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勃
“调查记者”是指主要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在中国,它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分量重、关注广泛。
“调查记者”在采访时所提的问题可以分成许多种类,它们就像是“调查记者”手中的十八般兵器,熟悉和掌握这些问题对于“调查记者”的实际工作有较大帮助。
一针见血式
一针见血式是指“调查记者”在提问时直接指出问题的实质和要害,这种提问方式简洁明了,效果明显,特别是在一些采访对象故意隐瞒某些新闻事实或者狡辩抵赖时采用这种提问方式会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新闻调查》2005年11月播出的《天价住院费》中有这样一段采访:
记者:患者家属提出对于花费了这么多钱感到质疑,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杨慧:质疑没问题,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可以说调查的结论并不像患者家属所想象的一样,我们二院我可以说就是一所人民的医院、一所农民的医院,要用过去的话来讲,就是一所贫下中农的医院,我们就是为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从来不用自己的特权去索取自己身外的任何利益。我们的医护人员能够做到。
记者:这位病人在ICU病房的两个月期间,他被病房收取的费用有130多万,那么假如是一位贫下中农的病人应该被收取多少钱呢?
杨慧:那你这得问主管部门的领导,我不清楚。
记者采访的对象是哈医大二院党委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杨慧,面对记者的提问,她仍旧用冠冕堂皇的官话和套话来回避问题的实质,但是记者没有任由对方自我吹捧下去,而是一针见血地抛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这让对方十分尴尬,只好用一个不是理由的借口含糊过去。通过镜头,观众看到了采访对象的心虚和难堪,也对事件的曲直真伪有了更加清晰的判断。
一针见血式的提问方式也有天然的劣势,它杀伤力强,缺少缓和余地,很容易破坏采访气氛,需要“调查记者”谨慎使用。
旁敲侧击式
旁敲侧击式是“调查记者”不从正面提出问题,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向调查对象提问。
2003年1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记者到浙江永康了解民工手外伤事故频发的内幕。记者选取了几所医院和企业展开调查,在钭氏伤科医院,当记者通过正面提问受阻时就采用了旁敲侧击的提问方式。
记者:我还是很想知道去年你们医院收治永康手外伤病人的数字,能不能告诉我?
钭大康:……
记者:要不,说一个总的数字,不单说永康?
钭大康:我告诉你总的数字,你们知道90%是永康的,不就算出来了吗?
记者:我听人说你们医院从4月到11月收治的来自永康五金企业的手外伤病人是240多人,这是不是事实呢?
再比如《新闻调查》记者在采访繁峙矿难时也是通过旁敲侧击的访问方法了解到访问对象和出事矿井的关系:
记者:比如说出事的这个矿。王全全探矿,这个矿跟你是什么关系?
殷三:他们自己的矿。
记者:跟你有关系吗?
殷三:没有。
记者:他们不需要向你交什么承包费吗?
殷三:就是承包费,就是有这110万承包费。
旁敲侧击的提问方式可以避开和调查对象发生正面冲突,使“调查记者”在不破坏交谈气氛的前提下完成访问。旁敲侧击的提问方式在调查访问初期运用较广,因为这时记者进行的多是外围采访,着重了解面上的情况,如果采用正面提问的方式,就有可能打草惊蛇,使后期采访受阻。
旁敲侧击式的缺点是效率较低,需要耗费记者相对较多的时间和脑力,而且不容易了解到实质内容。
痛处下手式
痛处下手式是指“调查记者”抓住调查对象的错误展开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有效击破调查对象的心理防线,从而使其方寸大乱,“调查记者”再乘胜追击,了解到事件真相。
2005年6月,《焦点访谈》播出了《审计揭开县际公路黑幕》,反映陕西省淳化县动工修建了一条公路,但沿路的农民却没有得到被占耕地的土地补偿款的新闻事实。在这期节目中,记者运用了痛处下手的提问方式:
任晓明(陕西省淳化县交通局副局长):所有不管你这树是5年挂果还是16年还是10年的都是30元,这个基本上都是这样子。
记者:这是县里面规定的,是吧?
任晓明:这是县里规定。
记者:你觉得这个标准合适吗?
任晓明:要说这个标准,我跟你说,我说还是很合适的。
记者:那你们依据什么定下来,去年一棵树赔100(块钱),今年一棵树只赔30(决钱)?
任晓明:那时候就那样子。
记者:那你们是怎么定下这个(标准)?
任晓明:好了嘛。
淳化县上年的果树补偿款是每棵100元,一年后却变成了30元,这是一个明显不合理的差异,记者围绕这一不合理现象展开提问,使调查对象无话可说,无理可辩。
欲擒故纵式
欲擒故纵式是指“调查记者”在采访中为了了解事件真相,并不急于点出调查对象的错误所在,而是故意麻痹对方,使其充分暴露,这样记者搜集的新闻素材会更加丰富,掌握的证据也更加有力。
1997年,《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一期经典节目《罚要依法》,这期节目虽然最后获得的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论类一等奖,但是其评论是建立在记者调查报道的基础之上的。这期节目有这样一段采访:
11月15日,记者搭乘一辆运煤的空车,在309国道河北省涉县到山西长治市230公里的路段进行了采访。正常行驶中的车辆,在山西省黎城县遇到了这样的一件事。(交警要对运煤的空车罚款)
记者:多少?
刘带江(山西省黎城县交警):二十。
记者:给十块算了。什么钱这是?这是什么钱?
刘带江:来来来,下来我告诉你。下来我告诉你。
记者:啊?
刘带江:下来我告诉你。
记者:你给我写上吧。
刘带江:再来二十。
记者:谢谢,谢谢。
刘带江:拿来!
记者:你照顾一下算了。
刘带江:快点!
记者:谢谢。
刘带江:四十!
记者:多少?
刘带江:往前走一下好不好?往前走一下,不要你钱了,往前走,往前走,往前走一下好不好?
汽车司机:算了,再说就揍你了。给他四十算了,你不要再掏钱了,给他四十算了。
在这一段采访中,为了让对方乱罚款的恶劣行径充分暴露,记者装扮成搭车人坐在驾驶室里与交警讨价还价,一个强作笑脸、欲擒故纵;一个蛮横粗暴、巧取豪夺,采访使违法警察的“原生态”暴露无遗。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看了节目后既生气又高兴,生气的是个别交警无法无天,高兴的是记者将他的丑恶嘴脸曝了光,他在参观中央电视台和《焦点访谈》记者座谈时还津津有味地回忆起这期节目:“二十,不行,四十,太形象了,太形象了。”
明知故问式
有时候,“调查记者”为了掌握证据,明明知道事件真相还要故意向调查对象发问,通过对方的话让其进一步暴露,这种提问方式在电视采访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焦点访谈》记者在2002年对山东省诸城市销售病、死猪肉的现象进行过曝光,采访中,记者跟踪一辆运送病、死猪肉的车辆来到了青岛胶南市某农贸市场,他们看到两个卖肉的小贩买走了这些肉。一转眼,这些肉就到了案板上准备出售,在明明知道这些肉是病、死猪肉的情形下。记者仍旧这样向小贩提问:
“师傅你这是什么肉啊?”记者故意问道。
“生猪肉嘛,这是大肥猪肉,多好!”内贩答道。
“合格吗?”记者问。
“合格,不好给我送回来。”肉贩信誓旦旦地说。
“我要回去不放心啊,你怎么保证它是合格的?”记者追问道。
“那么给你检疫单子看看,它能不合格?”肉贩递过来一张单子。
“什么章?乡镇兽医站,胶南市。”记者看到单子上盖着这样的章。
记者通过明知故问的提问方式不仅使肉贩见利忘义的丑恶嘴脸得到完全暴露,而且通过他们的话了解到了更加重要的调查线索。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报道方式。由于“调查记者”面对的多是一些被掩盖的事实,所以搜集素材的难度较大,这时候就需要“调查记者”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运用不同类别的问题展开提问,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