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巍山县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的思考

2009-05-22 02:18杨国丽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产业调整思考

杨国丽

【摘要】现阶段,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产品供求关系及农民可持续增收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挑战,急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外部增收潜力,从根本上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思考

巍山是一个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突破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探索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新途径,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要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在农业、农村、农民内部做文章,而且要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农业、农村、农民外部做文章。

1.巍山县的基本情况及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困难

1.1 基本情况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部,距州府大理市52千米,全县辖4镇7乡83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2052平方公里,占93.3%。2003年末,总人口30.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05万人,占93%,全年粮食总播面积52.8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11739万千克,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1.2 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

1.2.1 文化、科技、教育落后,贫困面大,脱贫奔小康基础差

由于历史、民族、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而且贫困人口多居住在澜沧江流域、红河流域的山区、半山区中,生产生活自然环境恶劣,资源匮乏,交通闭塞,教育文化科技落后。

1.2.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着产业结构调整

多年来,政府部门对山区、半山区农业发展也曾采取多种措施,但收效甚微。例如:发展黑山羊养殖业,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林果,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呈现出了新景象:养殖业发展了,花椒、核桃、红雪梨等经济作物丰产了,但由于交通不便,这些丰产的经济作物只有依靠人背马驮才能运到小集镇市场,运送成本较高,市场价格较低,最终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1.2.3 县、乡财政困难,财源单薄,拓宽农业调整的财政投入与支出矛盾突出

2003年全县财政总收入6725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26万元,支出12799万元,收不抵支,贫困县要改善发展的基础,本应需要更多的投入,但恰恰又很难于加大投入,成为加快发展的极大制约因素。

1.2.4 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困难

巍山的农业内部调整通过了长时期探索,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产业化发展的角度,除烤烟、畜牧业和林业外,其他的还显得规模小、效益低,龙头企业更是小、弱,拉动力差。

1.2.5 工业经济基础薄弱

巍山有悠久的民族工业传统优势,但产业比重还较小,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工业)仅占19.5%,而且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还很难在较短时期内得到较大突破。

1.2.6 发展不平衡

全县11个乡(镇),从4个镇之间,尤其是4个镇与7个山区乡之间,无论从财政、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看,还是从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状况看差别较大,发展很不平衡。

2.全县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的对策措施

2.1 突出区域特点,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

巍山11个乡(镇),从区域环境、经济发展基础和潜能,大体可按山区、坝区分为两大类:山区7个乡为一个经济带,其人口大多集中在澜沧江流域,重点是加大项目扶贫开发力度,积极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重点抓好核桃、梅果、红雪梨等特色经济林果、中药材种植和黑山羊、优质肉牛养殖;坝区永建、大仓、庙街、南诏4个镇为一个经济带,其人口和经济重心主要分布在关巍公路沿线和西河(红河源头)两岸。针对其交通便利,非公经济发展较好以及人口密度大,耕地少的实际,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餐饮业及旅游商贸,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和带动周边地区乡(镇)的发展。

2.2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民族贫困地区的基础薄弱需要大量投入与财政困难的矛盾十分突出,靠本级财力根本无力解决这一问题。因而,要根据全县发展的总体规划,以水、路、能源、信息和农业产业化为重点,按照轻重缓急,投资效益,上级的扶持重点等因素综合统筹,做到有研究论证的项目,有储备的项目,有已上报争取的项目,有在实施的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既解决县级财政无法解决的难题,又为发展夯实了基础,培植了财源。

2.3 突出特色,依靠科技,依托龙头,大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

根据巍山“高山寒,中山凉,盆地暖,河谷热”的气候资源特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作物。一是要突出特色,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基地;二是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通过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保证农产品的销售,促进农产品的增效;三是要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3.1 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实现由畜牧业大县向强县的跨越

巍山是全省畜牧业生产重点县,是优质肉牛、肉羊基地县之一。2003年全县实现畜牧业总产值326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4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3%,已成为巍山的一大支柱产业。省委、政府提出“把畜牧产业建成云南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部署。要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一是要以优质肉牛和肉猪、黑山羊为重点加强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万头乡,千头村,百头场,十头户”工程建设和养畜、改厩、种草、秸秆青贮氨化四配套的“标准户”养殖模式;二是要积极开拓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三是要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壮大畜产品深加工企业,拉动畜牧产业增产增效。

2.3.2 做精做强烤烟生产

巍山是烤烟种植的最适宜地区之一,2003年全县种植4.8万亩,收购烟叶13.2万担,烟农收入6974万元,创农特税1432万元。在一定时期内,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5万亩左右,关键是择优布局,把主要种植面积集中在最适宜地区,强化特色品种的种植分布,不断提高种植、烘烤的科技含量,加强收购管理,在做“精”上下功夫,使生产的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提质增效。

2.3.3 加强科技培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业人口“多条腿”走路

巍山县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多,各级各部门应加大力度,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培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多渠道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现农业人口“多条腿”走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3.4 大力发展渔业

利用巍山县库塘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促进坝区农村经济发展。

2.4 突出民族、特、优,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步伐,下大力气抓好特色工业

乡(镇)非公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是促进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只有下大力气抓好工业和城镇建设,才能有效解决县级财政增长乏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问题。以优势产业为支撑,抓好小城镇建设,突出抓好县域、永建、大仓、庙街的城镇建设,以此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辐射周边山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民族特色和优势,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工业发展作为重点来抓,难点来突破,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中药材、民族扎染、石英砂开发与利用、牛肉加工和亚麻初、精加工等几个优势产业,尽快实现“工业强县”的目标。

2.5 依托深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精心打造旅游产业

巍山县是南诏国的发祥地,红河的源头,境内不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古城、道教名山——巍宝山、南诏古城遗址——龙于图山、有九曲十八湾的红河——阳瓜江、有奇人奇棺——陈佐才石棺墓、有鸟道雄关、有气势轩昂的清真寺建筑群等自然景观、民族建筑和大量珍贵文物,而且还有浓郁的彝族、回族等民族风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优势。一是积极争取上级的项目支持,做好巍山古城、巍宝山等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加强重点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努力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情特色;三是努力引进有实力企业投资开发旅游产业,做活、做精、做强巍山旅游。

总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 狠抓工作落实。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要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责任制度和管理督查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能抓落实;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实在在办事,兢兢业业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创造负责任的成绩,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

猜你喜欢
产业调整思考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