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青
众所周知,文言文因离我们时代久远,并且语言大多简练,精深,学生读起来拗口,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文言文的情绪,甚至出现谈“古”色变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在文言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主动学,并要加强学法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岳阳楼记>>一文时,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一幅幅迷人的自然风光图,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再配上精当的解说,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巧妙结合,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学生的兴趣上来了,急切地问老师:“这是什么地方啊?太美了!”老师顺势出示课题《岳阳楼记》,并激情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同登上岳阳楼,与范仲淹一起领略这美好的景象吧!至此,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学习兴趣也浓了,学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又如在教授《论言十则》一文时,一开始激趣引学,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中,老师从中解疑,并利用投影仪把孔子的资料及时推出。突出三个“最”及世界各地对孔子的推崇情况,然后引入课题的学习。这样,学生带着崇敬之情,带着求知的欲望,带着愉快的心情,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效果非常好。
文言文课堂耗时多、效果差的又一原因是老师的“包办代替”造成的,所以,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中,老师总怕学生这也“不知”,那也“不懂”,因此对于一篇文言文而言,很多老师从字、词的解释,到句子的翻译。再到思想内容的概括无所不讲,面面俱到,学生成了装知识内容的容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结果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其实,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同样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纵观教材上的文言文,大多注释详尽,学生完全可借助解释及工具书去读、去悟,老师只作点拨、解疑,让学生在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中达到知识积累的目的。
另外,文言文教学中,不能只单纯地进行词语解释,句子翻译。作为语文老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文言文语感的培养与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疑,在读中悟,在读中品,具体做法是:一是要加强多种形式的读的练习,有范读、领读、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去掉标点之后的读等等。二是要加强朗读训练。俗语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对文言文尤其如此。背诵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任务之一,能背诵一定数目的名篇、佳句,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