应该是多少?又因什么而确定?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安景文认为,尽管煤炭行业总是麻烦不断,但不得不承认,这个行业其实是我国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进行最早,也应该说是改革最有成效的行业之一。煤炭市场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甚至可以为其他行业提供重要参考。现在主要的争议在于政府什么时候放开电煤合同价格。
这说到最关键的问题。是继续维持甚至强化国家控制型的能源体制,还是放松控制,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说,我国的煤炭市场虽然已经市场化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初级的市场化,电煤价格并没有完全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发生相应变化,而是存在人为电煤联动行为,价格出现了扭曲,严重影响了电煤市场交易秩序。
确切地说,现在是终结电煤“价格双轨制”的时候了,即由“双轨”变为“单轨”,实行单一的电煤市场价格机制。换言之,不管煤炭供求关系如何,无论煤炭价格高低,煤炭价格都是由市场来决定,由市场说了算,而不是由政府说了算。而市场价格只有一个,而不是有两个,也不会有更多。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实行单一的、完整的、科学的、能够促进煤电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电煤市场交易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