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实现了陈凯歌的艺术诉求

2009-05-16 07:17
名人传记 2009年4期
关键词:商业片贺岁文艺片

格 致

在沉寂三年以后,陈凯歌的新片《梅兰芳》仅2008年12月4日上映首日便拿下一千五百万的票房收入,位列2008年国产片单日票房第四名,首个周末票房已经达到四千二百一十八万元人民币,在2008年打着贺岁旗号的多部影片中,成为一部周末票房目前最高的影片。一般而言,贺岁市场是以大投资、大制作、全明星阵容、狂轰滥炸立体式的宣传推介为集体特点的纯商业片为主的,而2008年,作为人物传记类型的艺术片《梅兰芳》却在一片厮杀中取得不错的战果,这为国产艺术电影实现商业诉求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也为陈凯歌的导演生涯画上了绚丽的一笔。

按照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的统计,2007年中国内地电影的票房总收入达到了三十三点二七亿元。其中,国产电影占到了十八点零一亿元,但是文艺片一直都是令电影制作方和院线发行方比较为难的选择,中国文艺电影往往“市场感觉”不到位,多数的文艺片常常存在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在贺岁档推出一部以艺术人物传记为主要题材的年度贺岁巨片,无论是对于中影集团这只电影市场的“大鳄”还是陈凯歌本人而言,这张“文艺牌”打得都有些冒险。但是,正是这种冒险,让陈凯歌获得了“商业诉求”与“艺术诉求”的双赢。陈凯歌一直强调,《梅兰芳》拍的是中国人的精神,希望《梅兰芳》能为中国文化留下点东西,为中国人留下点东西。他在不同场合还表示,大家辛苦工作三年,如果只为票房这一个期待,那这三年是不值得的。有些电影不是拍给自己的,不是自娱自乐的,不能只关注票房得失。而这一点同样也获得国际影星章子怡的认同:“我觉得《梅兰芳》是可以让全世界人们了解他的最好方式。”

其实,作为一代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在中国基本上是家喻户晓的艺术人物,他的生平事迹并不新鲜,稍不留心就会拍成了“英雄”式、“德艺双馨”式的主旋律艺术人物片,在这个没有多少文化耐心的时代拍摄这样的电影的确是一件令人为难的事情。正是通过《梅兰芳》,陈凯歌再次彰显了他的深厚传统文化烙印和贵族气质,在商业片的外壳里我们可以嗅到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感觉到他扑面而来的书卷气后的深邃的思想,欣赏到他内敛而不张扬,传统而又不失现代的风格。对于陈凯歌而言,《霸王别姬》是成功的文艺片的典范,而《无极》则是失败的商业片的教材,电影《梅兰芳》正是继承了《霸王别姬》的厚重,而避免了《无极》的肤浅。

在《梅兰芳》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陈凯歌的真诚,如他自己所说:“这部影片我不是为了拿奖而拍的,我是为了向全世界介绍梅兰芳这位京剧艺术大师的一生。” 陈凯歌体现了自己的大家风范,不得不让人对其肃然起敬,这让拍摄和制作影片的商业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调查显示,观看带有中国元素的电影,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最有效途径,让文化薪火相传,让电影走出国门,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艺术家,这就赋予了这部商业电影更加深远的时代责任,成为该部电影的最大的价值所在。《梅兰芳》在商业电影市场中探索出了一条实现艺术片价值最大化的道路。

《梅兰芳》是在提醒陈凯歌,也同样是在提醒中国的电影市场。

猜你喜欢
商业片贺岁文艺片
文艺片正在经受市场检验
虎年贺岁
消费社会下电影的发展现状及文艺片出路探析
新春贺岁,迎接挑战
春天来了
——新年贺岁歌
我们来看一些文艺佳片压压惊
浅析近十年来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发展态势
《湄公河行动》主旋律的商业片
于兰蒙特利尔获奖
《归来》打破多项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