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铁良 任秀珠 毕悦荣 靳长权
编者按:
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八年的历程。回顾我们走过的路,深切地感受到新课程带给音乐教师和音乐课堂的许多变化,使人感到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新课程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教育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对于音乐教育改革来说,千变万化,音乐教师的变化乃是核心的变化。在音乐新课程中,音乐教师处于极其关键、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能否让音乐教师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热情地投入新课程、积极地研究新课程、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音乐教师将与新课程共进同行。
本刊2009年“新课程大家谈”栏目将围绕着“新课程与音乐教师的发展”和“新课程与音乐教学的变化”两个话题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目的是把音乐新课程的研讨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一期推出东北地区几位教师纵谈音乐课改的文章。欢迎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教研员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师生继续来稿,踊跃参加讨论。
课程改革与音乐教师角色的变化
包铁良
音乐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八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使人感受最深的则是音乐教师的变化。在音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师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调整知识结构和提升业务能力,向着既有教学实践又有理论研究,既熟悉教育规律又了解教学艺术,集教学、科研于一身的新型音乐教师迈进。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使广大音乐教师从传统教师角色中走出来,确认并逐步适应了新型音乐教师角色,在音乐新课程的建设中很好地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这不仅对在职音乐教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音乐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启示。
反思:从传统教师角色中走出
传统教师观中的教师角色有许多称谓,如“教书匠”、“蜡烛”、“一桶水”等。对此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中引人思考的一些问题。这些称谓,体现了传统教师角色的社会定位及价值反映。例如“教书匠”,意为“教书的匠人”,内涵一是传授书本知识,二是传授方式如工匠般地机械、呆板和严格。显然,“教书匠”角色不是现代教育所需要的,将教师角色框定在“教书”的狭窄范围内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误解,因为教师不单是“教书”还要“育人”。又如“蜡烛”,这种隐喻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奉献和给予的精神,而另一方面却忽视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把充满创造性、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活动当作教师的单向知识输出和消耗,而事实上,教师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也就是“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道理。再如“一桶水”,意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则要有一桶水,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把教师视为知识的化身。“一桶水”理论使人立刻想到“灌输”,似乎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灌”知识,学生成了被动的容器,教与学变成简单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而且忽视了质的要求。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不断“充电”,随时获取新信息,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传统教师角色注重社会责任,忽视教师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师生的合作关系;重视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忽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重视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而课改的重大意义之一就在于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个契机:在原有角色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调整,使自己的教学身份得到新的确认,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得到新的升华。同时,亦对音乐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与音乐课改迅速接轨,不断适应音乐新课程的教学需要,培养出能够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新型音乐教师。
应变:新型音乐教师角色的确认
在音乐新课程的多年实践中,走出传统教师角色的音乐教师已经逐步确认了自己的新角色:即“音乐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和合作者”、“音乐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音乐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教师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是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这是教师最富有当代性与未来性的角色特征,是新课程下音乐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在音乐课改实践中它表现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音乐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音乐学习道路不断进步和发展,引导学生不断地奔向更高的音乐学习目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能够根据需要去处理各种音乐信息,把音乐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教学不仅是教师的单向传输,而且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在教学关系上体现为师生平等、合作交流、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创造一种相互交流、默契配合、愉悦和谐的音乐课堂氛围。
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强劲动力。音乐课改实践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种研究性音乐教学充满了活力、生成和创造,不但大大提升了音乐教学质量,而且不断充实教师自身的理论基础,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作为全面反映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新的音乐教学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带来师生角色的根本改变的音乐教学设计,现已越来越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它使音乐教学有序化,不仅对实现音乐教学目标有益,而且能够养成教师积极思考和善于策划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思维水平与设计能力,从而促进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是音乐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意味着教师不单单是新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新课程。由于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这使音乐教师焕发出极大的改革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课改,了解信息,掌握动态,不断调整和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来验证课改理论。此外,音乐教师还根据新课程确立的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积极开发本土、乡土和校本音乐课程,建设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能反映本地本校特色的音乐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
前行:强化音乐教师教育实践
音乐教师的角色变化给音乐教师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它意味着:承担着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的高师院校必须紧跟音乐课改的步伐,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音乐新课程的新型师资。近几年来,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在改革上充分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对理论教学的更新,二是对实践教学的加强。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紧密围绕着基础教育音乐课改理念,从高师音乐专业教育的目标及音乐新课程对教师能力的需要出发,依据音乐教学能力形成
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精选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在新课程中必备的教学研究、设计、操作、调控、评价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合作、交往的能力等,使学生形成先进的音乐教学思想观念,认识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尽早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教师角色。在实践教学方面,大力加强课程实践、教育实践、艺术实践、社会实践等内容,利用课堂、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和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和系统的、有序的、开放的实践形式强化实践教学。特别是增加音乐教育实践的周期,让“准教师”提早进入角色。采取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形式,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在实习教育基地跟随校外导师进行实际教学的见习、实习活动,使音乐教育实践贯穿高师四年的学习时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积累。这种改革比课堂教学更具有探索性、主动性、选择性、启发性和直观性,不仅是强化学生实践过程和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贴近新型音乐师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较快适应环境、胜任工作的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培养的良好实践。
课改不仅使基础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师教育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使二者之间的联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二者互为依存,互相影响,只有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才能提升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总体水平。在课改进一步深入推进的时刻,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这一点。
包铁良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
几多变化几多收获
任秀珠
课改以来,我市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音乐教学面貌一新,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音乐新课程的实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和创新,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音乐,处理好“双基”和“审美”的辩证关系,更有效地利用音乐课程资源,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音乐教师能够以朋友、合作伙伴的角色建立起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平等、和谐、对话的教学氛围,重视音乐教学中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情感因素的变化,建立起一个个接纳性、适应性、包容性的音乐课堂,很好地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这些变化极大地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感到与教师更加亲密了,音乐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学习场面,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识。
在这种课堂氛围下,音乐教学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也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传统枯燥无味的音乐课被现在的教师赋予了更多的创意,导致音乐教学活动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些千姿百态的音乐教学活动唤起了孩子们的智慧与灵气,使得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得到有效提高,而教师的音乐教学水平也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在2008年举行的吉林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研会上,现场三节音乐课《什么结子高又高》、《花开的声音》、《黄河之子》都得到专家的好评,用吉林省教育学院音乐教研室李春艳主任的话说,这三节音乐课正是新课改的浓缩,反映出我市音乐教学践行新课改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课改成果。此外,课改以来我市音乐教师多人在东北三省教学观摩课大赛获奖,还有几位教师在国家录像课评比中获奖。
我们相信,音乐课程改革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推向深入,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只要我们坚持执著的职业精神,音乐教育就会永远呈现出勃勃生机。
任秀珠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学院
课改使我实现了教师职业的追求
毕悦荣
学习和教育,是人生进步的两条平行线。音乐课程改革,对于我就是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成长阶梯。课改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做一个研究型教师。从此,读书——登高望远、定向——与时俱进、积累——厚积薄发、合作——追求共赢便成为我的工作信念。
课改伊始,我置身于“音乐双语教学”研究,至今英语、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技能已获得SE微软国际认证,音乐双语教学三次荣获国家级优秀课,同时参与完成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五项。我的音乐双语教学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在继承与发展的潜心探索中走出了一条个性的音乐课改之路。我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是:立足音乐审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在唱中游、戏中悟、听中辨、趣中思、赏中明、做中学、学中得。我把课改的教学感悟与做法归纳为四句话:音乐课改重实践,生动有趣是关键,鼓励参与多表现,教学目标自实现。
音乐课程改革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也使教师获得了提高和发展。课改把我从默默无闻的年轻教师一步步推向学科骨干,向“音乐名师”渐渐靠拢。在大连市“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在普兰店世纪小学上完音乐课《萤火虫》,孩子们一双双充满期待、含着泪水的眼睛看着我不愿下课,这些纯朴孩子发自内心的表白,不正是新课堂心与心交流而碰撞出的潺潺心泉吗!学生喜欢我的音乐课,证明了我在课改中的成长和成熟。成熟意味着自如、自然和自信,这应是每个现代教师追求的目标。感谢课改,使我实现了教师人生的一个重要追求——研究型的音乐教师。
毕悦荣辽宁省大连开发区松林小学
追求音乐教学的至高境界
靳长权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眼之间音乐课改已走过了八个年头。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我尝试走出了一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民族音乐为特色、以音乐文化为载体、以自主学习为手段的音乐教学之路,树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音乐课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同行的推崇,这在一个承担着向大学输送人才的省级重点示范高中是非常不容易的。许多人都惊奇我们学校的学生为什么痴迷音乐课,甚至引起了哈市许多新闻媒体的关注,纷纷来采访报道我的音乐课,我想,原因可能方方面面,但根本一条来自课改,是音乐课程改革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使我转变了教学模式,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音乐学习欲望。学生评价我的音乐课说:每次从音乐教室出来,总感觉意犹未尽,数不清学了多少东西,数不清有多少个创作念头在老师的引导下随音乐涌出……真棒,课改中的音乐课!
我们自己民族的音乐有多棒
加强民族音乐教学是我校音乐课的第一个特点。我们积极开发以民族音乐为主要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情怀的校本音乐课程,用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力量,挖掘和释放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学生从音乐课中,了解了蒙古、新疆、西藏、广西、景洪、大理、丽江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美妙音乐,认识到我们自己民族的音乐有多棒!他们由衷地说:我学的是钢琴,可通过音乐课上对民族乐器的了解,从二胡到葫芦丝,从马头琴到手鼓,每一样都让我心动!音乐以一种语言无法表达的方式来诠释民族的伟大与独
特。学生还从音乐课中,领悟到民族音乐对自身审美观念的影响,带给他们一种灵魂上的升华。学生在音乐随笔中写到:当我听到《红梅赞》、《英雄赞歌》、《北京颂歌》、《红旗颂》、《祖国颂》的时候,心情是那么激动澎湃,这是流行歌曲所不能比拟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以说,我们的音乐课给予学生最大收获之一是对民族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每一节音乐课都载满了我的憧憬
注重音乐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音乐课的第二个特点。我们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而且使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获得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音乐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音乐视角。学生留恋音乐课堂那种乐声中了解人文地理,歌声中品味民族风情的美好情境,学生想知道的一切都融于那优美动听的旋律之中。学生在似真似幻的艺术境界中流连忘返,音乐课后迫不及待地模仿新疆姑娘轻盈的舞步,一脸好奇地查阅傣族泼水节的由来。音乐课变得那么神奇诱人,使学生充满了期待与向往。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每一天的太阳里都蕴含着无限的温暖,每一节音乐课都载满了我的憧憬!确实,每堂音乐课,纪律都出奇的好,大家都不愿因为自己的一句可有可无的话而错过一个美妙的音符,打断同学无限的遐想。由于音乐课内容充实,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补充学习的增多,以一科学百科,知识积累更丰富,文化视野更开阔。
音乐课要你自己教自己
贯穿以生为本理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我校音乐课的第三个特点。教育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有式但无定式,就像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我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注意增强他们的创造意识,让学生在研究的氛围中去创新。学生在教学反馈中写道:音乐课一改以前的模式,由老师教你,变成你自己教自己,而老师在其中充当的是一种“授人以渔”的角色,这种方式养成了同学们的主动学习习惯。音乐课上,我们随意讨论感兴趣的话题,自由地发表想法,任意选择所学的知识。从此发言的同学多了,新奇的想法不断涌现。这样的教学手段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习欲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40分钟的音乐课更有价值、更有效率。成功音乐教学的秘诀在于:永远不要有模式、过程相同的两节课,永远让学生对你有神秘感,让学生琢磨你、思考你、欣赏你……这要求你不断地思考与创新,创新是课改的灵魂,是音乐教育者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
永远钟情音乐教学工作
认真设计并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从而让每一节音乐课都能成为吸引住学生的课,是我课改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我崇尚真实和自然,真实才是善,自然才是美。一个好的音乐教师,会以平常心对待音乐教学,不会为了做公开课而做公开课,因为那样的课只是完成了显性教育——教书,然而却葬送了隐性教育——育人。课改八年,我由一个高中音乐教师成长为校团委书记、政教主任和主管德育、美育工作的副校长,尽管工作繁忙,但我始终不弃音乐课,始终钟情于我的挚爱——音乐教学工作。因为我深知教师职业的神圣,教师的价值只有在教学中才能变得熠熠生辉。我热爱学生,热爱音乐课,每当来到课堂都会和学生共享音乐教学的快乐。作为音乐教师,我坚信自己的艺术生命在学生身上得到延续,坚信自己的生命价值在教学中得到最好的诠释。
靳长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