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锋
摘 要 职业技术教育是根据社会需要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本课程通过教学改革,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课程改革;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理实一体化;电气;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的发展,电子集成电路及微型计算机技术被广泛使用,使现代交通运输及施工机械在机动、灵活、可靠、自动、安全、省油、减少废气污染等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而工程机械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有效的提高了工程机械的动力性、安全性及施工质量和作业效率,并节约能源消耗,降低废气排放污染。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运用及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从事工程建设机械电气维修工作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工程机械电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的基础上,读懂电路图,并根据故障现象,正确分析故障原因并排除,从而具备一定的维修技能。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那么课程具体教学的实施成为关键。
一、明确培养目标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等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劳动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应用为主旨。在理论知识应用的基础上,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遵循认识规律,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和岗位协作能力。在教学中,理论侧重于应用,实践侧重于能力,让学生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在本课程的实施中,使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工程建设机械电气、电控系统中所采用的电气设备及常用测量仪器,了解仪表的基本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特性;熟悉常见故障现象,掌握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
(二)能力目标:
在理解电气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能识别电器元件符号,读懂电器线路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正确使用常用工具、测量仪器、仪表,完成元件的拆装及元件的测量和性能判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故障原因,能正确分析判断系统故障并维修。
(三)素质目标:
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治学作风,具有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职业素质,并在实践中,养成安全操作的职业习惯。
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说到尾”的传统灌输方法必须摒弃。教法应多样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充分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如比较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但最主要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实物及具体电路的讲解,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逻辑思维能力,在注重课堂知识的实用性及技能性的基础上,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教学改革达到提高教学成果的目的。
如在本课程“电器起动系结构、原理”的讲解中,通过实物观摩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进一步理解。并通过电动机、发电机结构列表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二者之间结构的不同之处及内在联系,对二者的工作原理理解的更透彻,对电磁感应原理在二者之间的应用更加明确。
在电器故障分析及技术测试讲解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实物教具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在授课过程中边讲边操作,使学生不仅了解测试步骤、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并通过结构原理掌握了电器故障的部位、故障原因及分析故障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排除故障的基本方法,并以讨论形式解决问题,既提高学生兴趣又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显著,并在实训操作中的有所体现。
三、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坚持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要求课程体系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的调节机制,能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科技的发展与市场需要做出快速反应,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在内容上吐故纳新,按需所学,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社会针对性,并在课堂上传授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与之相关的实践经验,使所学理论与现代使用设备相统一。同时充分吸收当今先进技术,不断消化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内容上,让学生了解社会先进知识、先进设计理念、原理及现代工程机械的前沿发展,使其不但能够学习到经典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应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所学为所用。
由于学生在知识层次、接受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因材施教、由浅入深。根据学生层次不同,选择教学重点不同。如:五年制高职,以电器结构、接线方式、电路基本原理、排故为主;三年制高职,以电器结构、性能、原理、技术使用、故障分析及排除为主。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做什么、怎么做且会做。
四、加强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要在实践教学
中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拆装、电器设备线路的连接,使学生对电器的安装位置、结构、工作原理、操作程序进一步理解,并通过实训内容,加强其能力培养,缩短对社会的适应期。
在本课程中,通过电源系蓄电池的充电与检测、交流发电机的检修及充电系故障检测、起动系电路检测及故障诊断、汽车照明电路及仪表故障检测等实训项目,使学生对工程机械电气在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基本掌握,并使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改革考试方式,合理评定学生成绩
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作用,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必须突破现行学生评价体系的束缚才有成功的可能,因此对学生的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
改革考试方式,减少背诵性的试题,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采用笔试、口试答辩、现场测试、实物拆装及检测、故障排除等方法,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的目的,并将考试逐步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
在评定学生成绩方面,加大平时成绩和分段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比重,将平时考核、实训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使学生成绩的评定更加合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把知识点和能力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改革的同步进行,突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为支柱,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不再是教什么学什么,而是社会需要什么就学什么,接受社会全方位教育,从而使所学有所用,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但这条路还很长,需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书育人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的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理论上过硬、技术上拿得起的高素质适用性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