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冰哲
自2006年以来,延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务实创新、富民强县”的总体要求,全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基础财源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科教文卫升级建设“六大建设”,明确了“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换新貌”的阶段性目标,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三年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都大幅跃升。与2006年相比,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6亿元,增长39.7%;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46.3%和47.2%;财政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 355万元,增长134%;实现农业总产值12.4亿元,增长2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2亿元,增长3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 984元、5 260元,分别增长26.8%和30.4%。2009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3亿元,同比增长13%。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 550万元,比同期增长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 860万元,同比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9亿元,同比增长21%。
一、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和“借力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和完善哈尔滨延寿工业园建设,集约和节约利用土地、水、电等资源,促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提升管理和服务功能。完成工业园区土地规划修编,规划面积扩大到15.6平方公里。按照产业结构和实际功能把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为“四园两区”。即:纺织产业园、制药产业园、食品产业园、机械加工产业园和行政办公区、商贸服务区。牢固树立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建设“绿色、生态、景观”园区为目标,统筹做好园区规划、资源利用和项目开发论证,完善环保设施,严格入驻标准,积极发展科技型、节能型、环保型产业项目,努力实现园区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和经济增长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累计投资3.4亿元,实施了道路、给水、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七通一平”标准,建有高标准的现代化道路交通网络、日处理工业废水6 000吨的水处理厂、供热能力200万平方米的热力厂和220千伏数字化无人值守变电站,为企业进驻和建设提供最佳的基础条件。园区于2008年晋升为省级开发区,享受土地征用、资金支持、财务决算等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奠定了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基础。目前,已有台湾永和豆浆、哈尔滨香其酱业等33户企业进驻园区,达产15户,2008年实现税金3 443万元,占新增财政收入的60%。
二、抓好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帮建、社会参与”的原则,以“三清、六改、六建、两完善、一突破”为主要内容,巩固完善精品村,提升完善示范村,着力建设试点村,积极推进一般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新农村规划建设做到“三个一”,即:抓规划,一村一个建设平面图;抓建设,一村一个建设项目实施表;抓生产,一村一个主推致富项目。在投入上做到“三整合”:整合资金、整合项目、整合资源,形成自主申报、以奖代投、民主管理的工作格局。在建设标准上,做到高标准、高质量,较好地完成了第一批32个省、市、县级新农村试点镇村建设。三年来,全县共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4.5亿元,实施项目48个。硬化路通乡率达到100%,通村率达到82%;新建饮水工程64处;改造新建农村泥草房3 200户;改造居民庭院1 500户;建成一大批农村公益事业项目。镇容村貌焕然一新,打造了团山村、新发村、崇和村、金平村等一批示范性强、标准高的样板村。2007年,省、市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均在我县召开,国家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湖南和四川等地先后到我县调研考察,对新农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抓好基础财源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
坚持“上大项目、办大工业、建大财源、铸大财政、求大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了“稳定一产巩固基础财源、扩大二产发展支柱财源、发展三产培育后续财源、扶持民营发展新型财源、扩大招商引进新兴财源”等五个重点发展的财源类型,加以扶持培育。始终突出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实现了三次产业财源项目的合理分布、协调发展。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仅2008年,全县招商引资项目个数就达到了64个,实际利用域外资金6.4亿元,通过招商引资实现税收9 300万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56.9%,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坚持“内育”与“外引”并重,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6家,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全县形成了以亮珠粮油为龙头的“稻米龙”、以鸿源食品为龙头的(下转32页)(上接13页)“食品龙”、以成德果蔬为龙头的“浆果龙”、以双星牧业为龙头的“肉牛龙”、以蒲公英和金圣药业为龙头的“北药龙”、以永和豆浆和香其酱业为龙头的“大豆龙”等龙型经济。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集聚,带动了旅游、商服、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放心、放胆、放开、放手推进非公经济发展,2008年,非公有经济生产总值实现14亿元,上缴税金4 329万元。2008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 566万元,增长36.4%,增幅位列全市第3位。
四、抓好人居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建管水平
按照以城兴县的总体思路,辟建新城区,改造旧城区,建设生态城,进一步扩大城镇规模,努力兴建现代化新型城镇。坚持“大手笔规划、大资金投入、大力度拆迁、大规模建设”的原则,三年来,城镇基础建设资金累计达到5.5亿元,先后实施了城镇道路硬化、棚户区改造、绿化香花亮化、给排水、集中供热等工程建设,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县城内主次干道和主要巷道硬化率分别达到100%和70%,路灯增加到1 700盏,硬化道路亮化率实现了100%,铺设污水、供水管线1.66万延长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65万平方米,建成城中公园、广场5处。仅2008年,城镇建设总投资达到2.7亿元,硬化改造城镇街路70条,安装路灯366盏,铺装人行道板14万平方米,新增绿地2.6万平方米。同时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思路,加强其他建制镇综合配套建设,增强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牵动功能。城镇建设的不断加强,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环境。
五、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广泛覆盖、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扩大各项保险和社会福利的覆盖面,以低保和医保为重点,形成覆盖城乡、有效衔接、机制灵活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加大对医疗保险工作的投入力度,统筹基金比例由过去的2%提高到3%。调整了大病住院报销比例,由原来的4 050元提高到5 500元,并扩大了癌症、肾病等重大疾病报销范围。加强对“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实行动态管理。设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电话,建立援助工作“绿色通道”,通过送政策、送温暖、送技能、送服务等方式,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同时,积极发展补充养老保险等商业保险,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三年来,全县共发放低保资金2 667万元,使10 100人得到生活补助,实现了城乡低保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万人,参保率达到50%;新农合参合人数12.3万人,参合率达到96%;积极开展社会救助,累计发放救济款377万元。2008年县财政在城镇低保、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五保户等方面提高保障标准的支出比2007年增加938万元。
六、抓好科教文卫升级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在资源开发、科技咨询、信息服务、项目论证、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三年累计申报和实施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苗(获国家专利)等科技攻关项目和亚麻纺织企业技改项目20余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007年开始,举全县之力,筹措资金4 100万元,异地新建了占地 1.3万平方米、可容纳学生2 000名、集教科研于一体的延寿一中新校区,结束了哈尔滨市所属县(市)唯独延寿没有示范高中的历史。组建综合高中,实行普职合一,通过教育教学资源置换整合,有效解决了扩大综合高中办学规模后校舍以及教育教学设备不足问题。实施了初中工程,新建和完善了3所中学的教学楼和食堂。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改造完毕,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农村卫生所、计生服务站、文化活动室三级体系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用房将于2009年全部改造完成。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