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年群体分化及问题浅析

2009-05-18 02:41张吴霆
西安社会科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青年群体分化

张吴霆

摘要: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群体也由过去的青年学生、青年农民、青年工人、青年知识分子演变成多种职业、多种身份的群体,进入到社会各个不同的阶层。在这一过程中,青年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青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年群体中的阶层呈现出复杂化、上升化的趋势,青年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有着新时代的特点,所以,加强研究青年分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群体;分化

文章编号:2978-7-80712-402-3(2009)04-053-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速度、广度、深度、难度均前所未有。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群体也由过去的青年学生、青年农民、青年工人、青年知识分子演变成多种职业、多种身份的群体,进入到社会各个不同的阶层。在这一过程中.青年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青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年群体中的阶层呈现出复杂化、上升化的趋势,青年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有着新时代的特点。这种变化对于青年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着积极意义。

从农村看,青年农民首先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由过去的传统青年农民,分化成从事多种职业的青年。他们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大部分青年农民流向城市,有的成为管理者阶层,有的成为私营企业主与个体工商户,有的成为掌握各种技能的蓝领工人,更多的则成为城市的打工仔,从事与农业劳动不同性质的各种非农业劳动。青年农民的这种分化。是社会分层的一种具体表现,对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有着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中国,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农民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占有的资源和获取的资源都比较少,青年农民虽然从传统农民分化成从事多种职业的青年,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相对于其他阶层,他们还是社会的底层,从事的是苦、脏、累、险等212作。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的社会应该为农民获取社会资源提供更多的公平机会,作为青年农民也应该尽快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如果有更多的青年农民进入新的社会阶层,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一定会更快,社会的文明程度一定更高,社会也一定更加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会尽早实现。反之,农民问题、民工问题处理不好,社会就会出问题,就会不和谐、不稳定。

在城市,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城市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些传统的职业群体在逐步减少,一些新的职业群体正在出现,信息网络、电子商务、金融、证券、保险、市场营销、文化传媒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在这些自领阶层中.大部分人是青年,他们学历层次高,掌握着先进的文化与技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创新能力与知识结构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些人一般通过人才市场和职业流动进入到社会地位较高的行业和职业,一些创业成功者快速步入到社会分层结构的中、上层,他们在青年群体中成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特殊阶层。但同时,也应看到。在社会转型中,青年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并不都是上升的,也有下降的。青年人在工作经验、知识积累、财富、住房、收入、人际关系资源等方面并不占优势。正如《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所指出的:“青年是社会重大变革的推动者、受益者和受害者。”

充分认识和研究青年群体的分化与分层结构,发挥社会分层的正功能,鼓励和激励青年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在青年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弱化社会分层的负功能,承认青年发展的应有权利,扩大青年的社会参与机会,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青年的发展。

青年群体在分化的过程中,他们的自主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成才意识等日趋强化。从总体看,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青年,文化素质高、民主与法制意识增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注重实际,对新事物、新观念接受得快。他们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的实践,具有共同的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政治上更加理性,热爱公益事业,保护环境;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务实、宽容和多元的特点。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并渴望有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在成才与发展需求上呈现出日益明显的社会化特征。他们视野开阔,热爱学习,普遍接受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对财富需求的愿望较强烈;在分布和群体结构上呈现出流动、分化和重组的态势。城乡与地区流动频繁,青年成为劳动力流动的主体,这种流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在生活方式上,丰富多样,追求时尚,青年成为社会时尚的引导者。其中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产生着广泛的、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的互动性、交往性、多样性、快捷性、普及性与青少年的特点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为青少年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网络使青少年的交流时间、交流空间、交流对象、交流内容发生很大变化,满足了青年多样化的需求。

总之。当代中国青年在参与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正在逐步达到符合他们愿望的教育程度,得到与他们的能力相适宜的就业机会,并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加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改革开放30多年,青年群体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的想像力、理想、充沛的精力和憧憬对社会发展与进步至关重要。

在青年分化的过程中,必须看到当前各种社会问题和青年自身存在的问题对青年的影响及对社会的挑战。社会失调、社会颓风、社会病态、社会犯罪、社会风险等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负面影响,使得青少年成长环境问题较多。而青年自身存在的问题对社会具有更大的挑战。

一是青年的价值困惑正在不断加剧,部分青年中出现理想淡化,精神失落。有的对前途认识模糊}有的沉溺于物质享受。贪慕虚荣;有的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的以自我为中心,极端利己主义,无视他人、无视道德;有的社会责任意识极为弱化、淡薄。这些问题影响青年的成长与发展。未来10年青年的社会化进程将遇到更大的冲击,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理论相互激荡,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更加激烈。苏联与东欧剧变的教训之一就是青年一代从意识形态迷茫滑落到理想信念崩溃。所以,特别要加强对青年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强化青年的信心。价值观的教育是青年成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决定着青年的政治选择、人生追求、道德评价和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社会行为和社会需求。

二是青年就业压力增大。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减缓,在未来10年中,失业及就业的巨大压力有可能成为导致青年与社会间紧张、冲突关系的重要因素,青年人口有可能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高风险人群。所以要从政治的高度,社会的稳定来认识青年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这样理解,青年稳,社会就稳。在今后相当一

段时期内,中国的就业都将面临来自城乡的双重压力,总量与结构的彼此困扰,新生劳动力与失业人员的相互交织。

三是要充分认识青年分化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差距及贫富分化。青年中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迫切需要政策上的关注和调适。经济收入和青年自身的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对青年中的弱势群体,政府和社会必须给予高度关注,使社会的分配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是青年科技文化素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对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社会管理和社会生产及科技的发展变得日趋复杂,因此,社会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你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教育,而且是越来越高级的教育之后,才能获得基本的就业资格,这不仅是中国社会的现状,而且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普遍性趋势。

五是青年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时代发展还有差距。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灵魂,重视培养青年的创新意识。开发青年的创造能力,正是知识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青年的创新意识受国民性影响较大,而教育的弊端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影响青年的创新。

六是青少年犯罪仍然处于高位运行。青少年中的女性、大中学生、民工犯罪增多,是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毒品、色情、暴力等对青少年的危害日益增大,这方面有许多触目惊心的案例。如何加强青少年保护工作,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社会需要高度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对以上问题的介绍,可以使我们认识到,青年问题是一个具有很强公共性的问题。青年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紧密相连,是双向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和青年发展密切相关,一是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年的发展机遇比以往任何一代青年都多。随着社会发展,青年成才与发展的机遇还将进一步增多,当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很多,压力也大。所以,加强研究青年分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猜你喜欢
青年群体分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当代青年群体文化自信的弱化与重构
IPS细胞定向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
当下青年群体思想动态的喜与忧
基于屌丝文化审视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
论国际贸易格局分化与国际贸易秩序演变
流行文化境遇中青年价值观的重塑
《诗经·大车》正音与谈部中古分化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