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财源建设:影响很直接

2010-06-02 02:38马道旺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0年5期
关键词:财源县域人才

马道旺

财源建设水平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可分为直接财源建设和间接财源建设两大部分,当前,县域经济建设中,对间接财源建设都比较忽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间接财源建设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缺乏的表现

间接财源缺乏,是当前县域经济生活中面临着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人才等资源型间接财源严重不足。且呈下降趋势。近几年来,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大量向大中城市、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已构成了经济生活中的一大“景观”,这使区域间接财源分布差距拉大。

2技术型和管理型的间接财源水平较低。当前县域经济中普遍缺乏“含金量”高的技术,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3部分间接财源存量难以盘活、质量难以提高。如县域内银行信贷资金质量差、信贷资产难以盘活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典型例子。

4各种类型的间接财源不配套。有的缺资金,有的缺人才。各类型的间接财源在区域内分布、构成极不合理。

多个因素导致

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一是县域经济先天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对间接财源的吸纳缺乏凝聚力。在经济转轨时期,县域经济基础差、底子簿、起点低,缺少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产业政策倾斜的重点项目。由于县域经济缺乏吸纳资金、人才等间接财源的有效载体,致使县域经济吸收域外间接财源的难度大,这也是这些年来县域招商引资成绩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间接财源外流,是经济转轨时期县域经济建设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和政策对间接财源流动起决定作用,这必然引起县域间接财源外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方面是在间接财源得不到合理有效使用和地方政策扶持的情况下,县域的人才、资金、技术,必然在市场的引导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向能优化资源配置和国家产业政策倾斜的地区流动。另—方面,国家为解决“瓶颈”产业制约的问题,兼顾全局,有意识地通过经济杠杆部门分流了县域间接财源。如国家实行分税制后,减少了对地方财政的返回比例;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后,为保国家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削减了基层银行放贷权限,相对减少,了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

第三是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灶吃饭”以后,财源建设成为地方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但由于大多数地区县级经济欠发展,直接财源不足,财政收不保支,难以维持地方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加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以及政府长官政绩的考核“以财政论英雄”,任务下得过重。以上两方面因素使地方政府在财源建设工作中往往重“直接”、轻“间接”,重短期、轻长远,难以按经济规律办事,做出有悖于市场经济原则和国家宏观政策的事情,产生许多“损财”、“失财”行为,使财源建设的路子越走越窄,甚至产生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在评价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时,应看到其正负面效应。既要从宏观上看到间接财源的流动给市场经济建设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产业结构更新换代的有利一面;又要从微观上看到,间接财源缺乏对地方财源建设制约的影响并由此引发区域经济恶性循环,区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社会各安定因素增加等危害的严重性。遵循三原则

在研究加强县域间接财源建设问题时,我们应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家宏观政策为前提,以搞活微观经济为目的。

县域间接财源建设应遵循的几个原则。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此,县域间接财源建设要立足当前,有限长远,着眼于培育可持续发展间接财源,增强财源建设发展的后劲。

二是相互配套的原则。间接财源的各要素要相互配套,才能形成整体促进力,推动直接财源的形成。因此,在间接财源建设中,要坚持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并重的原则,整体推进。

三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前几年,许多县“东施效颦”,生搬硬套沿海发达地区经验,忘记了自身偏辟、交通不便的实际,一窝蜂而上。卖地皮、大兴土木、建立开发区,招商引资,结果事与愿违,不但没引来资,反而使开发区变成了“居民新村”,压死了域内民间投资资金,削弱了域内民间投资的后劲。

从实际出发,首先是要摸清本地间接财源的底了,明确现状。其次要发挥本地间接财源优势。如对传统民间加工技术要深入挖掘,不断开发,发扬光大,增加它们的“含金量”。第三是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发展本地经济时,不要生搬硬套,甚至做表面文章,追求短期效益,要注意避免它对域内间接财源的负效应。

重在改制建制

建立健全各项机制,使间接财源得到充分的培育、有效合理的使用和及时地转化为直接财源,是当前间接财源建设工作的重点。

·健全考核机制。建立层层把关的考核机制,把间接财源建设纳入对地方政府、行政长官和各经济杠杆部门及其负责人考核的范围。

考核的主要内容:(1)是否有造成域内投资者向域外投资或域外投资者不敢来域内投资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行为。(2)是否有在用人上因“暗厢操作”、教条主义,对专业技术人才提拔、使用不合理,造成人才外流的行为。(3)是否有因泄密、告密,泄露域内产品技术,使域内技术外流的行为。(4)是否有符合产业政策、信贷条件的技术项目在银行有能力支持的范围内,而银行不支持的行为。同时,要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在资金、人才、技术的引进上适当分配些任务。

考核的主要办法:一是对间接财源建设有贡献的人,要从经济上进行奖励,在人事提拔上优先考虑,在其子女就业、家属工作安排上优先解决;二是对过份注重个人和小集团利益,滥用职权,造成“损财”、“失财”的,要及时地进行严肃处理。

·建立培育机制。县域间接财源的培育应从县域的实际出发,突出县域特色。要大力发展实用型教育、建立输出型的人才培育机制、着力培养和提高全民的投资意识、关心和支持域内法人金融机构的成长和发展。

·形成内流政策机制。

结合本地实际、优惠合理和善始善终的地方政策,是促进间接财源内流的重要因素。包括吸纳人才的优惠政策、有利于资金内流的地方产业政策。

猜你喜欢
财源县域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谋划咬定五类项目 大力开发地方财源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加强财源建设 夯实财政基础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十一五”时期广西财源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