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晶 李富永
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帮助造船业渡过难关的措施,诸如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加快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和单壳油轮淘汰,积极发展远洋渔船、特种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专用船舶,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国际市场份额,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支持造船企业研究开发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鼓励开发海洋工程动力及传动系统等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等等。
这对于正面临困境的船舶行业而言,可谓是下了一场及时雨。该《规划》的实施,一方面将引导解决船舶业融资难的问题,保证企业按期交船;另一方面支持了企业加强技术改造,调整产业布局,实现产业升级。
打开资金桎梏
从去年开始,国际海运市场行情大幅度逆转:国际贸易量减少,海运需求萎缩,加上欧美市场金融信用全面收缩,船东融资难度加大,投资信心锐减。主要以出口为生的我国船舶企业,获得的订单逐降,而且在“接单难”的同时,船东付不起后续船款,已经在建的船舶又面临“交船难”的重大考验,困难环环相套。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初步分析,预计2009年,我国新接订单仅为2000万至300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8.4%至65.6%。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介绍,2008年底至今。沪东中华几乎没有接到新船订单,2009年上半年接到新订单的数量也将十分有限,预计2009年下半年才陆续会有成交出现。
船企订单量下滑,预付款减少,导致企业现金流下降;另一方面,银行对造船业信贷收紧,企业在没有现金流入的同时,以前的订单还要继续生产,使得很多船企资金周转出现困难。
“船舶工业最需要的就是金融方面的支持”,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汪锦星表示。
正是因为看到了船舶工业所面临的巨大困境,在去年11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了制定造船业振兴计划,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人士介绍说。
《规划》从信贷、税收、船舶报废更新等五大方面支持国内造船业的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将现行内销远洋船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长到2012年。
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分析师郭亚凌表示,这将是对船舶行业短期内见效最快的利好。它意味着船东将会获得较为宽松的资金贷款,保证了造船企业的订单不会被撤销,激活了潜在的市场。江苏熔盛重工董事长兼总裁陈强指出:“加大出口买方信贷应该是短期内见效最快的利剑。”熔盛重工去年8月3日在上海签订了为巴西淡水河谷建造12艘载重40万吨、总值16亿美元的超大型散货船合同,其空前的订单总价一时引发全球关注。即使这样一家大船厂,也迫切需要银行提供出口信贷。
浙江省台州市一家民营船企的总经理表示,民企的造船资金来自多个小股东的集资,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新船无人下单、在造船遭遇弃船等现象日益增多,目前船企应对风险、确保生存的头等工作,是将在造和已造的船舶销售出去。“造一条船前期投资大,生产周期又长,如果后续接不到新订单,预付款减少,前期的船又卖不出去,船厂的现金流将出现断裂。”
不仅实力弱小的民营船企急着要出货,老牌的国营大船厂也害怕滞期交货:中船黄埔造船公司总经理陈忠前表示,公司在争取新订单的同时,首要任务是力保交船;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勇也表示,为防范在建船舶和手持订单遭遇压价、延期交船甚至弃船的风险,目前公司经营重点逐渐从接单向交船转移。
此外,《规划》将现行内销远洋船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长到2012年,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内销的船只也将获得财政政策的支持。以前只有出口船只才能享受到17%的退税,现在可能四大航运公司的内销远洋船也将获得此项财政支持。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证监会新股开闸,希望能再照顾,船舶工业,让更多的船企上市,并希望在再融资上也能得到照顾。
推动产业升级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造船完工量达到2881万载重吨,占世界总量的29.55%,是世界第二大造船国。但中国船舶行业在造船设施、效率、质量等方面,和世界造船强国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据了解,日本、韩国等造船强国的本土化设备装船率超过80%,而我国尚不足50%,主要船舶配套设备专利还需要从国外引进,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和总承包一片空白,部分高技术船舶仍然需要国外设计。
自主创新不足,产品性能低,使我国船舶工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设计开发30万吨级特大散货船的能力,并且接连获得出口订单,但是,其中的动力系统仍然依赖进口,别看体积不大,价值占整条船的40%,一大块利润外流。
《规划》直指上述不足,提出加强技术改造,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设计开发能力,并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加快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和单壳油轮淘汰,支持高技术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开发。
“海洋工程装备具备十分良好的前景,有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文军表示,《规划》的提出,将引导船舶行业在应对危机的同时,完成产业升级和行业整合的大变化。
加快自主创新和优化产品结构,是加快我国船舶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措施,中船集团总经理谭作钧表示,《规划》提出“加强技术改造,支持高技术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研发”等措施,奠定了造船业的未来调整基调,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升级和增强整体竞争力。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指出,我国造船企业要充分利用这次危机带来的行业调整时机,加快能力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新工艺、新技术,做到造修结合、造船与海洋工程结合、造船与非船结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低成本扩张,做强做大主业。
核心技术开发能力不足,能力过剩,主要表现在低端造船上,而高技术品种则不足,所以《规划》提出加快行业重组。
专家指出,近年来,造船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5万吨级以上造船设施能力超过6000万吨,而2003年仅有800余万吨,手持订单中散货船超过60%,技术含量低、产能严重过剩。
去年以来船舶市场的低迷,将这种产能过剩和粗放型增长的弊端进一步放大。所以,国务院的《规划》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降低重复建设现象。但是,《规划》只是一个导向性的文件,实施起来尚需更具体的政策措施。
当前,我国船舶行业正处于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对于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促进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