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润生 胡钟坚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了穆青任职新华社社长期间,对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独特贡献。他对5个自治区和多民族省(区)分社的管理,除了与所有分社有相同措施外,还实行了一些倾斜政策。民族报道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他对民族地区的新闻报道工作提出了许多中肯意见:强调加强民族报道的重要意义;确立加强民族报道的原则:落实民族报道的重大举措。对民族地区的报道工作他多次予以精心指导,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他关注记者的成长,为促进记者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对记者提出了具体的严格的要求。穆青关于少数民族新闻报道和少数民族新闻队伍建设的精辟论述至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穆青民族报道探析
民族问题历来是关系多民族国家兴衰安危的重要问题。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就决定了民族报道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则是党的新闻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身为少数民族中的一员,穆青深明其中的道理。他任新华社社长期间,始终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密切关注民族报道工作,大力支持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显示了他作为少数民族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家的政治胸怀和远见卓识。
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社长,穆青不仅领导着新华社总社和130多个国外分社,还领导着包括广西、宁夏、西藏、内蒙古及新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分社在内的32个国内分社。对于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及少数民族较多地区的分社的管理,除了与所有分社有相同的措施外,还实行了一些倾斜政策。
首先,鉴于这些分社所处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条件比较艰苦,交通不便,电信事业不发达,总社在财政上予以大力支持,帮助这些分社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配备足够的交通工具以及比较先进的电信传输设备,力求从各方面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次,考虑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通信落后,再加上语言不通,给采访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总社在业务管理上采取了照顾措施,适当调整这些地区记者的稿件定额,并在评选好稿时也相对侧重这些地区分社的稿件,以提高记者的积极性。在干部考核、晋升时,其标准也予以合理变通,以便做到客观、公正。
作为新华社整个报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报道一直是穆青关注的焦点。穆青曾多次重申必须加强民族报道的观点,并着手抓落实,还对民族地区的新闻报道工作提出了有益、中肯的意见。
强调加强民族报道的重要意义
1978年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新的形势下,穆青以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在1980年新华社召开的民族报道座谈会上,他明确指出,加强民族报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民族报道将有利于安定团结。没有民族团结,就谈不上有全国的安定团结。应该通过民族报道,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沟通各民族间的感情,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
其次,要真正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各个民族都要繁荣。内地要发展,边疆也要发展:汉族经济要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也要发展。因此,必须通过搞好民族的宣传报道,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从而实现整个国家各民族的四个现代化。
再次,民族地区大部分地处边疆,要把边疆建设成钢铁长城,就必须开发边疆,帮助少数民族搞好建设。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宣传报道,大力支持、扶持边疆的建设,为加强边防、保卫祖国作出贡献。
最后,穆青大声呼吁:“民族报道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加强,决不能有丝毫削弱。”
确立加强民族报道的原则。民族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因此,民族报道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真正发挥良好的作用。基于这种思想,穆青强调必须“针对大局加强民族报道”。
穆青向来要求新闻工作者考虑问题要从大局出发。他指出,我国当前的大局,是要保持安定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对民族地区来说,报道要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民族报道就是要针对这个大局做文章。
穆青摆正了针对大局和联系实际的关系。他认为,一个地方的工作是实际,全国大局也是实际,根据全国大局来考虑报道,就是联系实际。我们的报道,主要是针对全国大局来做文章,要把局部的东西放在全国大局中来考虑衡量,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他强调处理某些民族问题的报道时,要非常慎重,反复斟酌,讲求策略,以防为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可乘之机。他主张民族报道应多从正面去进行引导教育,不要乱加“主义”的帽子,也不要轻率的批判,这并不意味着丧失原则或者表示软弱,因为不讲宣传策略,不考虑效果,简单草率,往往会把事情搞坏。
加强民族报道的主要举措
穆青不仅一再强调必须加强民族报道,而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这一报道思想落到实处。举措一,新华社原来设有一个政治民族组,主要处理政治新闻。1990年,在穆青的指示下,专门设立了一个民族报道组,旨在加强新华社的民族报道。这个民族报道组专门处理少数民族题材的稿件,从民族角度决定取舍。这就改变了以往不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实际出发而导致其经济新闻、文化新闻发稿率偏低的状况,增加了少数民族新闻的发稿量。
举措二,新华社出版的《参考消息》现有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蒙古文3种少数民族文字版。穆青任新华社社长期间,加强对这3种民族文字版《参考消息》的领导,保证了其顺利出版。在他的倡导下,3种文字版的《参考消息》都在报社内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在业务上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奖惩制度,并且密切结合当地的特点,使报纸越办越符合读者的需要,趣味性、可读性越来越浓,广受少数民族读者的欢迎。
举措三,少数民族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党中央强调必须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民族经济的相应政策措施。这就给新闻界提出了一个新的历史任务,即通过宣传报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在这样的时代呼唤声中,新华社迅速作出反应。1992年4月20日,《经济参考报》上首创了《民族经济天地》专版,穆青社长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为这个专版题字。
加强对民族地区新闻报道工作的指导
穆青认为,要加强民族报道,首先必须抓好民族地区的新闻报道工作。他多次就此进行了指导,并提出了切实可靠的工作方法。
(1)深入开发报道“能源”。穆青指出:“民族报道确实是一个大宝库,老实讲,
还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我始终认为,在民族地区,有很多的宝没有挖出来,有很多的画没有画出来,有很多先进人物没有被推到历史舞台上来。不管哪一个民族地区,潜力都很大,都埋藏着人和物的巨大‘原子能量,但是还没有‘引爆出来。”他要求民族地区的记者要真正花点力气,深入调查研究,把民族地区的巨大“能源”开发出来。
(2)重点在民族报道上。穆青在新华社召开的一次民族报道座谈会上鲜明地指出:“民族地区分社报道的重点应该摆在民族报道上。”他强调,民族地区应从实际出发,抓住本地区的特点进行报道,不要一般化。他认为民族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民族问题,报道应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
穆青指出,我国少数民族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1978年以来,按照党的现行政策,发展经济,提高文化,民族地区更是日新月异。我们应用生动的事实写出这些巨大变化,说明先进的文化和政治思想对于促进少数民族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说明只有在我们社会主义的民族大家庭里,各个民族才有自己的光明前途。这样的报道有很强的说服力,对发扬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团结,树立“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都大有好处。
(3)树立一批少数民族先进典型。穆青认为,每一个少数民族里面都有很多优秀人物,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代表性的先进人物、自己的旗帜。因此他指出,民族报道应该有计划地宣传一批少数民族中的先进人物。穆青指出,少数民族中只要对社会主义有贡献,对本民族做了很多好事,为本民族所尊重、所称赞的有影响的人,就应该加以报道。不论是科学家、教员、医生,或是普通工人、农民,都应跟汉族一视同仁,甚至要比宣传汉族更热心一点,去好好地宣传他们。
穆青认为,通过宣传少数民族先进典型,一方面可以为少数民族树立榜样,推动和引导他们为民族地区的发展、为我们国家的发展作贡献。另一方面则可增加汉族对兄弟民族的了解,知道各族人民都是勤劳勇敢、热爱党、热爱祖国的人民,这样对消除民族隔阂、增强民族团结大有好处。
(4)关注记者的成长。穆青非常重视民族地区记者的培养。在他的倡议下,新华社每年都有一批内地记者到各民族地区分社去交流工作。这种做法一方面锻炼了内地记者,另一方面也发挥了他们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了民族地区当地记者各方面素质的提高。穆青还十分注意对民族地区记者进行培训,有计划地把他们送到中国新闻学院进行脱产学习。此外,根据这些地区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首先,要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穆青指出,有了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记者就会有一个很高的思想境界,就能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同时,还能成为更“有理想,顾大局,善于通过我们的报道,引导和鼓舞人们为实现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而奋斗,给人以希望、以信心、以向上的力量”的好的新闻工作者。
其次,必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穆青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强调民族地区记者也要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他指出,掌握民族语言,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是搞好民族地区报道的关键。在民族地区不懂民族语言是深人调研的障碍,要剔除这道障碍,迅速地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蹲点”,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打成一片。这样,既能很快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又能深入了解许多重要情况和活生生的材料,挖掘到更多的“宝藏”,可谓一举两得。
再次,应成为研究少数民族的专家。穆青认为,要搞好民族报道,首先必须熟悉和了解少数民族。因此,他要求民族地区的记者要从少数民族的历史学起,调查它、研究它、熟悉它的历史和现状,扎扎实实地积累一批材料。
最后,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穆青指出:“新华社的记者,应该是知识丰富的人。”他说,我们要传播知识给读者,要影响别人的精神、情操和道德,提高人们的觉悟,还要有利于指导实际工作。担负这么重要的任务,自己没有知识或知识不多、觉悟不高,是不行的。
他要求民族地区的记者必须要钻研、要刻苦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而且这种学习要持之以恒,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重新武装自己,充实自己的头脑。这样才能不辜负党的重托,搞好报道工作。
穆青还鼓励民族地区的记者“立志在边疆干一辈子,把边疆的民族报道工作当作一项事业,钻进去,做一个闯将,开辟出一条道路来。”在他的关怀和激励下,民族地区的大批记者迅速成长起来,充实了民族报道队伍,使民族报道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社长,穆青对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深切关注,对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他关于少数民族新闻报道和民族新闻队伍建设的一系列精辟论述,对于民族新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每一位民族新闻工作者都应认真学习的有益教材,为我国少数民族新闻学添写了闪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