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秋 呼长波
摘 要:自我防护意识是解决个体内心冲突的一种心理策略,它周旋于个体心理范畴的本我和超我之间。精神胜利法其实是自我防护意识的一种极端的体现,它的发生经历了认同、幻想、拒绝、置换……等心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派遣和疏导内心压力的作用。
关键词:自我防护意识 精神胜利法 阿Q 心理策略
自我防护意识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它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悄无声息地起着作用,所以许多人都对它感到陌生。其实,在许多熟悉的文学形象身上,我们都能发现自我防护意识的痕迹,其中最好的读本莫过于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要谈阿Q的精神胜利法,先要认识个体的本我、超我和自我。
一、本我、超我和自我
简单来说,自我防护意识就是解决自我和超我日常冲突的心理策略。本我,信奉“快乐原则”,总是孜孜于本能、欲望和冲动的满足;超我,形象地说就是本我的父母,代表着约束、控制和教育,根据整个社会的规范,告诉本我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本我与超我的冲突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是自我就是一个疲于奔命的和事佬,在“现实原则”下,对无数个冲突事件做出反应,拿捏着尺度与分寸。
一般来说,自我总是折中地满足本我和超我双方面的需要,但是当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自我感受到强烈的压力而无法排遣的时候,自我防御意识就悄悄得登上了舞台。
二、阿Q的自我防御意识
自我防御意识一定是悄悄得来,无声无息起着作用的。它区别于这样一种情况——你清楚得意识到了紧张和焦虑,然后主动地去寻找某种策略来解决和派遣它们。
我们不妨来重温一下阿Q的生命历程——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认可自己的卑微身份,也就是说,他心中的自我形象与他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存在着巨大反差——他的本我希望自己是个能有女人睡觉,时不时可以欺负一下别人的人;但是超我却告诉他,你根本不可能做到。
那么怎么协调这种反差呢?就是“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当然是鲁迅先生给阿Q总结的,阿Q自己是万万没有意识到这一层的,如果他意识到了,他就等于自我认同了,故事就可能向另一种模式发展了。所以阿Q那不自觉的“优胜”,正是自我防御意识帮他蒙混过关的标志。下面,我们来结合阿Q的典型事迹,说说自我防御机制运行的几种具体的策略:
(一)认同
小说开篇,阿Q就被赵大爷打了,原因是阿Q见赵太爷家的儿子中了秀才,“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彩,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也很光彩,细细的派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认同就是这样,通过把自己与他人或制度等同,增加自我价值感,常常是虚幻的表达。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常常炫耀自己与名人政要沾亲带故的人们,在心理学家的眼里,往往有运用认同来提高自我形象的嫌疑。
(二)幻想
第二章“优胜记略”里说,阿Q“独有和别人口角的时候,间或瞪着眼睛道:‘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用现在的话讲,阿Q是不知道自己“打哪来,要到哪去”的人,连机关还说不清楚呢,怎么就知道先前比别人阔多了呢?幻想?没错,幻想也是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用想象的方式抚平受挫的伤痛。有时候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做白日梦,而所谓白日梦,正是幻想这种防御意识起作用的标志。
(三)拒绝
阿Q头上长癞疮疤,于是“他讳说‘癞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这就是拒绝,为了保护自我或自我形象,拒绝承认让自己不愉快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这样,尤其是在面对特大的创伤的时候,在第一时间不能接受,就告诉自己说,“这不是真的!”
(四)置换
一连被好几个人打了,最后见到小尼姑,阿Q就“迎上去,大声的吐一口唾沫:‘咳,呸!”并且还“伸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最后还用力拧人家的面颊,总之,是把小尼姑给欺负了。典型的置换就是这样表现的,是指将敌意等强烈的感情,从最初唤起的情绪转移到较少危险的另一目标,很多家庭暴力的发生,其中就不排除家庭成员在采取置换这种防御机制的可能,一般来说,都是自己在外面受气了,回家之后,孩子、有时候是自己的另一半,就成为他们出气的对象。
(五)压抑
作为生理健康的男人,阿Q也想女人,只不过他通常以欺负尼姑和咒骂吴妈为“小孤孀”为表现。可是有一天,“‘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阿Q忽然抢上去,对伊跪下了。”尽管阿Q的恋爱失败了,但是至少阿Q有追求幸福的勇气。而他只能用一些变态的方式来排解自己的性苦闷心理,他不想一步一步的沉沦下去,可是却抵挡不住自然欲望的驱使。变态的心理造成了畸形的爱情观:他渴望得到爱情,可是他“弱国子民”的身份与孤僻自卑的性格却妨碍着他们获得正常的爱情,他不得不自我压抑。正是这种压抑或者说性苦闷导致了消极的结果:强烈的爱欲以扭曲的状态表现出来时,就造成了心理上对性欲求的一种恐惧,使之陷入自我谴责与痛苦中,这加剧了忧郁和焦虑。
(六)投射
从阿Q的男女情事中,还可以看到“投射”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怎么起作用的。比如说,“他的学说是: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见不得人的勾当了。为惩治他们起见,所以他往往怒目而视,或者大声是说几句‘诛心话,或者在冷僻处,便从后面掷一块小石头。”他有过种种的性幻想,当每次“犯罪”以后,他又觉得相当的惭愧,决心改正,可是却屡屡不成。在一天天的自我斗争中,他完成了“沉沦”的过程。偷看女孩子洗澡,无意中听到有人在偷情,却欲罢不能,随后自己去妓院。这些变态的行为正是其对性苦闷的一种发泄。这其实就和一个男人本来很花心,但是他却经常说“你看那人,真是花心”是一回事。投射比压抑来得更加隐晦,更不容易被旁人所识别,因为他总是把无意识的冲动归为别人的。
(七)反向形成
至于阿Q经常说的“儿子打老子了”,这其实是反向形成的自我防御方法。以“自己是老子,打自己的人是儿子,儿子是不能打老子的,但是老子往往是容易宽恕儿子的”这种符合传统价值观的想法,来给自己设置障碍,以阻止自己的报复行为(因为报复往往意味着阿Q要吃更多的亏)——这就是反向形成,把感到有危险的愿望或冲动转化为相反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这也是被经常运用的策略之一,例如一位不喜欢也不想照顾儿子的母亲可能会使用反向形成,将其不被接受的冲动转变到相反的方向:“我不能恨我的孩子”变成“我爱我的孩子,看我多爱我的孩子呀!”这种防御是缓解焦虑的核心应付功能。
(八)退行
“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而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有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退行是指在面对不能接受的冲动时,退行到心理发展的早期,包括更幼稚的反应及较低水平的愿望。这个立志要把圆画得圆的细节,多少展示了那一刻阿Q在退行机制下的心理活动。而现实生活中,关于退行的最典型例子是,当一个孩子生了很严重的病,往往就会对周遭的亲友表现出类似婴儿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听小孩的父母说,“生一次病,脾气就大一次”——在大人看起来好像是脾气大了,而在小孩子那里事实上是其行为更像婴儿了。当然,这也不独是小孩才运用的防御机制,有时候在成人身上也有表现。
三、升华、幽默和利他
虽然自我防御意识是为缓解和克服焦虑而运行的,但是心理学家告诫我们:不要忽略了它们的负面效应。自我防御机制终究是一种自我欺骗,它们耗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心理能量去歪曲、伪装以及改变不被接受的冲动,这毕竟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使我们没有精力去有意义地生活或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甚至于一些心理疾病就是因为过度依赖防御机制应对焦虑的结果。
不过仍然有三种防御机制能把我们指向好的方向——升华、幽默和利他,成熟的人们多采取这样的防御意识。
比如说一个人很想打人,或者他本身有一些暴力倾向,那么他就帮警察去抓小偷,或者在他选择职业的时候,选择一些倾向于除暴安良的工作——这叫做升华,指的是把可怕的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可接受的行为。再譬如说,人们一般把50岁以上的人,叫老什么,老什么。但是也有30出头的人自称“老X”,潜意识里,也是在以一种自嘲的方式缓解自己对年龄的焦虑。这种幽默的自我防御方式,往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利他,也是一种较好的防御策略,比如许多心理咨询师,他们早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是他们往往在帮助别人解决心理问题的时候,获得自我完善。同样地,有着不好童年经历的人,有时候也可以通过抚养孩子来找到让自己康复的契机。
总之,鲁迅作品中的阿Q,的确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的,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我们过去是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我们国民的劣根性。笔者认为在这里鲁迅并没有要讥笑阿Q的意思,相反他对阿Q抱着极大的同情,要是阿Q没有精神胜利法,不知道阿Q的生活将是怎样的悲惨,特别是他的心灵上该是怎样的痛苦。
(左文秋 山东莱西市教育体育局 266600;呼长波 山东莱西市日庄中心中学 266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