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黑辰
中学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生物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并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目前,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改革。如过程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发现探索法、实验探究法、目标教学法等。通过对这些改革的思考和分析,我认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生物教学方法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在具体制定单元课题的教育目标时,一定要全面、具体、恰当。所谓“全面”是指在文化科学、身体技能方面应指明达到的水平;在思想道德、心理、能力方面要指明通过哪些内容或活动培养哪种能力或品德。所谓“恰当”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制定教学目标应达到的水平。例如,“光合作用”部分有3个知识点: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此外还有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基于这些因素,教育目标可确定为:
(一)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通过介绍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分解的实验过程,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揭示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本质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明确光合作用的意义。
(三)学会用丙酮——研磨法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将色素分离,从而明确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和作用。
(四)通过比较光反应、暗反应的关系,接受辩证统一的观点;通过光合作用意义的学习,增强生态意识。
能否制定一个全面、具体、恰当的教育目标,是在操作上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的第一步。
二、使主体作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进行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并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实验探究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
(一)以学生实验为核心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始终置身于亲自动手实验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情境中,既要动手操作,又要动眼观察,还要动脑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的过程体现出生物科学的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观察和测量,分析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实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和科学家的工作方法,而且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了科学素质。
三、重视学法设计
学法设计以章、学段为单位整体设计为宜,因为这样可以在一个更大范围内对学习过程有一个整体规划。学习方法有很多,结合生物教材可以进行如下几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自学方法。这种方法可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学习阅读,即老师通过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逐字逐句地读,理解其关键的词语,然后逐段逐句地的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第二步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开始由教师给出提示提纲,学生自己总结,再讲评交流;然后过渡到通过讨论写出提纲,自己总结,最后组织全班交流。第三步是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整体学习的方法。运用整体一局部——整体的思路进行教学。_本书从绪论开始先让学生对全书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再深入到局部学习,每一章、每一节都是如此,也就是让学生先见“森林”,后见“树木”,这样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三)实验——探索的方法。此法的优点与做法详见上一个题目。
(四)讨论交流法。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思辩方法、表达方法,讨论可以发展学生的交往素质。
(五)知识整理归纳的方法。提炼要点,列表、归纳知识网络等。
以上这些方法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因教学环节而有所选择,要做到和教学方法有机地优化组合。总之使用要恰当,避免用得过死,过于绝对化。
四、进行多边信息交流与及时反馈
我们所说的多边信息交流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如课堂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知识竞赛(10-15min),这种交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作为主导者和信息传递的中心,把握好时机,及时反馈,这样不仅能帮助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控制教学过程,而且能够及时带给学生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这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一个重要标志。
五、优化教学手段
在选择教学手段时首先要了解各种媒体的优缺点。传统的教学媒体如实物、标本,有利于学生动手实验、实际观察等能力的培养。
现代化的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所以选择使用教学媒体时要从素质教育出发,从有利于学生参与出发,把各种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组合,以求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