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莉
“8020出版公司倒了,UGC与传统纸媒相结合的完美代表《JPG》和《Everywhere》也渐渐远去,留给读者的,是对这一创新模式的回忆和思考。”
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如实体纸媒杂志为寻求出路,通常会考虑将线下的内容转移到线上。岂料线上的竞争更加激烈,网络世界那些不拿任何薪水的疯狂写手,如博客,播客的用户足以将传统纸媒的这些内容淹没。8020出版公司则反其道而行之,将网络上自由作家的作品印成实体杂志,相继推出图片杂志《JPG》和旅游杂志《Everywhere》。引用8020的投资人Halsey Minor的话说:“任何人的兴趣都可以变成杂志。”
这种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创造内容)与实体纸媒相结合的模式,似乎标志着人人都可以出版杂志的新媒体时代到来了,《Everywhere》和《JPG》正在向人们展示Web2.0时代未来杂志的新容貌。
可是8020还是在金融风暴的侵袭下翻了船。2009年伊始,8020出版公司的名字出现在TechCrunch网站的“死亡池”里,被收录为Web2.0先烈。《JPG》正式停刊,《Everywhere》则早在2008年8月号出版后就已经停刊。死亡还是涅槃?如果能够获得新一轮投资,8020或许可以绝地反击。
草根杂志
2006年,8020公司推出它的第一本杂志《JPG》。这是一本具有Web2.0概念的全图片杂志,图片全部由网民贡献,先上传到图片分享网站上,让大家评分,评选出最精彩的图片和故事,然后由杂志主编选片,就可以做成电子杂志和精美的实体印刷品出版了。用户通过网络承担了整个组稿过程。
这样的组稿方式大大点燃了草根用户的创作热情,尤其对那些喜欢做了某件事情就拼命写感想的人来说,《JPG》是他们发表作品的最佳平台。依托8020的线上投稿系统,网民只要上线,就可以直接先签约,只要上传的作品被选中出版,就可以拿到稿酬。出版的那些麻烦和手续少了许多。无怪乎虽然只有100美元的稿酬,《JPG》杂志每月依然可以收到2万个左右的投稿作品。
此外,负责管理8020出版公司的米切尔·福克斯(Mitchell Fox)在谈及杂志的成本时,用了两个字——微薄。因为8020主打的不是那些高价格的知名作家、摄影师,而是喜欢写点感想的普通人。他们只要拿到100美元稿酬,就能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作品,何乐而不为呢?有了大量的投稿做基础,公司只需要一个十几人的小型编辑团队就可以做成一本杂志,而且,如果再想出一本类似杂志,只需多加三四个人手,渐渐就会形成规模效应。
除了低廉的成本,这种用户创作内容的UGC模式充分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通过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便捷的用户行为分析手段,互联网媒体能够更加精确地定位用户的媒体内容喜好,能够通过UGC模式和用户推荐系统等方式构建用户的个性化互联网媒体群落。《JPG》这样具有鲜明个性化的杂志受到了消费者青睐,自然也会受到广告主追捧。
从盈利模式来看,一般人想订阅一整年纸本的杂志,需要25美元。如果在书店单本购买,每期6美元。《JPG》杂志一次的发行量差不多有23,000本,并不多,但据说销售2万份杂志就可达到盈利水平,而且图片分享网站本身还有50万名每月不重复使用者。HP、Adobe等大公司都曾经在《JPG》网站和杂志上投放在线广告。在这个摄影发烧友聚集的地方,投放包括摄影设备、在线编辑软件、输出设备等产品的广告也再合适不过。
看上去真的很美,8020公司也准备秋后落个好收成。于是乘胜追击,在2007年底推出第二本杂志《Everywhere》,主题是大家最爱写的旅游,尝试将线上的文字摘下来做杂志。公司还设有一个专门的Everywhere网站,汇聚了一大帮热爱旅游的背包客,在上面随意写作,然后精选文章出版。
《Everywhere》、《JPG》一度曾被认为代表了新媒体时代杂志的未来容貌,而8020公司的投资人Halsey Minor也因这一投资巩固了其在Web2.0媒体方面的教父地位。如果没有经济危机,8020或许真的可以成为新媒体杂志的先驱。
谁来拯救8020
《JPG》毕竟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杂志的运营无以为继的时候,群众开始试图改变杂志的命运,因为谁也不想看到自己亲身参与制作的杂志就此倒下去。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JPG》的粉丝甚至开设了一个名为savejpg.com的网站,试图为拯救《JPG》杂志聚集力量。在该网站发起的一项关于希望什么机构接收《JPG》的投票中,33%的人认为应该由用户来控制杂志,31%的人认为Flickr(图片分享网站)应该拥有《JPG》。这些一拥而上的支持言论,也为《JPG》吸引到了媒体足够的注意。
“我不认为传统媒体或者平民媒体会迅速走向消亡,”CNN.com负责用户合作的高级制片人Lila King说,“原因就是现在的工作成果都是由双方结合产生的。”CNN也在UGC方面做了不少有益尝试,并且赢得在业界富有声望的Knight Foundation(奈特基金)的创新奖项。CNN网站的iReport栏目,每月收到来自全球各地的用户通过图片和视频方式投送的近万份材料,一些CNN网络上最尖锐的和首发的报道都诞生于此,比如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相关信息是由美国在中国的留学生提供的。这些都反映了UGC与传统媒体相结合这种模式的价值所在,也为亚洲的传统媒体提供了可以参照的范本。
目前《JPG》还在积极地寻找投资人,现任主编Laura Brunow Miner也在官方博客中公布了数位潜在投资人的投资意向。8020出版公司或许还有绝地逢生的机会。四这样的组稿方式大大点燃T草根用户的创作热情,尤其对那些喜欢做T某件事情就拼命写感想的人来说,《JPG》是他们发表作品的最佳平台。
UGC在美国
UGc在美国杂志圈已经流行了数年,但是编辑部掌握最终的内容选择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读者提供的内容。2008年6月号的《实惠旅游》(Budget Travel)则一改常态,将UGC模式做到了极致——内容百分百由用户提供。
一些大型杂志出版商也开始涉足用户出版模式。《连线》(Wired)过去一两年里已经在数期杂志封面做过尝试;丹尼斯出版(Dennis Publ shing)公司也宣布其英国杂志Bizarre将推出一期完全由用户创作的专号。此外,《时代周刊》和《绅士》(Esquire)杂志也以“反馈”栏目形式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读者创作的内容。
《老房子》(This Old House)是众多UGC杂志的典型。拥有95万发行量,并在2008年6月号全部采用由读者提供的图片和DIY小故事,同时杂志的刊名也临时改成了《你的老房子》(Your Old House)。为方便读者上传资料,《老房子》还创建了一个专门的小型网站,同时号召读者就杂志每期的“故事”板块提供素材或文章,同名电视节目“老房子”也取得了较高收视率。与上年同期相比,《你的老房子》杂志的广告页面增加了3%。杂志发行人马特,图尔克说:“虽然这期杂志的投入比以往多,主要是建立和管理小型网站需要一些额外支出。不过,这种杂志出版模式已经获得了广告的成功,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