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蕊 张德芬
摘要: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利用网络教育手段开展在职教师培训已成为时代潮流。应用全新的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教学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加强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馈,有利于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隐性知识的生成、共享及发展,增强受训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信息技术;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基本是建立在学校教育基础上的学校培训模式,主要有:以各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包括教师专业团体等从事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机构本位”模式;以大学或师资机构脱产进修、函授教育等“高校本位”模式;教师任职学校自主制定培训规划、自主组织培训的“学校本位”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传统培训模式的弊端已经日益凸现出来。它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民主化与个性化的发展,不能有效地体现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按需施训的原则。在今天看来主要弊端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培训模式存在较大缺陷:重“授课式”培训,忽视“互动式”培训;重“校本培训”,忽视“网络培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克服传统培训模式弊端的有效途径。
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施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优势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在线教学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等。网络教学平台是为支持网络教学或辅助教学而专门开发的应用软件,它利用计算机局域网或Internet硬件环境为师生的教与学搭建了一个虚拟教学环境,通常由教师教学平台、学生学习平台、系统管理平台三大子平台组成,如图l所示。
二是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形式较单一,未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
三是培训采用集中授课,受限严重,不利于终身教育开展。
四是培训的实效性不强,难以满足教师的多样化需求,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传统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的需要,开展全新的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教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将是
(一)教学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由于常规培训和专题培训多是采用集中授课,要求学员拿出相对完整的一段时间来学习,而教师教研任务重,压力大,部分教师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此,网络培训方式是常规培训模式很好的补充,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教师随时随地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学习和应用资源,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
(二)充分综合利用文本、图形、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开发出丰富的课件,对于学员而言,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境的创设和认知的改变。
(三)为学员和教师提供了协作式的虚拟学习社区
可以利用各种交流工具在学员和教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保持同步或异步交流,加强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馈。
(四)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界面和定制内容。定制内容主要是指学员可以利用Web的非线性呈现方式进行跳跃性学习;有的平台还提供基于学生的基础自动地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
总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有效解决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诸多问题,同时,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培训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与培训课程有效整合的范例,有利于受训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隐性知识的生成、共享及发展。
三、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的设计
针对当前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本文从教学环境支持、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三个层面构建了全新的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具体如图2所示:
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围绕教学内容组织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空间和技术支持。其中,以网络文档和视频教学的方式呈现课程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该方式不仅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而且节省了教学时间,为扩展教学内容及分层次教学提供了可能I教学互动中心提供的答疑、讨论、邮件、数字收发箱等工具一方面延伸了教学时空,另一方面为探究、合作等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教学内容的选择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目的,构建了信息技术培训以理论为基础、技能为手段、应用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注重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课件设计的基本方法、课件评价的基本方法、CAI教学模式等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培训。强调了对操作系统(Win-dows 9x或Windows2000)的使用、文字处理工具W0rd的使用、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演示文稿制作工具PowerPoint的使用,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或Dreamweaver)、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Authorware或Flash)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的组织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充分考虑知识的迁移性与互通性,针对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建议以案例教学为主、虚拟课堂讲授为辅,在对案例的观摩、分析与讨论之中理解并内化信息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技能性内容,改革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受训教师在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掌握信息技能;通过课件制作活动的开展,让教师体会和感悟信息技术优势,增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的实践
(一)以基于任务和项目的自主学习为主线,培养学员的信息技能
基于任务和项目的自主学习,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项目,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和项目的同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在信息技术技能培训过程中,每一阶段都会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几项任务,要求学员去展开学习。具体操作方法是,采取布置项目分析与项目设计任务,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问题解决学习,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交流和讨论,完成项目的制作,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以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方式,开阔教师的视野
注重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是培训的又一重要特征。在每一阶段的学习中,都安排有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活动。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讨论。在论坛中设置教学方法研讨区,针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进行讨论,共同进步。学员的作品及获得的优秀自学资源均可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指定的区域,实现资源共享,开阔教师视野,让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以课件制作为结合点,增强学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和学校的管理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革。
在学习辅导中,要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培训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为前提,以制作课件为结合点,结合各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制作,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培训过程的具体内容是让受训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进行课件制作。通过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和处理,受训教师会制作出一个最终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融入了信息技术的作品,并能使这个作品具体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以举办信息技术竞赛为依托,促进信息技术运用
培训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后,要举办一系列信息技术知识竞赛、课件制作竞赛等活动。通过举办信息技术知识竞赛、课件制作竞赛,调动受训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把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运用到教学中。以培训促教学,以培训促课件制作,极大地丰富了受训教师的教育教学手段。
五、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实践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经过培训以后,教师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更多地教师掌握了信息化环境下的现代教学理念,具备了信息技术应用与课程整合能力,开展了“新课堂”,丰富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对参加培训教师的回访,教师对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满意度为90%,教师们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很高,并希望以后可以多组织学习和研讨,更好地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当然,受地区条件限制,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还要不断学习其它地区在信息技术培训方面的先进经验,提高培训质量,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开展。
作者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郭延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