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别把职业角色带回家

2009-05-21 10:09赵敬香郝志仁
中国教师 2009年8期
关键词:角色冲突带回家家人

赵敬香 郝志仁

像任何耀眼的光环都有阴影一样,被人们誉为“红烛”“春蚕”“园丁”的教师,其生活也不都是阳光明媚的。曾听到不少教师的孩子抱怨:“给当教师的做孩子真倒霉!”是什么原因使得教师的孩子感到不满呢?原来,是教师不自觉地将职业角色带回了家,角色冲突导致了他们家庭的不和谐。当一个人同时拥有两种以上不能协调的甚至互相竞争的身份时,就容易发生角色冲突。教师将职业角色带回家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惹人心烦的“唠叨婆”

教师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又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领航人,更是他们稚嫩心灵的庇护者。教师每天事无巨细,从

学习到生活,从做人到健康,方方面面,全方位关注每一个学生。所谓“学校无小事,事事关乎未来;学生无细节,处处反映本质”。基于这种认识,教师们的目光日渐敏锐,心思日益缜密。而中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成长具有多变性、反复性、阶段性,这就要求教师长期坚持,反复强调。

久而久之,教师无形中养成了爱唠叨的习惯,并且会不自觉地把这种做法带到家中。一见到孩子表现出一点小问题,马上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要么想到与学生错误类似,要引以为戒,要么想到种种严重的后果,要防微杜渐。“经验”促使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他们的唠叨使孩子感到厌烦,不愿意甚至是不敢与其交流。看到孩子不开心,教师自己也很无奈,却不知道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二、叫人害怕的“分析师”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灵动的、有个性的、有思想的孩子,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个学生就是一个问题集团。这些问题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运用逻辑思维,善于透过现象分析问题的实质,对症下药,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帮助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

这样一来不少教师就养成了爱分析、好研究的习惯,在他们眼中没有什么事是小问题,这种“见微知著”的“分析师”角色又常被他们不自觉地带回家中,对于家人一些小差错,他们也往往会表现得很不平静、大惊小怪。例如孩子随便乱放书本,他会马上上纲上线,“行为随便,习惯不良,难有大出息”。看到孩子忘记刷牙,他又会痛心疾首道:“小事不小,缺乏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什么事情只要他往深里这么一分析,就全成了严肃的大问题,叫人轻松不得,搞得全家都不愉快。孩子总是躲着他,大人总是防着他,家人都怕有什么蛛丝马迹让他逮着大加分析。家庭生活的不和谐,都因为他扮演了一个让人害怕的“分析师”!

三、令人窒息的“生产队长”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认真安排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对于每一环节如何安排,哪一类学生该干什么,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就要求教师的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教育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讲堂上处于主导地位,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更是活动的指挥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叫任何一个学生受冷落,这很有点像农村“生产队长”,不叫任何一个人当观众。

这样一来,有些教师似乎很习惯这种思维模式,在家也依旧扮演这一角色。一进家门就开始忙着给全家人安排事情,看不得有一个人闲着,搞得人人在他面前宁可站着不愿坐着。所以只要他在家,家里就是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热闹得很。他一定要大家都像他一样忙碌、充实才肯罢休,全然不顾家人的感受。家,本应该是放松的地方啊,可他却把家搞得比单位还紧张,这样久了家庭生活怎能不令人紧张、令人“窒息”呢?

四、叫人堵心的“冷脸盘”

早就有专家提醒为师者:“你对学生微笑,他们就会对你大笑;你对他们大笑,他们则会还你狂笑!”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在学生面前摆出严肃的面孔,以捍卫师道尊严。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因为管理班级事务,常常焦虑上火,他们的心情通常比一般教师沉重,总挂着一副冷脸。

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有不如意的时候,不开心是可以理解的;学生的表现也不可能完全称心如意,所以不高兴也是情有可原的,可是将一副冷脸带给家人就不对了。有一位班主任教师,开学一个月以来,为班级的大事小情伤透了脑筋,再加上他本来就比较严肃,所以这下就更难得一见他的笑脸了。直到有一天他面带微笑,招呼家里的客人时,儿子惊讶地问他:“爸爸,你今天高兴啦?”他才猛然醒悟——原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在给家人冷脸啊!家人那么在意他,而他却不经意间将班主任的一副冷脸带回了家中,这是多么伤害家人的感情啊!

五、不分内外的“老师”

有不少教师说:“面对我的学生,我有足够的好脾气,我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他们解决问题,可面对自己的孩子,我却往往不能心平气和地说话。”这番话指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常犯的毛病。教师是一个比较严谨的职业,加上学校、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又特别高,教师们每天都在高度地运转,将自己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学生身上。而且,教师经常会看到许多优秀的孩子,容易把他们作为自己孩子的榜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善尽美。有些教师,到了家中还不忘扮演教师的角色,手势、语调也都和在学校一样,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给孩子找学习的榜样,定目标、做计划,这些做法往往让孩子难以接受。这样一来,教师因为没有正确转换角色,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脾气自然就好不到哪里,当然会引起孩子的不满,更有可能与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发生冲突,引起家庭的不和谐。

以上就是教师将职业角色带回家的几种情况及不良后果,它们正于无形之中伤害着教师的家人,影响着教师的家庭生活,不能不引起注意。教师们应把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分开,回到生活中去。应该“未雨绸缪”,而不是寄希望于“亡羊补牢”,要经常反省自己,及时将职业角色关在家门外,乐业先要安居。

教师角色冲突的广泛性与严重性不可漠然视之,要在客观分析、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探讨恰当的对策。希望广大的教师朋友们,读了这篇文章能有所收获,既要做合格的人民教师,又要做和谐幸福家庭中的一员。因为追求幸福从来都是人们共同的愿望。为了这质朴的愿望,请当心,别把职业角色带回家。

(作者单位:1.山东省莱阳市团旺镇中荆中学2.山东省烟台市鲁东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乐闻)

猜你喜欢
角色冲突带回家家人
“虎虎大睡”把非遗带回家
我的家人
秋叶童画
与家人一起进餐有助于身体健康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解读
女神竟然都嫁人了!求把哥带回家
完形填空三则
把星星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