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中比较多的是苦难教育,借助悲剧给人带来的心灵净化,让学生生出面临困境时的勇气和坚强。无论是《涉江》还是《离骚》,屈原的作品中都沉重地揭示君主不明是非、不辨忠奸,贤者被谤、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有着浓郁的悲伤和哀怨;李白的潇洒也掩饰不住他的失意和彷徨,《行路难》和《将进酒》都是怀才不遇的愁肠;陶渊明气定神闲是因为他抛弃了黑暗腐败的官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抒写的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悲剧;《边城》里那样美好的爱情和纯粹率真的青年也以死亡和凄凉而结束;《祝福》《变形记》《百年孤独》也多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背叛,表达了人的孤独可怜。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大都以现实的苦难直击学生,苦难教育让学生成熟、坚定、勇敢,然而也不可否认地对学生悲观心理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加之人的天性是“趋利避难”的,很多人不愿看悲剧作品的原因或许也因为此,在呵护中长大,看惯了鲜花与阳光,很少有离别、死亡等人生经历,很少有奸诈、凶险等情感体验的学生,过多的苦难教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抵触情绪。在众多苦难教材之中,孙犁的《荷花淀》显得另类,它从另一个角度使学生认识生命与生命中的苦难,使学生认识到人即使在苦难中也可以诗意的存在,诗意的存在或许是人活着的最高境界。
《荷花淀》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的生活和战斗故事,抗日战争是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一场持久展,是中国百姓经历的一个大苦难,然而在这样的战争背景下,文本却给了读者一个如诗如画的生活环境和战争环境。《荷花淀》里的主角当然是以水生嫂为典型代表的那群白洋淀妇女,在小说中作者就借助这群乡村妇女的“眼睛”去看硝烟下周围世界,从中折射出她们及像她们一样的百姓的情感韵致。
首先看她们眼中的荷花淀。小说开头刻画了水生嫂在等待丈夫归来的场面:“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既可以把这一段文字看作是环境描写,明月、清风、苇塘、荷香—— 一个清新柔和的月夜图,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人物描写,水生嫂的形象已经和那些蒲苇甚至周围的风、月、荷花 ,传递出她的美丽、贤淑、温顺和善良。然而更应该关注的是这段描写中这么一句话:“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如果单纯的从叙事的技巧上看,这一句不过是由人物描写到环境描写的一个过渡,然而从更深从意义上看,却是以水生嫂眼中的世界来反映出水生嫂的内心世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他所指的是使人在诗歌创作时,由情及景,以景达情,作品中的景物是人的情感的外化,成为人的心理的象征。《荷花淀》中水生嫂所看到的诗情画意恰是她内心诗情的外化,在那个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战争生活中,水生嫂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的紧张和战争的残酷失去感受美的心情和生活的细致,她以安宁祥和之心看到了与战争不同的内容——优美精致的水乡景观,在如此环境下还能有这种闲情逸致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敢呢?在水生嫂和她的女伴们探夫不遇的归途中,她们眼中看到的是“万里无云”的晴日下“向无边的跳荡的水银”似的水,是微风,是“乳白色”的嫩小的菱角,完全是一幅明丽秀媚的水天景色,一切都那么和美。即使是妇女们误入了埋伏圈,与敌人发生了正面冲突时,几只野鸭的出现也削弱了战斗的血腥味:“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
其次看她们眼中的战士。在水生嫂和她的女伴看来,这些即将到战场上去拼杀的战士们并不是被流血牺牲、苦难责任压榨得只剩下悲伤的一群,而是自己可以依靠,也可以发点小脾气、撒娇的家人。“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这些话语里有担心、有埋怨,也有小小的情绪,但绝不是不能理解,不是不能接受,只是等着亲人的安慰和疼爱,简朴粗陋的生活条件没有让她们的心变的粗粝。水生嫂和她的女伴们商量着去探望丈夫,就在这时间紧迫、随时会遇到危险的情况下,水生嫂们仍旧找出各种借口去掩饰对丈夫的思念,她们那种朴质的可爱在战争中更显诗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甚至在真正的战场上,她们也没把战争看得大过自己的丈夫,在她们眼里,这些“战士”也不过是一些小气鬼:“水生追回那个纸盒,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好像带着很大的气……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都是你村的?‘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在水生嫂和水生们的世界里,当然是精神情感世界,充满着和谐,充满着情趣,这样的精神情感让水生嫂和水生们身上闪烁着美的光泽,在苦难面前的诗意美给人带来的震撼绝不亚于英雄为苦难而毁灭所带来的震撼。在这样的诗意精神面前,一切都是自然的,一切都可以坦然面对,它所产生的抗击苦难的韧性是巨大的。《荷花淀》中水生的家庭困难是通过夫妻话别中揭示出来的,儿子小父亲年龄大,水生一走,不仅生活的重担压在水生嫂的身上,对老人和孩子生命的保护、对丈夫生命的牵挂,这些精神压力也压在水生嫂的身上,然而水生嫂在“你总是很积极的”和“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两句话之外并没有阻止丈夫离家,而且水生嫂们在受到丈夫的奚落后也参加到了保卫家乡的战斗中去: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水生嫂们并不懂得奉献精神,也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升华到爱国,他们只是一群在享受生活和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而去打仗的普通人。小说中的爱国奉献主题也表达的自然质朴,虽不是轰轰烈烈却那么强烈地感染者读者。切实地爱国,享受生活甚至其中的不幸与灾难,这是《荷花淀》所给予读者的另一种生命教育,比起诗意的灵魂,外在的灾难算得了什么,保持着内在的坚定,生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焕发神圣的光辉。
《禅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年纪很大的老和尚在烈日下晒菜干,有人问他:“你今年多大了?”老和尚回答:“六十八。”来人问:“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地在这里工作?”老和尚回答:“因为我在这里。”来人又说:“但也不必要在大太阳地底下工作啊。”老和尚回答道:“因为太阳在那里。”在别人眼里的辛苦和不幸,老和尚却都以自然之心去看待,不妨碍他享受生活的情趣,在他的人生里只怕时时都是众生苦苦追求的幸运和幸福,在不幸面前诗意的生活是人类伟大的明证吧。
(徐曼宇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文理系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