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009-05-13 08:34李联庆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笔者作文生活

针对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现根据笔者在近年来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与体会,就如何教学生作文,谈一下粗浅的看法,仅供商榷。

目前在实验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价值观,比在课文教学中更有效,因为作文是出自学生心灵的呼唤。

一、作文教学在我心

随着教育改革大潮的不断涌动和教育理念的日益更新,中学作文教学的调子也该随之改变了,尽管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见解,呼吁作文教学应如何走出困境,迎接创新,让学生热爱写作,提高作文水平,但一与实际结合,总觉得美中缺点什么。笔者认为这种改变应从语文教学的本质——人文性出发,大刀阔斧地改头换面,完全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进入感情生活式的自由开放的写作境地。这就需要教师“忍痛割爱”,毫不怜惜地改变以往出题目,定题材,限体裁,限主题的恶习。这种写作理念,是基于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害怕作文的情况下采取的。

想起荀子《劝学》中“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的观点,觉得很可怕,中国人以此说说读书的作用,倒也罢了,如果说这就是培养人的原则,那就是戕害个性,甚至戕害人性。然而人们却对这种方法津津乐道,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作文,甚至做人,无视个人的幸福与快乐,何谈其个性发展呢?

笔者至今还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当教育改革的第一波浪潮卷过来时,中学写作教学面临新的困境。那些年,学生能写符合“时代要求”的中规中矩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语文素养得到暂时的提高,但是除了对简明的公理进行所谓的“雄辩”给笔者留有印象,从内容的开放性和表达的个性化而言,皆不及现在。然而现在大多数学生的困惑竟是“不知道什么可以写”。笔者曾大胆号召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即题材选择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主题表达的自由度与开放性,以情真意切为基准,变“老师要我这样写”为“我要那样写”。结果有些老师看了、听了后,感到奇怪:这位学生课堂作文如挤牙膏,不知新云,为什么课外作文能写得如此之好?其实道理很简单:这是他自己喜欢写的内容,他尽心思地去写、写真人、记真事、抒实情、发实感,也不在乎老师评价如何,也不在乎那个等级或分数,所以他能写得好;而教师站在学生文章的情境的角度来评判学生的文章,有了新的评价思路和标准,所以会认为他写得好。如以前作文成绩很差的王丽同学的《一个捣蛋学生给优秀老师的信》,轰动了全班,也震颤了笔者的心。她在文中这样写到:“在这个班里,不用想,谁也知道我是最让您头痛与反感的学生之一。因为我不是一个严以律己的人。早上为了逃操,偷偷溜到厕所里,结果被发现了,又没有勇气站出来认错。在您严厉地批评之后,我吸取了教训,走出了误区。我非常感激您,感激您那天没有把我轰出教室,感激您对我的宽容。要不是您严厉地批评,我肯定还会想着下次怎么逃操。我真的很感激您,让我有了坚强的意志与信念,更深一层地了解了荣辱明确了目标与任务。以后,我会用我的行动来证明我并非朽木,而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笔者随即把这篇习作读给了全班,也一并把笔者的批语读了出来:“首先对你这种求实的写作态度表示赞同与提倡。你也不是捣蛋的学生,我也不是优秀的老师,咱们互有不足与缺点,需要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而且更多的是教师要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能以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对新时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作出自己正确的阐释,颇受老师的欢迎。望你今后继续发扬这种写作精神,大胆抒发真情实感。”话语刚落,教室里伴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分明是对王丽同学敢说真话,能抒真情的莫大鼓励与支持,也是对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真话的态度的支持和欢迎。从这以后,学生不但知道了什么可以写,而且还知道了如何去写,他们关注生活,抒发感慨的勇气增加了,兴趣浓厚了,文章反映生活的范围也广博了。还有一位学生在一篇《榜样的力量》的文章中写到:为了教育学生不吸烟,也希望教师在教室里不吸烟,否则,这种说教就显得苍白无力。同时,更多的恐怕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无可辩驳的事实,一字千钧的语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有关者无地自容。凡此种种,在以前老师喋喋不休地指导作文中是绝对难以看到的。

从本学期开始到目前为止,回忆作文教学成功的个案,笔者有一个发现:这些作文教学几乎没有什么总体设计或指导,学生的习作几乎全是“离经违道”的,没有一个是常规教学的结果,这种现象激发笔者继续放手、继续研究的兴趣。这些个案的共同之处,无一例外的是刺激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形成了自由写作的空间。

近来,笔者对自由写作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首先在于:既是自由写作,有没有必要逼使学生当堂交作文。比如星期四是作文课,可是这一天或这节课他恰恰没有灵感,根本写不好,或根本不想写,那么对此应作出怎样的安排?在学生暂时还没有能从写作中得到愉快时,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这也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学期笔者已取消了课堂作文,只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自由写作最少12篇,“随写随交,随交随改”。这种方法颇受学生欢迎。

这种自由状态下的写作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目的呢?回顾将近一学年的实践,笔者不敢说学生“热爱写作”,但是可以看出,至少他们不再害怕写作。学生知道“作文也可以这样写”,他们有了写作的自由,也就有了写作的自信。这种自由状态下的写作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了学生的写作视野,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处在他们头脑中的“半睡眠状态下”的生活素材得以挥发。他们逐渐意识到:他面对的世界很丰富,而他的心灵世界更丰富。他对生活有了较多的感悟,他也开始了“一触即发”的体验,“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发现的意识强了,想象能力变得比较丰富了,见到什么都有写作的可能,因为这些都是“我”的,他的写作有了个人色彩。

自由写作让学生感到的愉快。对学生来说,这是我自己的作文,不是老师要我写的作文。自由写作更利于倡导人文精神,让个性在自由的天地中发展,因为热爱写作的人比一般人更有追求真善美的愿望。

二、学生作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同学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意义,生活的价值 ,认识到了人是需要思考的,求索的,所写的文章也逐渐变得厚实起来,有了一种沉甸甸的力量。不能说读后会令人产生巨大的心灵震动,但确实使人在掩卷之后还可以产生遐想。杨红梅同学写了一篇《为爸爸妈妈献上一份真诚的安慰》的作文,其中深沉的情感紧紧牵动着笔者的心。她这样写到“茫茫苍天下,贫瘠的山区里,我心中伟大的人——爸妈给了我多少的爱与心血,正在人生路上徘徊的我,以一封饱含泪水的书信,送去女儿感激的心意和真诚的安慰:爸、妈,女儿理解您们。在这静夜星空之下,宁远这的校园死一般寂静,我站在操场中央又一次仰望繁星了。其实,女儿心在此而意在彼,因为我想您们——我亲爱的爸妈。此时,我又一次闻到了泥土的馨香,看到了您们二老在田间劳作的背影,更重要的是您们那虚弱的身体在我的视野中久久挥之不去”。这就是她在自由状态下感受生活,体味人生的真切倾吐,也就是在教师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学生灵感的啧涌。笔者以这篇习作为范例,适时地在全班进行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刻苦求学、报效祖国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当笔者将习作才谈到一半时,大部分学生已经热泪盈眶,同时伴以热烈的掌声。于是笔者以此情此景为契机,同时号召大家应像杨红梅同学那样,从生活中感受父母之爱,珍惜父母用辛勤劳动换来的血汗钱,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认真学习之中。贾斌同学写的《心灵的震颤》,描写的是一个山乡贫困之家的母女俩,在对待还不富裕的家庭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行为:母亲推着破自行车吆喝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买小鸡,衣不蔽体,履不裹足;而女儿则涂脂抹粉,奇服异装,娇气十足地闲逛漫转。两个人物,两种形象,对比之下,褒贬分明。这就给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三、紧抓机遇,适时引导

执教者们要紧紧抓住当前教育改革的有利时机,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尤其是人文性特征,让学生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照检查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生活俭朴,孝敬长辈,礼貌待人,文明好学的中学生。通过这样较长时间的自由写作实践和教育方式,使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以全新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模范地遵守校规校纪,认真地学习各门功课的大环境之中。

(李联庆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宁远中学743019)

猜你喜欢
笔者作文生活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