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社会组织管理专业“渗透型”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构建

2009-05-22 06:33康燕燕
消费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结合高职教育社会组织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了社会组织管理专业的“渗透型”的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 社会组织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渗透型

作者简介:康燕燕(1977-),女,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管理、产业经济、教学管理研究,工作单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是社会的三大支柱。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其业务范围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民政、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社会中介服务、工商服务、农村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社会组织”进行了多方面论述,提出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把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纳入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时期,我国已进入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改革攻坚阶段,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各级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上取得了新的成效,在规范管理、加强监管、完善自律等方面有新措施,社会组织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但是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也存在许多的问题,社会组织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是需要解决的典型问题之一。要做好社会组织的组织、运营、管理,适应现代社会和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职业化、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性社会组织管理人才。

二、社会组织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我院是第一个以社会组织管理方向招生的高职学院。根据高教(2006)16号文,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为社会培养所需合格人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在于实用性和操作性。因此,社会组织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为我国蓬勃发展的各类各级社会组织培养具有组织活动策划、协调、沟通等综合能力、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较高职业技能和创新意识、较高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性的专门人才。

高职社会组织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以下方面把握: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方案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并在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劳动实践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三、社会组织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利用高职院校和各类社会组织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社会组织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内涵为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途径为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社会组织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一)从社会组织管理的具体岗位职责出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各类社会组织管理机构和我院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专业老师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系统分析,依据社会组织管理的人才需求及岗位职责,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此设计、开发课程,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制订符合社会需要、突出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知识体系、能力结构、课程体系安排等。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合格人才。 通过共建本专业,学院与社会组织可以就社会组织管理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对社会组织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培养社会组织管理人才的模式、高职教育研究等进行深入探讨,加强产、学、研相结合。

(二)共同编写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系列教材

我院设置本专业时开展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发现专门讲述社会组织管理的专业书籍非常少,即使有也是理论性非常强适合研究生使用的一些书籍,根本没有适合高职教育的专业书籍。因此,迫切需要编写一套适合该专业的突出实践能力的高职教育教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能力要求,选择核心课程,由我院专业老师及从事社会组织管理的行业资深人员共同开发一套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教材从管理事件中提炼与综合,突出职业岗位的管理技能,突出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共同完成教学工作

由于我院社会组织管理专业立足高职教育,因此必须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工作决不能停留在专业老师的理论传授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社会组织管理专业的建设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双师型人才为重点,高度重视兼职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引进、培养与社会组织合作,建设一支适应发展需要的、结构合理、“双师”素质高、“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主要由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各类社会组织机构拥有众多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可以聘请他们担任兼职专业课教师和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完成实践技能型专业课程的讲授工作与指导专业课程的实训、专业实习等。

(四)学校与社会组织共建实习基地

高职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操作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因此,必须建立与专业要求相适应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内校外两部分,校内提供的实习基地比较有限,仅限于一些软件实验室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校外基地的建设可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在相关各类社会组织机构进行对口顶岗实习,由合作的社会组织机构指定实习指导教师负责专业技术指导、学院系部与社会组织机构双方进行管理。以就业为导向的顶岗实习主要由社会组织机构管理。顶岗实习教学内容由我院与社会组织机构共同确定顶岗实习的教学内容、管理模式、考核办法等。用工单位来校招聘,就业顶岗一体化完成,主要由社会组织机构管理。

四、结束语

社会组织机构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专业管理人员。通过“渗透型”的合作共建的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岗位适应性。

参考文献

[1]王泽华,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社团管理研究 [J],2008,1

[2]2007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社会组织部分)中国社会组织网

http://www.chinanpo.gov.cn/web/showBulltetin.do?id=30671

[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11

[4]樊流梧,试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