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淳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时代的需要,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大胆尝试运用电教手段,搞好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语文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电教媒体以其个性化、信息化、多媒化、多元化的特征,融形、色、
声、光于一体,给语文教育带来新的活力。本文就此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利用电化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1、如在讲《故乡》这篇小说时,我就把课文中“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一句制成电教课件,通过投影显现出来,加强了学生对这种小说环境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深刻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我在讲《天上的街市》这篇诗歌的时候,我也把课文中“明星“街灯”制成了连续性的动画,让学生伴着动画来体会晚上情景的到来,从而慢慢进人诗歌愈境,使学生在优美的情景中体会诗人的独运匝心与诗歌的巧妙构思。
2、电化教学课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把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加以时空变化,使之具体可感,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主动性。比如我在讲《大自然的语言》的时候,就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反映自然风光的照片制成了课件,与此同时,我又请了音乐教师,给课件配上乐曲,使一年四季的变化转化得惟妙惟肖,这样再借助课文重点内容配上解说词,使一年时空变化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利用电教课件,归纳课文内容。语文教师比较重视板书内容,因为好的板书就是对课文内容的精炼概括。我主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要总是一味地站在讲台上,呆板地讲个不停,而是要有勇气走下讲台,深人到学生之中,这样可以接近学生,缩短与学生的思维交流距离,那么每节课后借助投影来反映一节课的重点,是最好的方法了。
二、运用投影品、评词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品评词句训练是指学生在正确理解词句意义的基础上才引导他们根据课文中心对词句进行品味,让学生进入文章的情景,感知到课文中栩栩如生的形象。在引导学生品评词句是通过比较、换词等方法,恰当运用投影,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词语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如一些涉及历史文化、著名人物、事件等的词句,应用信息技术时,可以用意境深远的图片配以名人名言,加强教学效果。如《三峡》一文组织学习时,可以利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对比赏析,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进一步感受三峡壮丽的景色。
三、借助录音,训练知识的运用
阅读教学中,既要注重词句的理解、赏析训练,更不能忽视语文教材中作者的妙笔之“点”的利用,即教师要巧借语文教材,找准课文的中心词句,运用电教手段启发学生奇思异想。给学生营造一个知识迁移、指导作文的宽松空间。例如《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在教学时先放映一段城市雪景,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和深情的朗读,让学生对文章的景物描写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画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悟能力
现代化教育,应更新教育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理标呢?语文课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以极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语文课上,简短的开场后,再配以录音材料,音乐、电影剪辑,这样自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的学习情趣,思维在情境中得以启发,这种方式往往会收到令人满意学效果。
阅读课上,结合课文内容的学习,播放多媒体课件或录像,能引燃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从而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我在教《桃花源记》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观看了配有古典音乐的课件:第一张灯片是桃花林景色,那种“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情景展现,把学生引入了一个迷人的仙境;第二张是桃花源内的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第三张是桃花源内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第四张是桃花源内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的世外桃源生活环境,呈现在学生面前。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省力,教学效果斐然,还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将枯燥的讲解变成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将无声的语言转化成精彩的画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并逐步形成。
五、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课堂资源有效的整合
如讲余光中的《乡愁》本人尝试了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按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品味语言来引导鉴赏诗歌,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抓住一个环节—学生合作与探究,组织学生课堂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引正,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更重要的运用一个手段—科学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选择与课文感情基调相协调的配乐。如二胡曲《江河水》、歌曲《乡愁四韵》引人课堂。《乡愁四韵)》歌曲创设了氛围,作者的介绍、照片的展示,再加上如泣如诉的二胡曲《江河水》作为整堂课的背景音乐,引入音乐、图像,辅之优美的教学,声情并茂,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感受一种真正的艺术享受。以二胡曲《江河水》作为课堂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哀婉柔美的音乐里进行合作讨论。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四个诗节的可感画面,对照画面,课堂上学生发散性思维得以发挥,师生双边活动得以互动,学生学习的主体角色得以演现。在课堂接近尾声之际,教师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欣赏余光中作词、罗大佑作曲并演唱的《乡愁四韵》,并就诗人乡愁抒怀所寄托的四个意象: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作适当引申,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另一种乡愁的清新感受,对学生深入理解《乡愁》有潜移默化、相得益彰的作用,对诗人借意象抒情的写法也有更明晰的体会。还可从学生练笔训练方面人手,为了让学生创造性地模仿《乡愁》诗的句式,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完成一首诗的创作《童年》。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一组活泼动感的童年图片,意在激发同学对童年美好回忆的随想,泛起诗歌写作丰富的灵感。学生注视屏幕,若有所思,兴奋与冲荡现于辞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上尽量顾及尊重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尽量考虑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旁逸斜出的问题,对于学生有创意的解答,教师进行口头评价,在教学情境中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