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坑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参与拍摄《街居的党员们》(简称《街》片),15年后我又有幸参与拍摄《金色情怀》(简称《金》片)。同是反映基层党员在社区工作的题材,却折射出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迁以及党员电教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时代巨变。
一种题材两样主人公
1992年初拍摄《街》片时,宣传的主人公是湖里街道办事处像苏平汀、吴亚平这样一群老阿伯老阿婆老党员热心社区工作,安于做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愿做一块铺路砖的事迹。2006年,《金》片反映的主人公盛运昌却是一个部队正团级的干部去做社区工作的事迹。盛运昌脱掉两杠三星的军装转业来到厦门后,在军转干部待安排工作的半年里,他一头扎到居委会去做义工志愿者,整天为居民们送报纸、发宣传品、打扫卫生等,时间长了,也干出了感情。盛运昌感到:社区工作虽然十分琐碎、天地也小,但与居民是零距离接触、为居民服务更加直接,比起那些标语口号豪言壮语要来得实在。半年的“待业”即将结束,组织上也即将为他安排工作时,居委会要改选了,他毅然选择了居委会。他去报名参加选举,居然满票当选,从此,社区就成了他的家。团长干社区,这可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新鲜事,带着好奇与钦佩,我们聚焦了这个“老团长”。前后两个专题片,都是社区工作的内容,所刻画的主人公却代表了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物性格和价值取向。这种时代的差异既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人们对社区工作重视程度的不同——原来由老阿伯老阿婆们做的工作现在已经被身强力壮的人群甚至是领导干部所取代;同时也反映30年的改革开放、30年的大浪淘沙,人们的择业观念正在转变——部队团长做社区工作,无疑就是一个挑战。这种变迁也有力地见证了我们党员电教工作紧跟改革开放步伐、服务改革开放的工作理念。
一个天地两种作为
《街》片所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初期这些老党员“老街道”们热心为居民服务,不厌其烦地为有困难的居民送粮票、送油票、送煤票上门,为残疾居民送送补助金、管管户口劝劝架的平凡琐事,表现他们任劳任怨,一年365天天天往返于社区居民之中,做的事情虽小却也不亦乐乎的思想境界和动人事迹。《金》片却从另一种高度上去认识社区工作,用盛运昌的话说:“党的大政方针就是要通过基层来落实,群众体会党的温暖也是从我们这些社区工作者折射出来的。”因此,他时时刻刻都把社区的事放在心上,满腔热情地服务居民。一万两千多人的大社区,有多少党员、多少文艺骨干、多少弱势群体等,他都如数家珍。在《金》片中,老盛的工作已经由管表面转到了管实质,比如:在一次入户调查中,他发现社区里有些残疾居民有一技之长,只因残疾加自卑无法迈出家门。于是他决定帮助这些残疾人开个店,让他们自立、自信、自强!他奔波于市残联、工商局、税务所和小区物业公司之间,寻找店面,办理残疾证明、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还亲自动手制作了一幅巨型灯箱广告,打算在残疾人便民服务店开张时让它亮起来。又如:对小区中一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越因待遇得不到落实已经上访十七年的越南侨民,老盛帮他跑了四十七趟,最后落实了政策。老人家为感谢他,知道他什么都不要,只喜欢吃辣椒,于是把家里的兰花移走,种上两棵辣椒,辣椒成熟一个就装到一个瓶子里,整整装了七个月才把这瓶“礼物”送给了他。这一个个小故事,说明一个大道理:社区工作已摆脱了低层次循环,工作的力度在加大,服务的质量在提升,内涵和外延都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在不断扩大。
一项工作两种导向
《街》片更多的是反映社区工作者们本身怎么去做,怎么从自身的角度去严格要求自己。《金》片则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注重发动和引导居民去发掘自己的潜能和积极性参与社区工作。用老盛的话说:“就是要一手抓和谐建设,一手抓繁荣社区文化,建设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社区。”因此,我们把镜头对准了现代社区,看到的是:每天清晨,老人腰鼓队、老人舞扇队、老人交谊舞队、老人经络疗法训练队等就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每个周末或节假日,社区里的计生、科普、法律讲座,各式各样的展览,各种形式的广场文艺汇演,十分活跃。通过社区居民的融入和参与,不仅使社区工作更有基础,而且参与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和感化,比起干巴巴的说教要强100倍。采访中,老盛还带我们来到他精心布置的亲情谈心室:一些遇到家庭、婚姻、子女教育困惑或是心理有障碍的居民,都喜欢来这里找他谈心化解心结。这都昭示人们,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社区工作者还必须学会心理诱导,化解居民矛盾,才能建设平安和谐的社区。
两部社区工作题材的片子相隔15年,却映衬着改革开放30年的风风雨雨和时代变迁,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对做社区工作的标准要求在变化,社区工作的地位作用也在变化。同时也反映我们电教人不敢懈怠、不敢歇息,始终把镜头对准改革开放一线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进典型、对准那些正在变化着的“常规”工作的科学态度,反映我们电教工作紧跟时代步伐,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在改革开放中努力发挥电教工作作用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